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角“旁園書院”,关注我们
《天之眼》
作者:赵凤(山东)
▲-「云展·摄影展」长期征集摄影佳作
本文选自作者书稿《思无邪:好诗串起中国古代诗歌史》。
刘希夷是宋之问的外甥,高宗时期进士及第。《唐才子传》说他美姿容,好谈笑,擅弹琵琶,还说他“善闺帷之作,词情哀怨”。可见是个脾气好、有才气、懂温情的美少年。
可惜,没到三十岁就死于非命。比较惊悚的说法是,害他的正是他的舅舅宋之问,因为要霸占他的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可得而痛下杀手。
这个引火上身的句子就出自这篇《代悲白头翁》。这篇借用乐府旧题《白头吟》的七言古体诗,以虚构的人物白头翁和红颜子的对比,来抒发红颜易老、富贵无常等老生常谈的感叹。
前半部分从开始到“岁岁年年人不同”,写的是“洛阳女儿”看到落花缤纷,想到人生短促、青春易逝而伤心感叹。“洛阳女儿”就是箫纲诗里的“卢家少妇”。
后半部分以议论为主,基本都是白头翁对红颜子的忠告,“伊昔红颜美少年”,白头翁当年也是美少年,美少年也会变成白头翁。
结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意思是说,看看自古那些歌舞热闹的胜地,现在只有黄昏的鸟雀在悲鸣了。虽说比喻形象,诗歌发展到唐代,这也算不上高深的见识了。
刘希夷的诗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浅俗”。浅,是语言的浅白。俗,是意象的熟俗。用浅白的语言和熟俗的意向,罗列成篇,发一些老生常谈的议论,这个年轻人的审美、阅历和见识,支撑不起来他刚刚冒芽儿的才气。
他薄今而好古,不喜近体诗,专爱古体。对南朝“齐梁体”和“宫体”怀有执着的好感,却只能用浅白的句子表现出来,把本来富贵的南朝诗风搞成掩盖不住的穷气。他的诗风,就是山寨版的“齐梁体”,如同阮小七穿龙袍,华丽是华丽,就是不合体。
他的诗句不惜语义重复而强扯硬凑,如同泡沫一般,虚空不实。如“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就不如“古来歌舞地,黄昏鸟雀悲”。甚至“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也不如“岁岁花相似,年年人不同”来得简练。
传说宋之问为了这两句诗不惜杀了作者,实不可信。因为,就诗歌水平而言,不知宋之问要高出刘希夷多少倍。
刘希夷的诗歌,证明了“齐梁体”并非等闲可得,也预示着当被唐代上层文人集体抛弃的时候“齐梁体”的末路。但这并不说明“齐梁体”就此绝迹,它还会在以后每个被称为“末世”、“乱世”的历史时期一而再地被拾起。
刘希夷的文采并不能被否定,只是当遇到超越“齐梁体”更为宏大的主题的时候,他的文采就显得捉襟见肘。
他有一首题为《晚春》的诗: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评价说:“六朝风致,一语百媚。”可谓深得真谛。他在他的舒适圈子里的那些创作,为他赢得才名。
当他打算发些议论的时候,却熟俗浅陋而虚张声势,如同评书艺人的定场诗。
所以,刘希夷这种浅白、熟俗的诗风,在通俗小说兴起的明清两代得到局部发扬,明代杨慎的词、唐伯虎的诗,清代《红楼梦》里的诗词,在用词和意境上,都有被模仿的痕迹。
✦
•
✦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云展·书画展」长期征集书画佳作
国画:《太行人家》
作者:张书贞(河北)
旁園書院·我最美
solicit contributions in 2024
征
稿
不遗余力展现艺术家们的生活之美、艺术成就,【旁园书院·我最美】公众号,面向艺术家长期征集稿件。如果您擅长书法、绘画、剪纸、雕塑等任何艺术形式,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欢迎投稿或推荐采风线索。以下为本号栏目介绍:
名家
艺术家作品赏析、艺术之路、创作心得、艺术心迹。可采访、可自撰。
出圈
餐馆、茶艺、美器、美食、健美、小院、插花,角角落落、点点滴滴美出圈。
观点
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看法,探求艺术心路、展现生活态度。
亲临
展会、笔会、采风、交流、雅集,与美相关的各种艺术活动现场纪实。
阅读
书籍推介、美文共赏、原创文学作品。
开讲
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艺术鉴赏、民风民俗,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化学习。
云展
在线摄影展(主图位置);在线书画展(尾图位置)。
本公众号暂无稿费,
所有打赏,均用于资助艺术家线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