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通百姓是个善良的群体,对于户口实行怎样的管理方式方法和制度,只有的是坚定执行,在一定范畴内,在乎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和问题,能给予的待遇都应该相对等和平等,特别在就业、当兵、教育、社会性保障等等方面大家都一样,一律平等没有特权和特殊待遇。谁都想,家中人人有工作个个有事做,收入高,自然家就和睦幸福快乐。非农业人口,一般都认定为吃商品粮人口。在那时寻常百姓的眼中,能吃上商品粮、又远离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是人们通向幸福快乐生活的一种捷径和资质,更是能大展宏图的基石、实现人生伟大理想的桥梁。同时,特别在婚嫁中,对于农业人员,因日积月累和社会现实等问题,他们在心理上有着“天然”的自我低下的意识,处处都会让着吃商品粮的人,形成了“三大差别”中有着明显“伤痛”痕迹的差别。
农转非和吃商品粮是有区别的。农转非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是应国家建设和城市发展需要,将原本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转变为非农业户口,转后要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并安置于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工作。商品粮户口(简称吃商品粮)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为没有土地的非农业户口的人们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户口类型,主要存在于工业化城市(镇)中,属非农业户口的一种。在那个里年代,吃商品粮的人口,国家会每月定量发给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票证,基本生活能得到保证、可以说衣食无忧,而农业户口却要自己生产粮食,生活等基础条件较差。因而,农转非与吃商品粮是两个概念。其中,农转非是改革开放后的事,吃商品粮早早的就存在于中国计划经济中,只是农转非肯定包括吃商品粮的事项。所长说的“农转非”,真正的是指吃商品粮户口的指标的事。
还有,人们对于是否是吃商品粮,在乎的不仅仅是生活中现有的各种待遇,重要的是自己和下一代的下一代,在将来社会生活中,命运和发展将是如何。要知道,吃商品粮户口的人,当兵转业后肯定会有工作安排(现在实行货币化安排),基本都是国营工人或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而农业户口的人在部队中没得到提(转)干后的转业,只能回老家从事自己原来的农业耕种工作,且自己的子孙后代还要一代一代持续着。计划经济年代,中国是个地广农业底子薄的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首要任务是扫除文盲,知识能改变命运的前提和条件如同沙漠,唯独能吃上商品粮是改变命运的道路。还更绝的是,女方只要是农业人口,不管和谁成婚,生的孩子定只能在农村上户口,成为吃农业粮的农业户口人员。
当所务会结束后共进午餐时,大家纷纷议论起吃商品粮的事,都说张三王二麻子,怎样的怎样的有本事,把老婆孩子全转为吃商品粮的人了。有的人惋惜,说可惜花费了大价钱,一大家子人还就挤在一个破房子里,生活水平和条件差;有的人称颂,说很值得,这样孩子大了当兵有工作可分配且能进国营工厂工作,不当兵如还可被招工进各类型工厂工作。还有人说,钱是挣来的,做什么都是有代价,能花钱可改变自家人的命运,怎样都值得!在旁边吃饭的老表和表朱一言不发,只顾着自己碗中的饭与菜。
表,是姓,老,是上了一定年纪,在表字前加老字,是同事们对这个参加工作有一定年数男同事的敬称。老表,江浙人,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六十年初代读完书后自己要求到老区江西工作的,是那个时候的入党积极分子。在他从自己家乡出发时,还是个毛头小伙,浑身上下充满着革命干劲。刚到江西时,凭革命热情和年青时的热血,只要哪需要就会出现在那,年年是单位先进工作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在用得先进时给予奖励的纸质笔记本。可没过几年,终将进入了婚配年龄,为实现把终身献给老区人民,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工作地区内的吃农业粮的农村姑娘。可又是没几年,下代接二连三的给生下后,自己工资就入不敷出了。怎样才能支撑全家生活,只能在工作之余参加老婆家的农业生产,以换取更多的生活资料。
