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喜欢确定性的事情,可惜,我们总都是被不确定所充斥。
如果能够预见未来,哪怕只是窥见一角,选择也将变的轻而易举。
光伏,现在也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P型电池时代结束,N型电池走上历史舞台。
好在,行业发展总是有迹可循,未来也是遵循一定的趋势。
复盘光伏的几轮周期,未来的趋势路径也基本可以明确:效率最大!成本最低!
目前,TOPCon仍是光伏电池当下的最优解;但我们要寻找的,是未来阶段性的最优解。
一、BC电池技术,光伏电池的终点?
与TOPCon、HJT、PERC相比,BC电池当前量产效率最高(26.5%),并且理论效率也是最高,可达到29.4%。
什么是BC电池?
BC电池(back contact),背接触电池,是目前商业化晶体硅电池中工艺最复杂、结构设计难度最大的电池。
它把金属电极等等七七八八的东西,都做在了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任何遮挡,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入射光,提高转换效率(而且外观上也更好看)。
据统计,正面无遮挡结构可增加组件有效光照面积约4%-5%,带动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约1个百分点。
BC电池,是通过结构设计的改变,从而实现转化效率的提升;而其他主流新技术路线主要通过钝化效果增强、材料改变等方式减少复合,所以两种增效方式并不存在冲突。
二、产业化进度
当前,xBC技术路线的商业化量产,主要由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两家头部厂商推动。
除隆基和爱旭之外,TCL中环、晶科能源、钧达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光伏企业也有xBC相应的技术储备。
今年,能源央企也是首次开始对BC电池组件进行了集采。
目前赌BC的光伏企业不多,爱旭股份是其中一家(隆基则是在23年才选择全面转向BC路线)。
爱旭股份在2021年就创新发明ABC电池;2022年全球首家推出ABC组件;到了2023年,爱旭ABC组件量产效率达24%,电池量产效率达26.5%,业内领先。
目前BC电池市场集中度较高,只有爱旭和隆基具备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在BC电池领域,爱旭股份主打ABC(全背接触电池),隆基绿能主打HPBC(混合钝化背接触电池)。
隆基绿能的HPBC,新增工艺流程相对较少,但其转化效率不及ABC技术路线,属于成本较低、性价比较高的一种电池量产路线。
BC电池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制造难度大,工艺复杂且成本偏高。
但改良后的P 型IBC设备与PERC/TOPcon设备成本较为接近,预计单GW投资额约在1.9-2.1亿元。
产品端,目前,虽然BC电池的产品良率可以做到95%,已经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能力,但是和TOPCon的98.5%仍有差距。
良品率直接决定了总成本的高低,在成本至上的光伏圈,贵就是原罪。
目前BC电池技术仍处于快速降本的阶段,BC电池成为产业主流还需要时间,这个时间,不会短。
最后总结一下:
BC电池技术在电池转化效率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短期劣势也很明显,难度大,成本高,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BC的转化效率也并没有和主流电池技术拉开很大差距,所以,除非在现有成本上效率进一步突破,亦或成本进一步下探,否则BC电池的不确定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尝试推演未来变化的可能路径,这并不代表它一定会发生。
幸运的话,刚好符合我们的预期;但是,也有可能错的离谱。
历史向前走的过程,总会留下一步步的“脚印”,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随“它的脚步”,不断动态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点一下“在看”,你会更好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