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一辈子难忘的工厂 一辈子难忘的师傅
文摘
2022-03-17 15:49
人生的转折有时候会是轰轰烈烈的,有时候又几乎是无声无息的。
1974
年冬,我洒泪告别了养育教育过我七年的横山村和曾经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坐上给我拉行李的毛驴车,一路向南,向定襄县城而去。放眼望去,寒冬笼罩下的田野,仿佛是一幅刚刚收笔的油画。终于看见滹沱河了。七年前,我第一次从滹沱河南岸跨过滹沱河,一河之隔,我已然变成横山村农民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七年后的这一天,我再从滹沱河的北岸跨到南岸,竟然一下子变成了工人阶级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站在滹沱河边上,扪心自问: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变化?是哲学理念的变化?还是化学原素的变化?望着和我对眼相视的灰毛驴,突然唱起:“灰毛驴驴上山,灰毛驴驴下,一辈子也没有坐过好车马……”
灰毛驴驴把我送到了定襄县色织厂,那竟是我一辈子难忘的工厂。
从农民变成工人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有这种经历的人各有各的说法。我的第一感觉是洗澡。当我平展展地浸泡在色织厂职工澡堂不冷不热的温水中时,才真正有了工人的感觉,色织厂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洗澡,让我刻骨铭心。
插队七年,夏天在横山村大井里、大渠里、井沿上洗过澡,但从来没在冬天洗过澡,没在澡堂里洗过澡。那时候回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呼家楼澡堂洗澡,痛痛快快地洗,“脱胎换骨”地洗,才感觉到北京到底是人家北京。而如今四平八稳地躺在色织厂的职工澡堂的清水里,那舒服、那滋润、那享受、那感觉,方知工农差距原来就在洗澡上。定襄色织厂的办公楼粗糙简陋,北京人称之“筒子楼”,其后便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职工食堂,五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然难忘,当年进食堂犹如进“天堂”,千层饼、打卤面、炒茄子、小炒肉,整个定襄县绝无寻处,现在想起来仍感到口生香津。 “钱来伸手”,到月签字拿工资;“饭来张口”到点拿着饭盆进食堂。我和同一宿舍的另一位北京知青王立生探讨过什么是社会主义?“钱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社会主义!
那年定襄色织厂从全县一共招了
29
名北京插队知识青年,那可能是色织厂历次招工中招的文化程度最高,年龄最大的一批徒工,像申炳珊、范正祥等都是老高三毕业班的高才生,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的校门,现在招工进了色织厂,给色织厂的职工队伍增加了新的因素。
因为是学徒,所以车间为每个人配备了师傅。我当时分配在织布车间乙班,那天班长贾金生把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师傅叫到办公室,对我说这就是你师傅,叫秦书莲,织二六元贡呢的。
秦师傅一脸沧桑,虽然一口天津话,但我判断他不是天津人。既然拜师,难道一点仪式都没有?我问贾班长,贾班长个不高,挺粗壮,五十多岁,天津话说得更纯正、更劲斗。我对贾班长一开始没点好印象,他一翻眼,用天津话说:“咱这儿又不是农村,搞什么仪式?是拜师傅,又不是拜江湖!”“秀才”遇见贾班长,有理说不清。我和贾班长相处了将近
1500
