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职工“退休”新规!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养老金或迎重大调整!早了解!

民生   2024-11-01 16:01   河南  

导读
基本养老金作为全国近1.42亿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保障晚年生活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经济基础,其待遇水平越高,则往往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待遇水平越低,则往往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也恐无从谈起。

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是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体制外企业职工,又或者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均应当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的原则和激励机制,并通过提高缴费基数、延长缴费年限等方式来提高养老金的待遇水平。

职工现行退休制度

众所周知,在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职工养老实行的是“单位退休制度”,由退休前所在的原单位根据职工的连续工龄、职务、职级以及月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来综合确定退休费的计发标准,并由原单位负责发放。且通常情况下,退休费的发放标准与职工的工龄时长、退休前的月平均工资水平直接挂钩。工龄越长,平均工资水平越高,则退休金越多。

而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个人缴费模式之后,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养老不再实行“单位退休制”,而是根据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金额、累计缴费年限、退休年龄等多种因素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标准,且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列支,不再由单位发放。

简单来说,根据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要求,以正常退休为前提,职工办理退休养老手续需要同时满足2个前提条件,即累计缴费参保满15年和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

①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参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两项政策文件,我们不难得知,对于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可根据要求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具体来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办法又与其是否享有视同缴费年限有关。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后参保的职工,其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组成;而对于基本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已经参加工作且通过人社部门认定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职工,其退休后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根据政策要求,还会依据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给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待遇。

根据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政策要求,三部分分别对应的待遇计发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1%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③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为什么要推动“延迟退休”改革?

近些年来,关于延迟退休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不少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延迟退休应早日提上日程。那么,为啥要推动延迟退休的改革呢?具体来看,无外乎如下这3个层面的原因:

第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截止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接近2.9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1%。按照国家卫健委的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亿左右的规模,届时将正式迈入重度老龄化的阶段。

第二、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8.6岁,而老龄化的程度加剧与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无疑会导致我国的劳动力人口结构加剧失衡。

第三、养老金的缺口进一步加大,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的缺口已经达到2.5万亿元,若退休制度不进行改革,将会造成更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而且,目前不少统筹地区已经处于养老金收支失衡的状态,需要通过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调剂才能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中央定调:职工“退休”新规,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鉴于如上3个层面的背景,关于职工退休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的政策调整终于在2024年公布了。据悉,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称《决定》),涉及到如下3个方面的改革。

新规一:2025年1月1日起,退休年龄由60/55/50周岁逐步延迟到63/58/55周岁

根据《决定》内容,自2025年1月1日起,同步启动男、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计划用15年的时间,将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63周岁;女职工则调整到58/55周岁。

新规二: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时间,将最低缴费年限由15年逐步调整到20年

根据《决定》内容,自2030年1月1日起,国家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采取每年提高6个月的方式由现阶段的15年逐步提高到20年。

新规三:建立“弹性退休”机制,职工可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弹性提前/延迟退休

根据《决定》内容,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提前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低于60/55/50周岁的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满足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可在与所在单位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弹性延迟退休,延迟时间也不超3年。

每晚退1年,养老金待遇如何变化?

由上文提到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以正常退休为前提,若参保职工不选择弹性提前退休,即意味着实际退休的年龄和时间较改革之前相比均会有相应的延迟,但基本养老金的待遇计发办法却并没有发生变化。如此一来,便会导致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有所提高。

按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的说法,参保职工每晚退1年,则基础养老金的待遇计发比例提高1%;同时,多缴纳1年的基本养老保险也会使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增加,计发月数的数值变小,进而提高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

参保职工,如何应对?

面对即将到来的延迟退休改革,参保职工又该如何提前做好养老规划呢?可以从如下着手:

①若在2029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则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在这种情况下,有2种办法可以提高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水平。其一,提高基本养老金的缴费基数,能够使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累计存储额增加;其二,在达到新法定退休年龄且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的前提下,可与单位协商选择弹性延迟退休,这样便能够再参保几年。

②若改革之后的退休时间在2030年1月1日及之后,则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会相应的有所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按照新法定退休年龄准点退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水平。不过,若经济条件允许,也建议提高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③退休的年龄和时间推迟之后,意味着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时间被压缩。所以,参保职工不妨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缴费情况和预期退休年龄,在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基本养老金待遇测算,这样便能够对退休后领取的待遇水平和回本周期有相对更加清晰的了解。

结语

总而言之,职工退休年龄和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调整已经成为定局,且自2025年1月1日起落地实施。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还是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与改革之前相比,相应会有小幅度的提升。所以,我们还是鼓励广大职工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晚退多得的原则和激励机制,在提高养老金水平的同时,更好保障晚年生活。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惠农小帮手
惠农小帮手,你身边的致富小能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