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隔壁有一座满清王朝八大铁帽子王爷的王爷府,克勤郡王府。与新华社北墙仅隔一条街,石驸马大街,这条大街的街名有600年的历史了,自明朝宣德年间开叫直到上世纪60年代改名为新文化街。克勤郡王府也是八大铁帽子王府中保存比较好的一座王爷府。当年站在克勤郡王府的后罩楼上向北一望,能看见另一位铁帽子王爷府的殿脊,那是郑亲王府。
(八大铁帽子王爷府克勤郡王府)
满清建都北京后,封有八位铁帽子王爷,其中有六位亲王,两位郡王,克勤郡王爷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满洲镶红旗爱新觉罗氏岳托,努尔哈赤的孙子,礼亲王代善的长子,但岳托的铁帽子王爷不是“惯”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岳托生于战乱,长于军中,自幼马背上爬上爬下,七岁舞刀,十岁开弓,十三岁提刀上阵,十五岁敢于阵前取上将之首,身经大仗、硬仗、恶仗数十阵,置生死于不顾。20岁时曾率镶红旗精锐,疾驰八天,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一举攻占蒙古部落大营,凯旋之时,努尔哈赤率众亲王贝勒远道相迎。22岁统领镶红旗全军,少年将军。在与明军进行萨尔浒战役中,他又亲率镶红旗铁骑,两个昼夜人不离鞍,迂回到明军背后,突袭明军大营,动摇了明军阵容,乱了明军军心,立下大功。40岁伤病迸发,死于军中,被封为铁帽子王爷。
想当年,堂堂铁帽子王爷府,煌煌大殿,金碧辉煌,高车大轿,车水马龙。王府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左右有半尺厚的砖雕,阶前七级青石台阶,殿脊高耸,殿檐五神端坐,门前有两个高大雄伟的石雕狮子蹲守。这对石狮子就是克勤郡王府还待考证的第一悬念难题。
(当年那对石狮子今在何处?克勤王府悬案之一)
克勤王府门前的两只石狮子是经过皇帝恩准的,比其他王爷府大门前的石狮子都高三寸。其主要原因一是岳托军功赫赫,二是年纪轻轻就因伤病死在军中。这对石狮子比其身后的郑亲王府前的石狮子高出三寸,更雄伟、更健壮、更凶猛。它们仅比另一位铁帽子王爷怡亲王低矮一点,怡亲王是雍正封其十三弟胤祥,因胤祥在康熙末年九子争谪中。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故雍正降旨,特许怡亲王府前的石狮子比天安门前的石狮子高出三寸。这对石狮子还在,虽然经过慈禧太后发动的辛酉政变,把胤祥的后裔铁帽子王载垣废了亲王爵赐死。但这对天下第一狮却奇迹般的保存下来。但克勤郡王府门前的那对石狮子却下落不明,至今无影无踪。一说是被其败家子十三世孙晏森给卖了,也有说是被在混乱年代被盗了,也有说是被破坏了。其真实下落似乎无人知晓。重修克勤郡王府时,曾下力气寻找过,终无踪迹。现在蹲在王府门前的石狮子是2000年以后新安的。
王府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门厅左右有隆起一尺高的砖雕,前出七级青石台阶,殿脊高起,殿檐五神端坐,正前方中轴线上有一座大影壁,直对王府大门中央,开门便见银安殿,汉白玉的丹墀,银安殿正墙上有金丝楠木的方匾,长两丈,方一丈三,上面雕着龙凤呈祥。据说是当年宣德皇帝嫁女的陪嫁。早已下落不明,说是被卢芹斋贩走的,这是当年石驸马府中的“国宝”,其下落便是克勤郡王府第二个悬念难题。
(银安殿中的金丝楠木的“嫁妆”何在?克勤郡王府 悬案之二)
克勤郡王府青方砖铺地,皇帝宫中称“金砖”,王府府中称“铁砖”,满堂生辉,正殿前有天棚石孔,夏天竖起高大的天棚,遮暑透风,有贵客到,则拉起天棚,满庭通亮。一派王府气派。
克勤王府的第三个悬念就是其府门前的大影壁。据传是经过皇帝亲许,上绘五彩三爪五龙汇,也有说是三龙相聚,在京城王爷府中是独一份。怡亲王府也未能有此待遇。非常可惜,当年闹红卫兵运动时,克勤郡王府东面紧邻女八中,现改称“鲁迅中学”,北面是八中、师大女附中等,都是闹红卫兵的名校。“破四旧”十分彻底,把克勤郡王府中的雕梁画栋,砖雕木刻,彻底砸了,把那座“宝贝”大影壁也彻底破坏,当时还试图把其连根拔掉,但因其修的太结实了,现在看到的只剩下涂满灰粉的“骸骨”了。它绘上面到底绘的是什么样的龙?是几条龙?是什么颜色的龙?