个日日夜夜,越来越感到,这位老工人师傅光明磊落,任劳任怨、心直口快,敢负责、敢担当,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几乎具备了老工人所有的优秀品质,就是文化程度差一点,有时候会闹出笑话。有一次开班后学习会,他问我蝴蝶梦的作者是谁?我愣了一下,确实不知道,他急得一脑袋热汗,因为车间的领导也跟班一块参加学习。贾班长气得说,白在领导面前表扬你了,连蝴蝶梦都不知道,毛主席还教导我们,不看三遍蝴蝶梦,没有发言权。我终于闹明白了,贾师傅说的蝴蝶梦是《红楼梦》。贾班长大笑,说谁知道是红蝴蝶还是黄蝴蝶,是飞到楼上还是飞到树上?反正毛主席说过。
没进过色织厂织布车间的人,不知道织布车间有多厉害?一推开车间大门,掀开厚厚的保温保湿的棉门帘,一股声浪扑面而来,轰轰之声,震耳欲聋,全车间
128
台织布机,至少
240
个织梭被强力撞击运转发出的轰鸣之声,至少有
80
分贝。织布车间有两大“奇迹”:之一既使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恒温恒湿,无风无雨,无寒无暑,一色的夏装,也俏逸,也健美;之二人与人要交谈,要脸对脸,嘴对耳,用俯首贴耳形容再恰当不过;话不是说出来,而是吼出来,喊出来。那真是一个“轰轰烈烈”的世界,都言世外桃源,如何幽静雅致,色织厂织布车间也是一方世外桃源,却是那么喧然热闹,风景这边也好。
色织厂织布车间一共有
24
台元贡呢织机,什么是元贡呢?那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纺织行业中的术语,就是平纹呢子,六十年代北京盛行过的懒汉鞋,鞋面就是用这种元贡呢做的,那些织布机也都是“老师傅”了,估计见过天津租界的“洋大人”。我曾经总结过中国工人阶级有两大推闸把的工人,一个是石油工人,王进喜手握石油钻机闸把;一个就是色织厂的织布工人,手握织机闸把。秦师傅看四台元贡呢织机,像母鸡伺侯小鸡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机前机后转悠,术语叫“巡视”。秦师傅教徒弟几乎一言不发,全靠示意;他家养猫,他说大猫教小猫说过一句话吗?小猫什么没学会?
秦师傅在织机行中来回走是十分有讲究的。迈的步,步步是方步,步步是台步,走得端正,不急不躁;四台织机占地面积大约有
20
多平方米,秦师傅哪一步要踩在哪儿似乎都有定式。走到织机前,眼睛要查看布面;走到织机后,眼睛要查看经线;走到织机侧,要查看织机综片的起落;步步有讲究。
织布车间的师傅们以前也都带过徒弟,但我们这批高龄高知徒弟都是被“再教育”七年的“老三届”,很快就上手了,很快就“独立”了。秦师傅的“台步”也就迈得更匀了,那时候色织厂搞生产的氛围真够浓的,仿佛所有人皆不闻窗外事,只求多织布,织合格无疵点的布。记得车间主任让我抽空帮助车间办公室的韩师傅搞搞宣传,给大家鼓鼓劲,那标语口号现在仿佛还在眼前。我们把口号用斗大的墨字刷起,张挂在织布车间一进门。“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七一把礼献!”“早班大干!中班大干!夜班拼命干!”社会上批判“右倾翻案风”搞得一些企业乱得不得不停工,我们织布车间技术比武、“技术练兵”、“树技术标兵”,正搞得热火朝天。我开的四台织布机,一个班曾织过
73
米元贡呢,理论上一台织机一个班
8
小时能织
16
米元贡呢,我是让那些比秦师傅年龄还大的“东洋”老设备焕发了革命的青春。后来我获得车间的头等奖,是一个银光闪闪的钢精锅,这只锅也是我和我爱人刘军
8
年后结婚的“见证人”。因为她也是色织厂织布车间档车工,没有那轰轰烈烈的技术竞赛、技术交流、技术比武,谁给我们搭建恋爱的平台?九十年代末,我和刘军专程赶回色织厂,又回到织布车间,又回到织机车位,感慨当年那火热的岁月,那青春的激情,不禁让人心潮澎湃,都说岁月如烟,我们感到青春如磬……
我来色织厂之前,不知为何称色织,当中学生时去过北京国绵一厂,一色的纺织女工,一色的宽幅白布,既不轰隆,也不潮湿,一个女工要负责几十台织布机,青岛织布女工因此创造出“郝建秀操作法”。色织说到底是织出来就是着色的布,它的经线、纬线都是按设计染好颜色,像我织的元贡呢,经线纬线都是黑色的,术语称其为“青头”。织布就是把纬线织到经线中,纬经相交形成布。在农村时,那是“广阔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色织厂上了班才感到,那是“方寸天地”,面朝布面背朝灯。各有千秋。
