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头翁
没想到当年的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破败成如此模样!
1644年6月6日,多尔衮率满清八旗铁骑从朝阳门开进北京城。当时北京城正乱,四城之内,狼烟未灭,溃兵乱窜,四处抢劫,杀人放火。李自成残留的小股军队,抢占城楼,试图占城为王。
多尔衮显示了他治国安邦之才略。首先布置对京城的防卫。他把京城以城门为界分成八大卫戍区;以正阳门为中心,由满八旗每旗选调最精锐的部队共同守护正阳门及其背后的紫禁城。设立以正阳门为首的京城九门提督制,官职为正二品,到乾隆时,又升职为从一品。八旗按旗设置,每旗选调精锐营,守卫一门。城门遍插所属旗的旗帜。正阳门上八种军旗分东西一字排开,可谓旌旗猎猎,虎贲熊师,刀明甲亮,威风凛凛。着八种不同颜色军服的悍兵骁将,一律手执长刀,怒目圆瞪,虎视眈眈。有明以来,京城百姓未曾见过如此架式。
京城正南两门崇文门、宣武门由正蓝旗、镶蓝旗守卫;正北方两门德胜门、安定门由正黄、镶黄两旗把守;正东方东直门、朝阳门由正白旗、镶白旗派精锐驻防;正西方西直门、阜成门由正红旗、镶红旗驻守。每旗的卫戍部队都设都统衙门,其都统衙门的设置当时高于总督衙门。八旗按京城分成的八大卫戍区驻兵,把城内的汉民统统迁出城去,把每旗的驻军及随从、家属按旗分驻,各自为政,这就是“大院文化”的始祖。
雍正王朝时把驻守八门的八大都统作过对调,但八旗的防区未变。雍正时,胤禛为加强八旗驻军建设,曾亲笔书写八旗训词:“八旗为国家之根......”并刻在石碑上,立在都统衙门正堂外。据说都统衙门的人,每天进衙门都要齐声朗诵雍正的训词,每天都雷打不动。
此文要讲的镶红旗都统衙门。
镶红旗都统衙门是京城现存的八大都统衙门中残存不多,也可能仅此一处的建筑,也是我亲眼自睹,亲身走进的唯一一座八旗都统衙门。
我万万没想到,这座破烂残缺的面目全失的破烂四合院,就是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不能相信,不敢相信,难道如此?但破烂大门东侧有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2007年7月的公布牌,(见图)此破门烂户正是:“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
当年的都统衙门好不威风,两尊高大的石狮在都统衙门左右,一杆飘扬着镶红旗的军旗高高在上,衙门前有上下马石,衙门前有一巨大的影壁墙,左右分立共有8名身着镶红军装的满清大汉执长刀守卫。衙门是三进两跨的四合院,房屋七间,还专设有武器库,东西厢房驻有都统卫队,西侧专设有栓马房。可惜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保留了一部分遗迹。让人心痛。衙门也早已被私拆乱建,私改乱搭得面目全非,只有个别屋桅、屋顶、台阶、窗台尚能辩出当初的蛛丝马迹,有的地方私建的房屋,把衙门的通街大道,挤成了羊肠小路,曲曲歪歪,只能推进一辆自行车。更可惜的是这个都统衙门被一截两段或三段,这里是黄金地段,寸土寸金,后面建筑原址上,早已是高楼大厦。
据说当年镶红旗的部队进京后的大院驻地,就在如今的闹市口,中国工商银行处。八旗军队那时正生龙活虎,三天一小操,五天一大练,演练前都要经过都统检阅,经都统衙门,出宣武门,进校场口操练,当先一杆大旗,上挂镶红旗,也是人腾马跃,虎气腾腾。而如今,咋破烂成了这个样子?想起辛弃疾那句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吐万里如虎。”更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久思得悟,久望得解,历史使然吧。
《远行的文化》作者崔济哲,是一部文化的自述。从文化的传播到文化的收获,从远方的文明到古老的文字,古玛雅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老的中国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又改造和提升着人类的进化。没有文化,只有沙漠;没有文化,人类不会走到今天。翻开看看,那就是《远行的文化》,放下还想拿起来再看看,那就是《远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