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景德镇记忆(104)

文摘   文化   2024-05-04 22:30   江西  

景德镇记忆——书店 

现在社会很多人都会说,谁家往上追溯三代,都是农民,我自己肯定比某些人与农民要亲近些。中国是长期处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农耕社会,人人都想过上诗礼传家、晴耕雨读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对书不管是农民还是工商业者都保持着敬意。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书自然就成为洛阳纸贵的东西,价钱高还稀少,不是一般人所能买到和读到。与书有关联的书店,在农耕文明前,因受众少和市场狭小,本着传递教化与知识的宗旨,不应是暴利行业,是人们追寻知识、追求发展、求得精神慰藉的地方,在某种情况下还是人们另一种精神的神圣高地。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新中国还处在艰难困苦和一穷二白之中,人口生产远高于物质生产能力和速度,哥姐读书时的作业本和课本等书,因家庭作业少或根本没有,作业本就少之又少;又因或那时纸受限于生产能力、还是“稀缺”物质,课本待本学期结束或课本上的知识全部教授完后,就会恢复纸的另一种基础功能,当成手纸节约着去使用。所在在家中,除去红红塑料软皮抄的各种“毛主席语录”外,基本上没什么书和能写上字的空白作业本。哪怕有,那时正在上托儿所的我,自然不识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更没机会和条件自己去拥有。但在书的熏陶下,自己很想能在书上或作业本里画上几笔、或写上自己都不能认识的字,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向往和追求。


然而,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当时最为时尚最为时髦最为流行的连环画的书,在那时,哪个小孩有,那个小孩就很是相当的“神气”。某些小孩,天天会拿着连环画,“高傲”的在小孩们间来回往复的展现,没几小时或壹整天的工夫,会让书脏兮兮的,但还是造就了小孩子对书有着“天然”的向往。


记得,第一次看到和去书店,是在托儿所放学后的回家路上。


说书店,有点夸张。书店是由壹间景德镇市弄里的壹旁不大的民宅所构成,店的门面是旧社会存续过来的特有的铺板所组成,只要把铺板给装上,从外形上看根本不是店铺,是普通百姓过着甜酸苦辣日子的日常生活的屋子。


不说书店,但还是有书出售的场所。托儿所放学后,由父亲带领着自己,兴高采烈的回家着。经过景德镇市大黄家上弄与塘磅堧交叉往西不远时,看到前方有众多的人在争相抢购着什么,很是心奇。走到那房屋前,有三级台阶,只有不到拾几平方米的屋内,放着一个柜台和一个书架子,书架上和柜台里本就没几本新书,且都是连环画,而售货员却十分兴奋的、在忙碌的售卖着。不知是价钱低还是其他原因,书,没一会儿,就被卖完了。也还是没一会儿,那店主也快速的把铺板给装上。此时,那房子,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那书店在装上铺板时,店主还意犹未尽的说,明天还有新书到,请大家明天再来买。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严格执行计划经济的时期,根本就不可能有私营经济或个体户,有,就是投机倒把分子,就是经济犯罪分子。


父亲从农村出来后,在城市出生的我,或受到玩伴有书的“引诱”,自己对书有着天然最为真诚的热爱。还好,在我的要求下,父亲用我自己的压岁钱,经“不懈努力”、还出了一身热汗,抢购到了二本连环画。回家后,拿出余下的压岁钱,认真算了算,还有伍角陆分,还能买二到三本连环画。于是,暗下决心,决定明天再次央求父亲帮自己去购买。想到这,内心很是愉快。


第二天,那书店的铺板,没卸下来;第三天,那书店的门还是紧闭着。整个星期,还是如此。我按奈不住对全新连环画渴望的心切,站在书店门外,从门的缝隙中眯着眼向里张望,那书架上和那书柜中已没有一本连环画外,整个屋里更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后来,在淡静如水的生活中,自己时常有意和无意的,从那书店门前经过,想能从那书店购得更多的书,可那门就是一直不开,自己也一直再没在那购到过书。   


上小学后,或因对第一次看到的那书店——开了一天就“莫名其妙”的关了门,让自己购不到连环画——有着潜在的担忧,对其他书店就有了“必然”关注了。


新华书店,那时间的理解,是个很大的独有的、冠名为新华的书店。改革开放前,新华书店是中国图书销售主要渠道。书,不属于国家专属专营产品。为保证大、中、小学教科书的质量和防止盗版出现,一直(现在都是)由新华书店负责运营销售。教科书,在新华书店里不上架进行公开销售,是不属专营产品中的有着独立销售管道的专营项目。但是,新华书店还有着其他方方面面、各式各样、名目繁多的书籍在全新的售卖,是我那时每逢休息日必去的地方。

