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人“心学”的三维解读
蒯正明,冀虹飞
(海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刊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引用格式:蒯正明,冀虹飞.共产党人“心学”的三维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9-17.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共产党人“心学”这一重大命题。共产党人“心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是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探索是重要的思想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是宝贵的精神哲学资源。共产党人“心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历史性的创新与超越,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理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人“心学”;党性修炼;党性教育;党性修养
DECEMBER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性教育,明确提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既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批判和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的精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
DECEMBER
一、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理论内涵
锤炼党性、增强党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生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共产党人“心学”就是用心性滋养党性,通过党性教育使全体党员“正心”“守心”“诚心”“修心”,进而实现“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目标。
(一)以“正心”为基础,筑牢党员“立身”之本
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心学”要从正心修身入手,坚持学而知之、思而笃信、用以促行,着力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实现知之愈明、信之愈坚、行之愈笃,筑牢“立身”之本。
第一,着力在学深弄通悟透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上下功夫。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指明了人类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共产党人修炼“心学”首先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其次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学懂弄通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历史脉络、实践进路和逻辑必然性。其重中之重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着力在学习党规党纪上下功夫。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为此,广大党员要把党规党纪学习作为必修课、第一课,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规党纪具体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具体要求,自觉用党纪党规规范个人日常言行,校正思想和行动,树牢党规党纪意识。
第三,着力在学习宪法法律法规上下功夫。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大党员要坚持做尊法守法用法的表率,带头学深学实宪法和各项法律,熟知法律基本知识。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在日常工作中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决策问题遵循法、解决问题依据法、言论行动符合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
(二)以“守心”为目标,夯实党员“立业”之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心学”要以“守心”为目标指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一,以忠诚之心铸伟业,做到情为民所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和党性的最高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心学”就是要淬炼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质,擦亮忠诚底色,把对党绝对忠诚融入血脉灵魂,贯穿于修身为政的全过程。情为民所系是共产党人最崇高的政治情怀,也是坚守党的初心的内在要求。做到情为民所系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第二,以干净之心强基业,做到权为民所用。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谁服务是一个根本性的立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修炼共产党人“心学”就是要通过党性教育使广大党员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坚守权力行使的规矩与底线,始终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领导干部尤其要做廉洁用权的表率,带领广大党员将廉洁用权的要求内化为信念追求,外化成行动标尺,守好“廉”字护身符。
第三,以担当之心创大业,做到利为民所谋。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新时代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修炼共产党“心学”就是要筑牢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要求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当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党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利为民所谋,还要求增强广大党员勇于担当的意志,尤其在急、难、险、重、困、苦的关键时刻,要敢当、争当、善当人民群众的急先锋,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三)以“诚心”为标尺,把牢党员“立言”之要
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是否敢于谏言、言行一致和慎思慎言是检验党性是否成熟的标尺。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不仅要求筑牢广大党员理想信念,而且要求党员把牢“立言”之要,做到敢于谏言、言行一致、慎思慎言。
第一,敢于谏言。敢不敢坚持真理、大胆谏言是检验党员干部专业品质和职业操守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赋予党员充分的监督权、建议权。可以说,敢于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仗义执言,是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党性,也是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的党员信奉“沉默是金”,处处明哲保身;有的党员信奉“祸从口出,少说为佳”,对于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如实向上反映,报喜不报忧,对成绩、进步浓墨重彩,对矛盾、问题则轻描淡写。修炼共产党人“心学”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养成敢于谏言的优良品质,不断以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叩问自己,永葆敢于说真话的勇气。
第二,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中国共产党章程》也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的义务。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就是要求党员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看一看自己是否存在言行不一的问题,是不是有“两面人”的苗头和倾向等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对党忠诚老实,言必信、行必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第三,慎思慎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慎思慎言是党员干部政治上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党性修养的内在要求。慎思慎言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学会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自己的言辞,坚决做到不符合党性原则的话不说、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话不说、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话不说。在和人民群众交流的过程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多说家常话、大白话,不说官话、空话、伤害群众感情的话,要带着感情换位思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
(四)以“修心”为抓手,铸就党员“立德”之魂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中,崇德尚礼是一脉传承的文化传统。修炼共产党人“心学”要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抓手,铸就党员“立德”之魂。