(那座气度不凡的王爷府影壁。克動郡王府悬案之三)
克勤郡王府的第四个悬念难题就是克勤郡王府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红楼梦》中许多场景的描写是不是与克勤郡王府有关?《红楼梦》中写的北静王是不是就是克勤郡王爷?在《红楼梦》中第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有人考证,北静王的原型就是克勤郡王爷福彭。曹雪芹之所以和北静王有缘,其因是曹雪芹的亲姑姑嫁给了克勤郡王爷,生有四子,长子即这位福彭,后因铁帽子王也可以世袭罔替,就世袭了克勤郡王爷,因此,他与曹雪芹是表兄弟关系。也有专家考证,当年曹雪芹曾不止一次去过克勒郡王府,克勒郡王爷和克勒郡王府都给曹雪芹留下深刻印象,故托北静王而言之。众说纷纭,各有考证,克勒郡王爷真的是曹雪芹笔下的北静王吗?
(克勤郡王府就是《红楼梦》中的北静王府?克勤郡王府悬案之四)
当铁帽子王爷世袭至晏森时,清王朝灭亡了,铁帽子王再也不能荣华富贵,享受奢侈了。树倒猢狲散,但晏森还是一副王爷派头,花钱如流水,讲究排场奢华,这位末代王爷是位“崽卖爷田不心疼”的纨绔子弟。坐吃山空,开始典当。当年宣武门顺城路北口有座当铺,老板极精明,他经常带着银票去克勒郡王府找晏森送钱,并无多言,只是在欠账簿上签下名即可。算计到晏森花得差不多了,就又服务上门,亲切和蔼,比家人还卑微。积到一定数额后,当铺掌柜的会带着伙计上门,晏森并无一两银子,于是就把府内存的古董字画拿出来抵债,他又不懂,仨瓜俩籽就卖了。然后又送来银票,由着晏森挥霍。晏森真不愧是铁帽子王爷,大手笔,花钱如淌海水,很快就掏空了王爷府,干脆把克勒郡王府整个卖给民国时任总理的熊希龄。后克勒郡王府又变成慈善中心,王府的建筑基本保存下来了。那位末代铁帽子王爷吃空了王府,又卖光了祖坟上的护林、护墙、庑殿,最后真正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为了活命索性当上了“骆驼祥子”,拉起黄包车。晏森聪明,把洋车后面挂上“克勒王府”四个大字,一时生意兴隆,因为他熟悉京城的王府,经常拉着客人游王府、贝勒府,晏森是京城第一位胡同游的开创者,也是铁帽子王爷中唯一一位自食其力,靠拉洋车养家糊口的,北京的一些报纸上还登过他拉洋车的消息。后被溥仪得知后,认为丢了皇家的脸,把他弄到长春,想让他在伪皇宫里干份差事领份薪水,但晏森不干,又回到北京,下落不明。
克勒郡王府历经沧桑。到五十年代已然破落不堪,任期残破,私拆乱建,后变成石驸马大街一带的供销社,绝无丝毫王家之气。八十年代初,我来新华社送稿子,改定后已近年关,当时国内部工业组李正杰拿出一个副食购货本对我说,你去后面供销社买点年货好回去过年。我说那可不行,都是有计划的。他说现在形势好了,很多东西只看本不写本。我拿着老李家的购货本第一次走进克勒郡王府。印象乱糟糟的,有的地方狭窄黑暗,到处是私搭乱建,为方便摊位,私自改造,如果当时告诉我这里是王府,说下大天来我也不信,像个破旧大杂院,印象最深的是东西还不少,拿着本儿排了两回队,买了六斤带鱼,那时期太原买不到带鱼。
现在的克勒郡王府已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大兴土木,已然焕然一新,被改造成实验二小的校舍,为了适应教学,已被改造一新。克勒郡王府大的骨架格局还在。路过克勒郡王府,偶尔能听见孩子们雅嫩而甜脆的读书声。想起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棵守着王府几百年的古槐树見证了一切!)
《远行的文化》作者崔济哲,是一部文化的自述。从文化的传播到文化的收获,从远方的文明到古老的文字,古玛雅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老的中国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又改造和提升着人类的进化。没有文化,只有沙漠;没有文化,人类不会走到今天。翻开看看,那就是《远行的文化》,放下还想拿起来再看看,那就是《远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