那时间,不清楚,也无从得知,新华书店成立于公元1937年革命时期的陕西延安。景德镇市的新华书店是整个中国新华书店的一分子,那时原座落于莲社北路与西路交叉尖嘴处,面朝景德镇市的东方红大道。在中国没出现超市前,商业网点的销售方式都是以货物的柜台为界,服务员与购买方在各自的两边进行着交易和服务。那时的新华书店也不例外。


那时候自己小、个头低、声音弱,时常为购得自己喜欢的书,在新华书店里,要使出胸腔中吃奶的劲呼喊着,才能让服务员给自己递来。自己也只能趴在柜台上,随性随意的在人声鼎沸中、看看书中内容提要和插画,再想想自己口袋里的人民币有多少,决定着是否购买。新华书店的书,百分之捌拾都是有着红色基因的书,都是讲述着革命传统故事的书,连环画也都是农民造反有理的内容,其他的是些背负批判“使命”的世界名著和西方世界各种理论专著在销售着。什么儿童动漫、动画书等,在印象中,除去《西游记》有动画版本外,其它基本没有。自己还是“一往情深”的时时还朝新华书店跑。


偶然的机会,知道新华书店的三楼,有着楼下未(不)曾展览销售大量的新书在。兴奋的自己,厚着脸皮,找到熟人,“静悄悄”的走进那书店特别的区域。在走进那门时,熟人还叮嘱道,该看的和买的书,就看和买;不该看的和不能买的书,坚决不能看和不能买。


其实,新华书店三楼,是各大、中、小学校教科书的专营区,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企业集中采购图书区。或革命事业需要,或机关事业单位及各企业的干部职工的革命觉悟高,这的书籍种类不仅多,书的品种品目也多。有外国的,有外文的,还有不向社会公开销售的,还有社会上极少量的禁书。那些我没有权限可阅览可购买的书,哪怕有熟人,也不能阅不能购,只能望书兴叹。


后来,“静悄悄”进去次数多了,熟人也就多了。有时,看到不该看的书,能随书装着不经意、进行阅读几页或少许时间,工作人员一般不会说,只是自己没胆量和勇气去长时间阅读或购买。同时,又想到,他们在如此的环境中,不会受到“污染”,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无产阶级革命觉悟,真的很了不起。或受到他们的影响、或自己年龄小,看那书的次数多了(当然是在那偷偷地看),也就那样,没受到“毒草”的影响,让自己变坏。


改革开放初,各类书籍的出版多了起来,书店也应声如春天雨后的笋,遍地开花了。记忆最深的有两个书店。


一个是开在景德镇市公和圃酒店与迎瑞下弄之间街上的书店,应属私有或个体。店铺面积不大,有近四十平方米,全自由选择超市形式进行着销售。只要你选好书后,想买就拿到门口,由收银员按书上的标价统一收钱,交完钱拿回家就是。为何记忆最深,或社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或人生弗洛伊德的潜意识毕竟一直就存在着。

改革开放不仅在体制上进行着,为赶超发达国家,在至关重要的思想领域更是急风骤雨。长期的封闭,让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同辉煌的时光,特别在以书为媒介的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著作的出版上。书店里杂七杂八的书,只要店主能采购到、或通过某种渠道能收集到,全都摆放在店里。西方哲学理论,时髦的心理学和性心理学,各种西方经济理论和政治理论等书籍都有,更叹为观止的是,还有医学及生理学方面的书籍。而生理方面的书在那时,让生活在日常的百姓,慢慢认识了生理意义上的自己。


一个是开在景德镇市的中山南路老红光瓷厂对面、与光明瓷厂医务所相隔不远临街的书店。那书店,是老房子,面积只有窄窄的不到拾平方米,应属个体。这个书店最大特色是,在不急不忙中迎接朝霞,在不急不忙中送走落日。


书店的店主,是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在不宽敞和宽大的一书柜一书架中,摆放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籍影印本书,摆放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名著,其他的书当然有,但肯定的都是些纯理论或纯正统的书籍。还好,当时自己零碎银子,只要有可能,皆被这个戴着眼镜的人所“掠”夺。


只要有纸质书出售的场所,应该都是书店,那原来的邮电局(现在的邮政局)的报刊亭应属之。农民那种天然就有的质朴和素洁,让人们说起或想起书店两字,内心会涌现一种温馨一种温情,更有着一种温暖一种温存,说明着书店,是人们灵魂可存放的地方,是人们精神可寄托的场所。书店,是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也是人类进步的出发地。大家都应把书店建设好,让书店引领着人类过上更好更新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听瓷
千年瓷都,光阴拾贝。分享景德镇历史、文化、生活故事,叩击岁月之磬,话沧桑道,忆云烟活,听瓷珠圆玉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