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财富早报:债市专题:财政增量政策对债市有何影响?

文摘   2024-10-21 19:15   江苏  



5分钟,尽知“投”等大事

01

 观市论策  ///

   2024年10月22日


核心观点

财政增量政策的实现方式有两种,本次增量政策围绕着财政四大目标展开。


对于债市的影响:短期看财政增量政策主要通过影响债市供给平衡和市场情绪预期的两个角度,或带来短期债市波动。长期看,一切政策的影响仍需回到对基本面的判断,相关数据仍需观察。


近期,财政部在10月中旬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提到,中央财政仍然存在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的债务限额等一揽子增量政策举措。相比央妈的货币政策,对于债券研究领域,财政政策对债市的影响更加间接,解读更加有难度,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抓重点的方式为大家梳理本次财政增量政策的实施路径以及对债市的影响。


(一)财政增量政策的实现方式及目的


一般而言,财政预算通常在年初经过人大常委会审批通过,这包含常说的财政“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


而年中如果需要筹集增量财力则需要通过另外两种方式进行:第一种不涉及预算调整,落地速度较快且相对灵活,例如使用结转结余及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补充一般财政资金;第二种涉及调增政府债务限额,通过扩大债务规模的方式获取财政资金。但此种方法需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批,因此在落地速度上存在一定滞后。本次市场普遍关注的财政增量政策就是通过这两项开展。 


本次财政增量政策的重点包括两项,包括:第一,针对地方财政收支压力,中央政府将从地方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4000亿元,补充地方财力,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及拖欠款项。


第二,通过安排1.2万亿债务限额支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风险,具体金额需经过人大会议通过确认。


以上两项是更大可能在四季度落地的,较为直接的增量政策。另外,从2025年的财政预算定制上,对于中央财政和赤字提升空间的后续安排,也受到市场关注。


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包含四大方面,包括:保证物价相对稳定、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收入合理分配以及资源合理配置。我们可以看到,本次增量的财政政策,是在四大目标的导向下,在目前经济增长较为低迷,物价方面通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推出,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出台的一系列一揽子政策。


(二)财政增量政策对债市的影响


1.短期看,财政刺激往往会引发债市波动。增量财政政策的出台,会引发债券供给冲击以及基本面预期的转好。一方面,从供需层面,财政增量政策大概率将增加政府债发行,增加市场上的债券供给,债券供给的增加会带动债券价格的降低,由于债券价格和利率走势呈现反比关系,因此政府债增量发行会带动利率上行。另一方面,从基本面层面,依据上文所说,财政发债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增发政府债将提升市场对未来基本面的预期,当经济转好,往往也会带动利率上行,对债市产生阶段性冲击。


2.从长期趋势来看,基本面数据的实质转好是关注重点。债市长期走势主要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因此债牛是否结束主要取决于增量财政发力是否能真正带动经济基本面数据的好转。本次财政政策的中心总结而言仍围绕着化解当前经济风险,而非撬动需求扩张,因此这可能意味着很难见到经济增速大幅反弹的结果。从目前经济数据看,PPI再次探底体现内需仍然偏弱,海外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在提升,出口拉动效能可能减弱,另外实体信用收缩的趋势仍未扭转,这都显示当前基本面仍处于偏弱的水平,若经济继续维持温和复苏,则基本面仍然对债市有所支撑。

02

 市场要闻  ///



“降息”!LPR下调25个基点!100万房贷省超5万利息

10月21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5年期以上LPR为3.6%,上月为3.85%,1年期LPR为3.1%,上月为3.35%,均下调25个基点。以商贷额度100万元、贷款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此次LPR下降25个基点,月供将减少141.5元,累积30年月供减少5.1万元。



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1%

据国家能源局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9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9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1.6亿千瓦,同比增长14.1%。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7.7亿千瓦,同比增长48.3%;风电装机容量约4.8亿千瓦,同比增长19.8%。

03

 行情速递  ///



市场全天冲高回落,深成指领涨。北证50指数涨超16%创历史新高,近40只北交所个股30CM涨停。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18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863亿。盘面上,半导体板块冲高回落,跨境支付概念股尾盘拉升,低空经济概念股持续活跃,军工股震荡走强。整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700只个股上涨。截至收盘,表现最好的行业为国防军工、社会服务、传媒,钢铁、银行、非银金融等板块下跌。


作者介绍

李琳

中信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投研小组成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新闻学双学位,主要负责债券研究,以及海外港股、大类资产配置研究。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代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在发布时的设想、分析及见解,并不代表中信银行全部立场,不构成中信银行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理财和基金均非存款,存在本金损失的潜在风险,业绩比较基准和历史业绩亦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须谨慎。代销产品由以上产品所涉及的基金、理财、保险公司发行和管理,中信银行仅为以上产品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详询您的理财经理或我行客服电话95558。

资产配置大师
为私人银行投资顾问提供服务。\x0d\x0a定期发布私人银行季度策略与观点,跨境产品与资讯,客户资产配置与组合。供投顾交流学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