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B)——景德镇记忆(107)

文摘   文化   2024-05-19 23:07   江西  

景德镇记忆——曾经(B) 

近些年,常常对自己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是迫切的问题起疑心,如反省不彻底、或不清晰,检查不明确、或不清楚,肯定会事关自己生命的质量和长度,事关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为实现生活理想而奋斗的力度及耐心。就是,随年轮圈数的增多,还有体重的增加,饭量和食欲也会随之增长和增强,是否正常?常常,中午半斤米的饭,加上天还有丰富的肉和时令蔬菜,在天天翻新的美味佳肴厨师手艺的加持下,有时饭量还有可能超越半斤米,让自己的饱嗝嘹亮动听。可就是还没到晚上用餐时间,肚子就发出强烈呻吟和叫屈,有时还会有饿的酸水出现,似乎老不给自己喂饱、让心爱的胃是受到“无情”虐待,使自己想做点健身活动都不敢。

全中国东南西北中的菜,不管哪个菜系,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在人们味蕾的不断进化下,都在互相融合和借鉴,其中的共性是有着不辣不欢,不美不食,不奇不吃的特征,让菜的食材“无奇不有”、花样“无与伦比”,厨师制作菜品的手段有点“无事生非”、方法有点“无地自容”,菜品的摆盘“奇思妙想”和“非同小可”。在这基础上,食客对菜在追求奇异特和新美鲜的征途上,有着“无穷无尽”的力气。


看到这些非同凡响的后现代的菜品,是人,必会口水潺潺,味觉爆炸,只要有可能,都会尽一切皆有可能的方法,满足人们天性中对美食的追求,以慰藉现实生活中的辛苦和艰难,或彰显奋斗成功后的荣耀和光辉。可每每在这口感丝滑如织,软糯香甜多汁,味道美妙无比后,总有种无名状的感叹,或味蕾没得到充分的满足,或肚子没得到完成的发挥,或多或少有点这和哪遗憾。于是,对食材的纯天然,对制作的纯手工,对味道的纯自然,有着纯情朴素的追寻。可我,只对自己小时候的猪头肉(猪下水),用餐时的那半斤米饭,以及怎样才能购得,有着深深的眷恋。


计划经济年代,是规规矩矩的年代,什么事都有规定和方圆,谁犯错误,谁就定会受到处罚,重的会被投入进监狱坐班房。国家对猪肉的供应,是全力保障的,自然是每个人每个月每个节假日都有,只是有时多有时少罢了。那时对于猪肉的售卖,只能是在国营食品公司的店里进行,哪期票是供应多少斤就多少斤,不可能会发生超出计划数的半两肉卖给你。可唯独对于猪头(猪下水),按照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是不按此期票供应多少斤肉就卖给你多少斤猪头肉。假若猪头按此期票证所供应肉的数量进行销售,想到用实实在在的肉票,买来的是一堆骨头,谁都不会去买。


猪头的整体结构中,骨头基本占了重量一半,除去皱巴巴的厚厚的皮外,就是一层有点“厚度”的肥肉。可这肥肉,蒸熟后吃起来油油香香的,可炸起来根本出不了几滴油。在计划经济的岁月,油是非常精贵的生活必需品。买肉时,很多家庭喜欢肥的,就是想能补充补充计划供应油的不足,让家人在菜中能看到和吃到油的星沫子,给生活予希望和理想。买肉时,百姓不会考虑猪头肉。


在个体经济还不是国有(集体)经济补充(后来才加上重要两字)时,每个家庭的收入都来源于固定的计时工资,奖金绝对没有。对于家庭人口多,工资收入只有二份或更少的,如若吃肉的事例入不了奢侈的事之中,但可以肯定是在家庭生活中,是需要重点筹划和计划安排的事。每星期能吃上一回肉,是快乐幸福的事;每半个月能吃上一次肉,是幸福的事;每个月能吃上一次肉,是正常的事。买肉时,都会选择猪身上正规的规整的肉,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会想到要去买猪头。


猪头是计划供应的物质,但不是人们首选需购买的东西。所以,猪的下水和头,在出售时一般(只能)按当时的肉票的张数,不按票规定数量多少供应,不然的话,有可能销路不畅、百姓不会买。猪头多时,购买时所需肉票的相应张数就少。可就是这种销售方式的变化,让猪头有着很好的销路,也催生了人间烟火的旺盛,更让宰割售卖猪肉的那把刀有着特别的社会地位和别样风情。


当时,有的票证在发放时,是整一大张,按期数进行标注,猪肉票亦然。猪肉在实际情销售时,会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给合当时生猪生产情况,依据时间和季节(还有节日)的不同,会及时的在肉店门前张贴一张公告,告知百姓,第几期的票供应肉是多少两或多少斤,或因猪头大小不等、重量有轻有重,猪下水同样,基本不会列入告知之中。