秦师傅是位“老枪”,拜师的第一天我就知道,看他焦黄的中食两指,一日非十支以上薰不成那样。每当织机开顺了,会有个师傅按程序来替换他一下,秦师傅便急如星火,快步去厕所,因为车间绝不能抽烟,我跟进去方懂得岂止学校、影剧院、街头巷尾的公共厕所有厕所文化,工厂也有厕所文化,师傅们扎堆到厕所不唯为“上”,更主要的是抽、聊,有滋有味地抽着香烟,有声有色地海阔天空。那纯真的津腔津调,实在有乐,我真爱听,觉得是一种语言享受。再有一个师傅们再有一个乐园是接班前的班组办公室,师傅们都会提前十五到二十多分钟进车间,但没有一位老师傅会早早跑到车位前,而是在办公室抽着烟,喝着茶,聊大天,天南海北,信马由缰;有时候抬起杠来也是面红耳赤,寸步不让。
有一天在班前会上,秦师傅和班上的焦师傅等几位师傅抬起杠来,都认为自己掌握着真理。原来这些天津师傅几乎个个都是“戏迷”,无论在天津还是在定襄,真心喜欢京剧,一群“票友”,到点准听“话匣子”。秦师傅认为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是武小生,焦师傅他们认为是武老生。秦师傅人少势寡,且也不在理上,渐渐败下阵来,但仍气冲斗牛,而焦师傅几位也不依不饶,咄咄逼人。“戏迷”闹起来犹如两军对阵。我得帮帮秦师傅。我讲扮杨子荣的是童祥苓,童老板就是天津卫人。一句再无吵闹。因为在“票友”中称“老板”是行话,至少懂戏。师傅们都看着我这个小徒弟。我讲须生中的文武兼行,唱念做打,文武兼备,一直扯到上班。贾班长高兴得哈哈大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还是人家师徒啊!从那以后,秦师傅沏茶,总是把头茶从他大茶缸里倒到我茶缸里。我那时候刚从农村出来,不懂喝茶,只喝白水。后来贾班长让我在班前会上讲讲京戏的“花脸”,他也是“戏迷”、“票友”,尤其喜爱“花脸”。记得我侃过《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的唱腔“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讲了“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的区别,着实让贾班长和师傅们好生夸赞了一番,给秦师傅脸上增了光。
定襄色织是
1966
年从天津搬来支援三线建设的工厂,那个历史时期曾有“十万职工上太行”一说,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搬迁到山西的企业多达数百家。当年色织厂的职工是清一水的天津师傅,工厂里的所有规章、规制、机制、体制原封不动地套用天津色织五厂,只是换了块牌子,换了个隶属关系。
定襄色织厂织布车间是三班倒,
24
小时转,工人们有句极生动形象的话叫“早班得玩,中班得睡,夜班受罪。”早班是早上六点上班下午二点下班,之后时间归己;中班是下午二点接班夜里十点下班,一个上午时间归你;夜班是夜里十点上,一直要熬到第二天早晨六点,概括为得玩、得睡、受罪,真有高人,总结得千真万确。但“得玩”有什么可玩的呢?天津的师傅们有乐,那就是捉鱼。我没有统计过天津师傅中有多少张网,但普及率相当高,秦师傅就有一张,平时在班中就经常扎堆讨论鱼情,研究水情,规划路程。我见过他们打的鱼,坦率地说,很少见半斤以上的鱼,几乎统统是“麦穗”“柳叶”皆鱼子鱼孙,累一天,回来的兴头犹如中状元归来,不是一人高兴而是全家幸福,丝毫未有倦意,哼着“西皮流水”在水龙头下收拾“战利品”,天津人讲究吃“熬鱼”,不是天津人体会不到高元培说的相声《钓鱼》有多厚的文化积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在车间办公室负责会计、统计的尹师傅办公桌上放着一台比英文打字机大一些挺神秘的“家伙”,原来竟是一台手摇计算机,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计算机。但尹师傅不让我动,那可能也是车间的“宝贝”。