第一,明大德。明大德,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优良的“政治德性”。政德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之魂,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看问题、办事情善于分析政治因素、政治意义、政治后果,善于识别政治风险,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摆正个人政绩与党的事业、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自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第二,守公德。“守公德”就是要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摆脱名位权力的私欲。同时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负起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重大责任,真正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家教,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严以律己、严格家教家风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过硬的家风锻造过硬的作风,带动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向善。
第三,严私德。私德名为“私”实则姓“公”。私德是共产党人日常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为政之德的基础和内在表现。私德不严,大德难立,公德难守。共产党人要重视个人私德修养,坚持以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榜样为参照,涵养善良、谦恭、勤勉、尚俭等高尚品德,培育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道德情操,锻造崇德修为、立德正身的优良品质。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强化自我约束与自我控制能力,为政清廉、勤于自省,自觉净化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DECEMBER
二、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生成逻辑
修好共产党人“心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具有深层次的生成逻辑,其中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是根本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探索是重要的思想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是宝贵的精神哲学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党性理论是根本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最初并没有一个明晰的关于“党性”的概念,主要涉及的是哲学、理论层面的问题。1845年,恩格斯最早涉及“党性”概念,他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段》的前言和结束语中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时明确指出:“这种社会主义,由于自己的理论没有党性、‘思想绝对平静’而丧失了最后一滴血、最后一点精神和力量。”因为此时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尚未诞生,这里的“党”可以理解为阶级立场或派别,并非无产阶级政党。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初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党支部及支部党员提出要求:“每一个支部对它所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属性,并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些经典阐述表明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鲜明特质。1863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进一步指出:“在巴黎,在社会党内,党性和团结精神仍然占着统治地位。”马克思此处肯定的是法国社会主义者们一致的阶级立场,他们使用“党性”这一概念,主要是从组织派别、政治立场、阶级立场等视角出发,尚未上升到无产阶级政党独有的阶级属性。不过,在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尤其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教育问题。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比利时成立德意志工人协会,其重要目标就是对侨居于此的德国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并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共产党人“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列宁明确地将党性教育纳入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之中。1894年,列宁在《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中指出:“唯物主义本身包含有所谓党性,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都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这句话是关于党性概念的最初界定,突出强调了从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角度解决共产党人党性问题。1905年,列宁在《社会主义政党和非党的革命性》中提出:“严格的党性是阶级斗争高度发展的伴随现象和产物。反过来说,为了进行公开而广泛的阶级斗争,必须发展严格的党性。”在这里,列宁明确提出了“严格的党性”这一概念,并说明了党性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列宁还将党性与非党性进行比较论述,他指出:“觉悟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完全应该随时同非党性作斗争,坚持不懈地为建立一个原则坚定的、紧密团结的社会主义工人政党而努力。”“非党性是资产阶级思想。党性是社会主义思想。”由此看出,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性基本认识的基础上,突出从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以及从阶级立场、阶级意识、阶级觉悟、阶级斗争等视角来阐述无产阶级党性理论。在实践中,列宁尤其重视无产阶级的党性教育。1901-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提出:“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1917年5月,列宁在《彼得格勒区杜马选举中的各政党》一文中指出:“某些居民或者某个阶级在政治上愈开展,愈觉醒,愈觉悟,他们的党派分野也愈鲜明。”由此列宁得出,党员通过积极参加党内政治教育和政治活动,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阶级意识,党性会越来越强。这说明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十分重视党性教育的积极作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在思考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过程中也高度重视党性教育的重要作用。1920年,列宁在《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列宁在此肯定了政治教育的目的并表达了对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给予的期望。该《讲话》同时指出要“用思想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这里,列宁已经赋予思想教育工具性和革命性,并将思想教育作为同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二)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探索是重要的思想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百余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不断审视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历史,也是一部“心学”修炼的历史。“共产党人的个人修炼既是一个思想性过程,也是一个政治性过程。”
“党性”观念实际上在建党之初已有体现。党的一大要求党员必须“成为忠实党员”,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对党忠诚”这一最基本的党性要求。党的二大党章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决议》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党性教育的具体要求。“党性”这一概念被正式记录在党的文献中是在延安时期。1939年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刘少奇在这里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立场与道德修养的关系。1941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发布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决定》规定党员“尤其是干部党员更加增强自己党性的锻炼,把个人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把个别党的组成部分的利益服从于全党的利益,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以此为标志,党性概念和党性观念在党内得到广泛认同。1942年到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是第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开启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中心任务是恢复生产、稳定秩序,组织动员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党性教育的目的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全党思想,经受住执政初期的各项严峻考验。1950年,针对党内存在的部分老党员作风不正、贪污腐化,以及新党员缺乏思想教育和党内政治生活锻炼等问题,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初步解决了党的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1951年2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从政治常识、理论常识、理论著作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部署安排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工作。1957年4月,党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对全党进行一次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集中教育活动。这次整风以“开门”的形式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在初期取得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反右派斗争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现象,党性教育逐渐偏离正确路线,遭受了挫折。