那时,在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商业系统工作,如卖肉的、卖货的、卖吃的,卖药的等等,社会地位本身是平等的,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基本认为要高于瓷厂工作的人。在这些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除工作本身有些内容要求保密外,自身还散发着另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如同在邮电局和政府部门等机要单位工作的人,低调、沉稳、生活中不言不语,让外人看来有着更加的神秘,仿佛是另一星球的人。在人们眼里,仿佛,卖糖的,天天有糖吃,卖饼干的,时时会有饼干吃,卖肉的更是,家中餐餐都有肉吃,卖药的,比其他的人少生病或不会生病、生了病也会痊愈的快。


人类,是很会照顾自己和家人及相关同类的物种,抛开虚荣心和在生活中有特定明确的目的,只要有条件,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没条件会创造条件,都想给自己和家人及相关人带去惊喜和满足。能买到猪头,在某种情况下,也属此类情形。毕竟,少量的猪肉票能带来拾多斤重的整只猪头,还有两个脆香爽口的耳朵,以及细润顺滑的口条;毕竟,能吃上猪头肉,是种额外荣耀,在能满足味蕾条件下,还能满足生活艰辛时身体的生理需求,使自己家生活,处处有种朝气蓬勃。


卖猪肉,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可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那时,猪肉不分什么肥瘦、部位、有没有骨头,轮到谁、猪肉卖到哪个部位,全都一刀切。但是,那把割肉的刀,会在你不注意时,斜一下、歪一下,或肥的、或瘦的、或骨头就有着不同。还有,猪的下水和头,假若一天计划只有一头猪肉卖,那就只有一副猪下水和一个猪头,肯定紧缺,没有一点人情事故,排长长和几个小时的队,有可能还轮不到你有资格购买。因而,那时的一把刀,可增加自己社会地位外,能给亲戚朋友带去方便和利益外,还能给自己的家带去荣光、带去生活的丰富多采。


猪头买回家后,家人们上上下下欢欢喜喜,有肉吃了。首先,要对猪头进行彻底的清洗,把那些没刨干净的毛给清除掉。那时,不认为沥青有毒,只是紧缺物质,常人一般买不到(搞不到),去毛等清理工作只能是手工。一根根毛要拨,那些皱纹深如沟壑的地方,要一点点把猪表皮那肮脏的东西给挖出来。把猪头弄成白白净净后,如艺术品般,然后用水煮。煮,有两个好处。一是去除异味和脏东西,二是好把猪头中的大块骨头给剔出来。


骨肉分离后,家人一般都把骨头放入一个大大的铁质圆形捞饭煮粥时用的鼎罐(有时也把猪头肉放入其中),加入水进行骨头汤的熬制和煮熟。在中国人眼里,吃什么会补什么,喝上一碗美美的粘嘴的骨头汤,能使自己的骨头强健有力,干活做事挣钱,杠杠的,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贡献无穷力量。


待全部熟后,家人们会把肉分为三大类,分别进行着应时的或有着特殊用途的餐食。一类是猪头脸上大块的肉(肥瘦参半),一类是耳朵、口条和猪脑为一类,其余的为碎碎的与骨头相连的瘦肉。当时,没有电冰箱,夏季,家人们看到买来的猪头特别兴奋,因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全部消灭猪头肉,餐餐基本有肉吃,还能换花样,不是肉就是脆耳朵或爆炒口条。


那时,为让味蕾得到满足,和身体能量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对于猪头肉菜系的制作,基本是直截了当的当时给予消灭,鲜有腌制。吃法基本也是用辣椒炒,鲜有用盘子装清蒸熟后,直接食用。那时,猪饲料属资本主义专有,中国的猪基本吃自然生长的食物和人们平常餐食时的残渣“成长成材”。猪头肉皮质厚胶原蛋白多,有着坚韧的弹性,炒好后色泽金黄,香味扑面,垂涎欲滴,放入口中,脆脆爽爽,香香美美,满口生香,饭自然要做一大甑,米定会“浪费”不少。


计划经济时,早米是壹毛肆分贰壹斤,晚米为壹毛肆分陆,全凭粮票在粮食局的粮店购买。不知是加工水平的缘故,还是特意而为之,淘米时的水,全都是浓浓的,如牛奶般,还有种香味,人间的烟火气浓浓的。或科技发展水平不足和袁老前辈还在做科研,那些外表秀丽的杂交粮没有面市,加上农药化肥价钱较贵,农民很少和很难用上。在自然生长环境中成长的稻米,循自然规律,照农时所需,按时节秩序,经加工出产的大米,有种大自然的香,有种土地的味,有种天地间的醇。如若当时能私下静悄悄的,买到农家刚收获的当年新稻米,做的饭更加香甜四溢。


基因是承载记忆的东西,过往和曾经,都会刻入其中,让人类不能或不可把昨天给忘记。可毕竟,曾经是不可能回去的过往,人,生活着就得朝前走。冥冥中或想到为何现在容易饿的原因,现实生活只有白天和晚上,不要管冥冥吧,饿了就吃,只是多吃点自然生长的食物和食品,少吃后工业时代的合成品和精致物。好好生活,健健康康的过日子,是王道!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听瓷
千年瓷都,光阴拾贝。分享景德镇历史、文化、生活故事,叩击岁月之磬,话沧桑道,忆云烟活,听瓷珠圆玉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