但偶然一件小事,让我试了试那台手摇计算机,兴奋得我无可无不可,那天尹师傅正在为几道数学题愁得无可奈何,原来是厂里一位领导在定襄中学上学的孩子的预测题,我凑上去看了看,是一道三角函数和一道对数的数学题,我虽然是六六届初中毕业,但在横山插队时,我们横山村里竟有一所高中,不设初中;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结识了横山高中的张老师,他是教高中数学的老师,他爱人也是老师,在定襄县河边中学教书,他一个人生活在横山中学。和我极聊得来,有时能聊到“不知东方之既白” 。他虽然是数学老师,但却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底子,读过很多书。那时村里的知青走得差不多了,我们队就剩我一个了,苦闷之中尤其爱和张老师谈历史、谈文学;也谈成长,谈爱好。有时候正赶上他要去上课,我就“蹭听”他的数学课。我本来数学底子就非常好,初三时就自学过一些高中的课程,越听越上瘾,干脆在张老师的指导下,自学高中数学和解析几何、三角函数,那时候是苦闷之极,无聊之极,真没想到,真没白学,1978年参加高考时,我数学高考成绩全忻州地区排行前五,让我受益终生。有这个基础,我就把那几道数学题做了,尹师傅半信半疑,更多的是以为我蒙他,因为他的确不会,看不太懂。后来他对我刮目相看,估计那几道数学题都做对了。不知那台手摇计算机后来的去向,它也是色织厂历史的“文物”,我估计当时在整个忻州地区手摇计算机也不多,我输进去爱因斯坦最著名的核变公式,E=mc
2
,把光速的平方输进去,尹师傅一摇,哗啦啦一阵响动,结果就出来了,真神奇。更神奇的连锁反应还在其后。
首先是车间阎主任让我在星期日去他家。阎主任长得像“架子花脸”,去他家让我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他夫人瘦小苗条精干,一副“刀马旦”的作派。请我吃饭?我怕“张冠李戴”,上桌容易下桌难,忐忑不安,有种冒名顶替的感觉。阎主任一脸深笑,一个劲让酒让菜;我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想请我给他孩子作数学辅导老师,和孩子见了面,询问了孩子的情况,翻阅了一下他的试卷作业。我心里一百个踏实,真的如“左手托泰山,右手抱婴儿” 。突然想起贾班长曾喝斥我的话:“你以为是农村呢?还拜江湖?”原来这是“拜师宴”,这才正式开吃,记得那天晚上把阎主任喝高了,没想到临出门,还让我带上一饭盒天津风味的“熬鱼”。乐不乐兮在其中。那盒“熬鱼”,我和王立生好好喝了两顿。以后我的名气似乎大起来,厂里的安志友请我去,还有其它车间的师傅,厂政治部王家善师傅曾经和我在“豆罗五七干校”同吃、同住、同学习三个月,他也来找我,说有个我不认识的师傅想让我帮助他女儿补补数学和英文,我和老王开玩笑说,数学没问题,英语可是开新课,拜师就得拜两道,但可以保证咱的英语口语绝没有一丁点山西味、天津腔。后来高考,我的英语成绩虽然只考了
28
分,但在定襄县排第二,定襄中学的英语老师叫温晋根考第一。为此那位家长还专门请我和王师傅吃了一顿天津菜,喝了一顿直沽高梁酒。后来秦师傅也请我去他家喝“拜师酒”,我怎么敢喝师傅儿子的拜师酒?台面也压不住,就把贾金生贾班长请来,这才开喝。终于把贾师傅喝成《盗御马》中的窦尔敦,秦师傅也成了《打登州》中的秦叔宝。师娘让我带一大饭盒菜回去,我说什么也不带,吃上师傅的,再拿上师傅的,此理何在?师傅到底是师傅,第二天上班,又把菜带到车间。
1978
年
9
月
21
日,我正在车间里忙着干活,贾班长兴奋地从后面捶了我一拳,回头一看,贾班长像喝了半斤“高粱白”,兴奋得又喊又叫。
走进车间办公室方知,我考上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了,谁能相信,从那时那刻,车间里几乎所有的老师傅通通改口,不再叫我秦师父的徒弟,而是一口的崔老师,车间里正在休息的老师傅们都怀着一种羡慕、敬佩的目光看着我,让我一时难以适应。
车间闫主任告诉我,我的这封南开大学入取通知书,在我看到之前至少有二三百人传看过。闫主任用天津方言幽默地说,你看看,这上面的指纹摞起来足有二寸厚!
