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尽知“投”等大事
观市论策 ///
2024年11月1日
核心观点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其中指数基金领域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国内指数基金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其规模和销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态势。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投资者理念的转变以及金融创新的推动,都为指数基金的腾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024年,国内指数基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规模、产品创新以及投资者参与度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规模上看,指数基金市场不断扩容。截至2024年10月10日,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98只,市值总规模达到3.65万亿元,较2023年底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这一增长趋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A股市场市盈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投资价值洼地显现,吸引了中长线资金积极入市。例如,沪深300、上证50等核心指数的境内跟踪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沪深300境内跟踪产品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多只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大关。另一方面,ETF产品布局日益丰富以及配套机制的持续优化,也为指数基金规模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产品创新方面,指数基金的细分类型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宽基指数基金外,行业主题型、红利类、指数增强型等多种类型的指数基金不断涌现。行业主题型ETF覆盖了绿色经济、低碳主题等领域,既契合了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例如,光伏、新能源、绿色电力等绿色产业相关的ETF,为投资者参与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渠道。红利类指数基金表现突出,随着A股上市公司回购、分红行为的改善,红利指数化投资受到市场的认可。其收益表现相对稳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较为稳定的回报,成为了投资者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指数增强型ETF通过在被动跟踪指数的基础上增加主动管理策略,力求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满足了部分投资者对于更高收益的追求。
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也在不断提高。银行、互联网等渠道投资者对ETF的接受度不断提升,投资者主要通过ETF联接基金等方式参与投资。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境内ETF联接基金规模为4271亿元,较2023年二季度末增长显著。这表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识到指数基金的优势,将其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同时,公募基金市场的发展以及投资者教育的不断推进,也使得投资者对指数基金的理解和认知不断加深,进一步推动了指数基金的发展。
跨境 ETF 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跨境ETF产品不断丰富,跨境互联互通机制逐步优化。境内首批投资沙特市场的跨境ETF产品于今年6月正式获批,并于7月份上市,跟踪标的基本实现了对全球主要市场宽基指数的覆盖。这为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国内指数基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进行指数基金投资时,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精选基金产品:
关注规模与跟踪误差:优先选择规模适中的指数基金,一般建议选择基金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产品,规模过小可能面临清盘风险,而规模过大可能影响操作灵活性。同时,跟踪误差越小越好,跟踪误差小意味着基金能更紧密地跟踪所对应的指数,更准确地反映指数的走势。
考虑费率:较低的费率能在长期投资中节省成本,包括管理费、托管费等。投资者应在同类指数基金中比较费率,选择费用较低的产品。
合理选择投资策略:
定投策略:对于缺乏精准择时能力的投资者,定投是较为合适的策略。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入资金,可避免因市场短期波动而影响投资决策,平均投资成本。例如,每月设定一个固定的日期,投入固定金额购买指数基金,长期坚持下来,能在市场波动中积累更多的份额。
分批买入策略:在对市场走势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可采用分批买入。将资金分成若干份,根据市场情况逐步买入。比如,当指数下跌一定幅度时,买入一份资金,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一次性买入的风险,尤其适用于震荡市场。
资产配置策略:不要把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一种指数基金上,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指数基金,如宽基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等,以实现风险的分散。
把握投资时机:
关注估值:了解所投资指数的估值水平,在估值较低时买入,估值较高时卖出。可以参考市盈率、市净率等估值指标,当指数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时,往往是较好的买入时机;而当估值处于历史高位时,需要谨慎投资或考虑卖出。
长期投资:指数基金的投资需要保持耐心和定力,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左右。经济和市场是不断发展的,指数基金跟踪的指数在长期来看也会呈现上涨趋势,长期投资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回报。
然而,指数基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市场波动可能会对指数基金的净值产生影响,投资者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此外,指数基金的跟踪误差、流动性风险等也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指数基金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有望继续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投资产品和资产配置选择。
市场要闻 ///
10月制造业PMI为50.1%,升至扩张区间
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同比增长3.0%
行情速递 ///
作者介绍
张浩
中信银行总行基金产品经理
管理学硕士,CFP国际金融理财师,超12年财富管理从业经验。擅长公募基金产品研究和军工行业研究。
风险提示:本材料仅代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在发布时的设想、分析及见解,并不代表中信银行全部立场,不构成中信银行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理财和基金均非存款,存在本金损失的潜在风险,业绩比较基准和历史业绩亦不代表未来收益,投资须谨慎。代销产品由以上产品所涉及的基金、理财、保险公司发行和管理,中信银行仅为以上产品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详询您的理财经理或我行客服电话9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