老朱,是本地吃商品粮的城市人,和老表年龄相当,相同的是他们都读了很多书(都是那时候的中专毕业生),不同的是,老朱是被分配到农村工作。当老朱参加工作后,看到农村人生产生活条件和习俗,明显与自己有着巨大区别时,骨子里就有着一种清高和自傲在涌动着。凡生活中任何小事、包括洗衣服,他都会做得干干净净,显示出城里人与农村人各种习惯的截然不同,从中彰显出自己独有的身份。但是,工作纪律和自己所受教育又让他低调和务实,老朱只能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平凡”的工作着。
毕竟一个人在农村工作,每当晚上夜深人静没电的时候,最难煎熬的是年青体内给予的那种无名的欲火,无处能施放出来。当时他工作的人民公社食堂,有位帮工是没上过学的年青女孩,看到老朱孤独背影,暗中会主动帮他做这做那。或许都是年青人,还或许在那个年代里,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立场正确的前提下,交往不会被旁人所“指手划脚”。不久,俩人约会了;又不久,那女孩身体出现了变化;再不久,老朱就把她给娶了。上世纪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的城市和农村,人人生活平等、个个享受社会待遇平均,但因地区条件和发展情况的不同,有时在城市生活条件差的人还会无比羡慕农村生活,说农村餐餐能吃上饱饱的大白米饭。可当老朱的下一代又是接二连三的下来后,生活情形的改变,让他内心有着厚厚的后悔。但老朱老婆很能干,总是让他不要牵挂担心家中小孩子们的生活,使他内心厚厚后悔的同一位置并行滋生出厚厚的内疚,想能对老婆和家庭更好些。
当那天所务会结束下班回家后,老表内心盘算自己条件,是否符合又能满足此次解决吃商品粮指标的规定,心中就暗暗高兴起来。整个所里,家属是农业户口的只有三位同事,自己工龄最长、年龄最大、荣誉获得最多,家庭生活条件最差,组织上没其他别的特别安排,此次非自己莫属。此刻,老朱也在家里暗暗盘算自己的条件,最后认定自己竞争对手,只有老表。不过,假若指标多,大家共同能分到各自指标,那该多好,可指标少,又将如何?
老表在睡前,暗暗的下定决心,政治上要更加要求上进、工作上要更加积极参与,服务上要更加热情主动。对坏的工作作风一定要加与抵制,对社会不良风气一定不能沉瀣一气,同时,任何的风吹草动不能影响自己正常工作,还有,平时对工作室的卫生情况要注入更多的工作热情,保证同事们工作环境的洁清美观。当老朱早上揉着稍微肿起眼帘的眼睛起床时,内心也在想,怎样才能确保自己能得到此次商品粮户口的指标。
看似老朱工作积极性不如老表,且在工作中还出现过有点小原则性的错误,但与同事们和上级关系却处理得相当融洽和美,以至于出现小原则性错误还没被单位“上纲上线”给处理,就只是口头上进行了批评。老朱听到所长的话后,在明面上,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比平时更加的勤勤恳恳,对纪律也表现出坚定的执行和守责,平时喜欢来几口酒的习惯全改了,以一个清清爽爽的面貌出现在各种工作中。在暗地里,老朱经常和市局的相关部门相关领导联系,过年过节还相互拜年问候,晚上时不时的会拿着土特产出现在市局干部职工宿舍里。
任何的工作单位,不管是明的还是暗的,论资排队、先来后到是个常理,但这些是不能眠灭年青人的向往和期待。那个追问所长的年青干部也开展了自己行动,至于结果如何,这位年青干部表现出了“大义凛然”。
那年,时光过得快也慢。快,在工作节奏加快的情况下,没一会儿,春节就快到了;慢,对于那个商品粮户口指标的事,一直快到年关还没有一丁点信息。对有着期盼和向往的这三个人来说,在度日如年中,享受着内心郁闷的火和着急欲望的火在相互的煎炸着。
年前,当隐约隐约听到市局分给所里只有一个那商品粮指标时,老表急切的来到所长室,所长莫明的、有点可惜外加爱莫能助的神情看着老表,轻轻的对老表说道,那事市局工作已全面结束,此次商品粮户口的指标已全部落实到个人。室外老朱听到这对话后,快速转身向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