闫主任对我说,这份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预定借阅的就有十几位师傅了,他们想让他们的孩子沾沾灵气,受受教育。师傅们的共同心声是,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只有一个愿望,希望孩子能回天津。去南开大学读书他们不敢想,但谁不望子成龙?
秦师傅在家里给我送行时,他那两间平房挤得满满的,我亲眼看见,家长们是那么一往情深地把南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双手捧着,递给孩子,让他们好好看看,说全家变骡子变马都不怕,只要你也能拿回这么张“圣旨”。我激动得心头直发热。
走进南开大学大门,我一气买了印有南开大学四个字的信封二百个,印有南开大学的信纸四本,买了
20
块钱的邮票,几乎花光了我所有的“储备”。因为我答应过厂里的师傅们,要把南开大学的教育,送给他们正在上初、高中的孩子们。我给秦师傅的儿子写道:“天堂的大门上只有四个大字:南开大学。”现在看可能有些荒唐可笑,但当时的确倍感神圣,秦师傅回信说,他儿子怎么怎么受感动,他老婆感动得拉着他儿子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四年的工厂生活就那么戛然而止,从河边经由定襄开往太原的列车一声长鸣,缓缓起动,我忙着和来相送的师傅、师兄弟们挥手告别,往北眺望,那就是色织厂,但觉得两行热泪缓缓流过双颊,那些往事就是人生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DIwNDQ1Mg==&mid=2650033048&idx=1&sn=73de88ba5226a1bbf8c06a137de95d60
闲话烟雨
一身烟雨一席尘,一介书生一纸情,说未闻之事,听背后之语,与你换个角度看世界
最新文章
半醉半醒读庄子
题外话:放屁
考证“土豆烧牛肉”
追踪海洋魔鬼藤壶
闲话洛阳铲
马克思的酒情怀
淘井记
此心安处是吾乡
醉了,威士忌
回头再看样板戏
守株待兔的魔咒
孔子车一族
寻印记
寻灯记
从“三耳兔”到“斯芬克斯之谜”
俯首甘为磨下驴
窥视金文
龙的吃相
白头翁论酒文化之七——早酒的追求
京城那些苇子坑
长城的历史思考
只想听听那些歌
筷子,豆腐,马镫子
非有此举,焉有《史记》
穿越聊斋
武装到马掌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想当初,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古今多少事,难付笑谈中
在巴黎吃法国菜
到巴西吃烤肉
论赌之三——不可挡的群众运动
听瓷·斗彩
冯健教我作文章
新华社“大咖”在永济五七干校的日子
乒乓球,圆又圆
论赌之二——唐宋之赌
论赌之一——天下谁人不知赌
蓦然消失的三大“洋务运动”
一辈子难忘的工厂 一辈子难忘的师傅
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疯狂的自行车
弹球趣事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