改革开放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这一时期党性教育目的在于统一全党思想认识,凝聚全党改革开放的思想共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准则》纠正了长期以来极不正常的党内政治生活,为推动党内教育正常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1983-1987年的整党运动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整党,通过整党统一了党员的思想认识、整顿了党内作风,使党的纪律更加严明。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推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组织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这些主题鲜明、成效显著的教育活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党思想,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在党性教育方面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性教育,为锤炼共产党人“心学”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在集中教育方面,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七次集中性学习教育,包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党在组织开展集中教育的过程中将思想教育与问题整改、建章立制结合起来,不断带动党性教育走深走实。在日常教育方面,为了推动党性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党中央出台一系列党内思想教育制度,包括《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意见》(2013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23年)、《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2017年)、《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2020年)、《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2022年),等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是宝贵的精神哲学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厚植于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共产党人“心学”宝贵的精神哲学资源。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孟子的“心性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孟子强调“尽心、知性、知天”,其本意是将人心作为本源,尽其心者可知其本性,知其本性则可知晓天理。“心”“性”“天”作为完整且统一的整体,构筑了一条封建社会条件下自我主体意识觉醒的路径。
“陆王心学”倡导“心本体”,属于儒家“格心派”,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陆九渊吸收了程朱理学“心是理,理是心”的观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源,提出了“心即理”、“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的心学命题与论断。“陆王心学”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一座理论高峰,其作为中国儒学思想与宋明理学的新发展,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产生了显著影响。
现世所称的“阳明心学”由王阳明创立。王阳明一生长期东征西战,为维护明朝封建统治屡建战功。在镇压农民起义和武装平乱过程中,王阳明意识到除了在明处的、看得见的敌人,更要警惕那些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难以察觉的“敌人”。他提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征服人心、消除内在“敌人”的重要性。明朝中后期封建统治危机日益严重,阳明心学从“破心中贼”的目的出发,形成了一个以儒家伦理道德学说为遵循、庞大且严密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主张,一是“心即理也”。强调“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是世界万物的大本大源,否认心之外任何本源的存在,认为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实际上是心的运动变化。二是“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分离。”他看重实践,强调知、行是两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认识论上的进步性。三是“致良知”,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所在。“知是理之灵处。”“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良知”既是认识万物的途径,也是道德修养的不二法则。
“阳明心学”倡导向内心求圣人之道,专注于自身道德修养,体现了个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精神的本体超越。它实现了三个统一:在把握知与行辩证联系的基础上,把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统一作为修身的尺度规范,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强调“知行合一”真理性,同时又将“致良知”作为评价个体行为价值的重要标准,实现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但从本质上分析,“阳明心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哲学思想结出的一支虚无浪漫的花朵,它认为意识可以脱离实践单独存在从而夸大和神化了意识的机能和主观能动性,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DECEMBER
三、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当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心学”意义重大。总的来说,新时代新征程,共产党人“心学”的当代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产党人“心学”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的超越
共产党人“心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承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的文脉,而且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超越。
第一,共产党人“心学”是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华传统心学思想由于没有认识到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没有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实世界,也没有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因此具有明显的缺陷。共产党人“心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科学回答了共产党人党性是什么、为什么要修炼党性,以及如何修炼党性的问题。共产党人“心学”首先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研究的是共产党员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研究的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其次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研究的是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始终将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作为出发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人民性,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落脚点是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政治本色问题。
第二,共产党人“心学”是将“魂脉”与“根脉”相结合的成功典范。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的理论之基,是共产党人“心学”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党性教育十分宝贵的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共产党人“心学”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和人文思想,凝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魂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第三,共产党人“心学”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学思想是一种心性哲学,是隶属于封建社会的唯心主义世界观,目的是引领封建士大夫成才成贤成圣,从而更好地为封建阶级统治服务。共产党人“心学”修炼是广大党员经受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将党性原则内化于心、党性修养外化于行的实践过程。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共产党人“心学”是党自身建设的法宝,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独特“心法”,守住“心法”就是守住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历史使命。历史昭示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修“心学”。只有修炼好“心学”,才能守护好、建设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才能不断汲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二)共产党人“心学”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理论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的建设要求对党性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心学”这一重大命题,并围绕党性教育和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深化了对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的认识。
