上周,办公室主任找我签字。
拿过材料一看,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自查情况表。
看着空表我不禁感到好笑,签了字让办公室赶紧报送。
形式主义和基层减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我这边有点不成熟的观点,仅供参考。
头疼医头的整治形式主义
先讲两个基层故事。
县委某部提出了月底前取消70%工作群的总体目标,旨在解决基层干部分身乏术,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难题。
贾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工作要求,将镇领导班子群和机关干部群合并;整合村书记、村主任、经管员等两委成员在内的村干部工作群;整合水管员、护林员、防疫员等政府雇员在内的乡镇巡逻群。试图通过3个群,解决一切上传下达和工作要求。
运行一周,村干部叫苦连天。他们说,虽然原来群多,但看一眼就知道是哪方面工作。现在群变少了,工作一点没变少,群消息响个没完,一多半跟自己无关。
年初乡镇机构改革,乡镇由原本的组站制改成了五办三中心的新模式。
正式挂牌后,市某办开展「四不两直」暗访,要求各乡镇必须将五办三中心以外牌子全部摘除。什么河长制办公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妇女儿童之家、民兵之家等等,一律不得再挂,一经发现全市通报。
然而,乡镇政府根本没有整合办公的条件。于是,民政办继续管低保,建房办继续批宅基地,劳动站继续发招聘公告,但他们分别挂上了民生事务服务中心(一)(二)(三)的牌子。
除了办事群众一头雾水,找不到门,其他一切照旧。
工作内容不变,消息越来越多,减负成效显著。
形式主义的根源并不在基层
去年年末,县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到各乡镇进行实绩考核。
贾镇虽然各项工作表现平平,但人居环境方面可圈可点。一是贾镇超额兑现了村级补助资金,二是刚在全县人居环境大会做了经验交流,三是去年被评为全市文明示范乡镇。
考核组同志坐在会议室翻看档案,他们问:为什么你们没有镇上整治人居环境实施方案?为什么你们没有村保洁员工资发放明细?为什么你们没有人居环境网格化工作台账?
我说,这些东西不影响工作成绩啊,各位领导咱们到村里看看吧。考核组说,你们连档案都做不好,村里还有啥可看的。
文件是体制内重要信息载体,既可以提出工作要求,也可以压实工作责任。精简会议,精简文件,本质上都是给基层减负。
然而,县里的局长们并不希望精简文件,他们早就想好了应对办法。
按照规定,下发文件要有文号,以防文件造假。比如,北县农发局文件是(北农发〔2024〕XX号)。如果一个文件仅有红头和公章,但没有文号,就不被计入年度文件数量,也不会被视为文山会海的表现。
而为了防止非正式文件被办公室留存造成被动,局长们还有更高明的办法。比如,局机关在上传下达工作群下发无红头、无文号、无落款的白纸黑字通知。这样既避免了责任,又安排了任务。
更厉害的,直接用word文档发通知。
问就是局长不知情,推个一干二净。
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
形式主义的本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典型表现是干工作重视表面功夫,工作开展轰轰烈烈,采取措施花枝招展,材料归档整齐漂亮,工作成绩不能说没有,但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必须承认,确实有很多干部在工作中擅长弄景造势,喜欢事事留痕。开展工作必须发文,下乡检查必须拍照,把大量的精力放到可有可无的过程上。
但另一个方面讲,很多时候基层搞形式主义是迫于无奈,是因为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根源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典型表示是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基层,下乡调研说外行话,提的要求令人发笑,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最终只能看档案。
一次常规巡察,巡察组同志就一笔为村里购置额温枪的资金进行核查,在查看了党委会记录、购置发票、发放清单后。巡察同志问我:你们没有发额温枪的照片么?我说紧急时刻,没来得及拍照片。同志说,你没有照片怎么证明你真买了东西,不是套取?我无言以对。
实绩考核的问题不在于百分制、千分制还是万分制,关键在于负责考核打分的部门领导,滥用手中权力,没有根据基层取得的实绩去考核实绩。
人居环境应该比谁更干净,安全生产应该看谁无事故,林业水务应该看退耕还林和河道治理。而不是坐在办公室喝着茶水,抽着香烟,看谁的照片用了彩印,谁的档案用了胶装。
我的留言中经常有人提到「小马拉大车」。
这个词特别形象,说的是上级部门无休止给基层增加负担,原本就人财不足的基层,不堪重负,步履蹒跚。
其实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很简单,要么把马喂得膘肥体壮(强权、扩能、增编),要么把非法货物卸下来(杜绝形式主义、减负)。
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是头疼医头的删工作群和摘牌子,也不应该自查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
8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规定充分体现了国家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马」可以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