第一,共产党人“心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性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包括党性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实践要求等等。如在干部培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在党性修养的要求上,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定党性立场,加强党性修养,心怀‘国之大者’”,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教育理论的新境界,这是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的行动指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性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原创性贡献。
第二,共产党人“心学”深化了对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的认识。新时代党性教育规律是在修炼“心学”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的。将党性教育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高度加以认识,意味着党性教育要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精准化。一是党性教育要常态化。共产党人“心学”修炼是一门终身必修课。“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尤其要将党性教育融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使党员在日常组织生活中接受党性教育。二是党性教育要制度化。党性教育要取得切实实效离不开制度化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党性教育的制度、条例,如《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2019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2015年发布,2023年修订)、《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2024年)等等。可以说,制度化建设既是党性教育的经验,也是党性教育的内在要求,尤其需要将完善党建责任制与党员干部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党性教育制度体系。三是党性教育要精准化。党性教育要在“心学”引领下,注重从“个体”出发,遵循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理发展规律,重视作为教育客体的人的心理状况、思想变化、工作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体制、管理形式上提升针对性、精准性。
第三,共产党人“心学”构建了新时代党性教育新形态。新时代党性教育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部分,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新时代党性教育也应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形态。一是体系结构的整体性。共产党人“心学”是一个多维度整体性概念,涵盖“正心”“守心”“诚心”“修心”等各个层面,通过这些方面系统推动、共同发力,促使党员、干部做到“立身”“立业”“立言”“立德”。二是现实针对性。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性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如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要求党员、干部要“用足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及时检视整改违背初心使命的各种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在参与党内思想教育过程中注重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增强党性的目的,有效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三是实践的创新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践进行一系列创新性探索,采取“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等形式,积极打造“宣讲课堂”“云端课堂”等,有效创新党性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提高了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三)共产党人“心学”构筑了自我革命“心”境界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百余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推动自我革命的历史。自我革命要常破“心中贼”,必然要求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
第一,修炼共产党人“心学”为党的自我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共产党人“心学”是应对共产党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第二个答案的应有之义,是淬炼党的自我革命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和抓手。通过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推动全体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有利于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初心不改”的使命清醒、“淤泥不染”的纪律清醒和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的理念,也有利于破除党员、干部的特权思想和当官发财陈旧观念,始终拧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的“总开关”,为党的自我革命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修炼共产党人“心学”为党的自我革命注入了强大实践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改变,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新征程上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越是实现长期执政越要自我革命,越是历史使命艰巨越要自我革命,越需要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一是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可以使广大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转化成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实际行动,做心中有党、政治明白的表率,不断提升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二是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有利于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自省吾身,常思己过”的清醒头脑,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精准发力,发展和完善自己。三是修炼共产党人“心学”有利于增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拒绝“躺平”“摆烂”等工作状态,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锻炼自己,在自身岗位上磨砺党性,在自我修炼、自我提高中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用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
第三,修炼共产党人“心学”有利于提升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运行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这一命题。总的来看,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从制度层面来说,要求构建科学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二是从工作运行上看,要求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三是从实践操作上看,要求构建完善的权力监督体系。修炼共产党人“心学”不仅有利于增强广大党员的制度意识,而且对于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有效运作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坚持和弘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优良传统是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要义之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利于在党内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二是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有利于在党内形成敢于谏言、言行一致的良好氛围,形成广大党员敢于监督、勇于监督的良好政治生态,从而对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的运行效能发挥起到正面与积极的作用。
END
因排版篇幅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读原文,蒯正明,冀虹飞:《共产党人“心学”的三维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
编辑排版|肖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