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延迟退休那些事儿 | 阅读

文摘   2024-10-14 17:09   河北  

点击左上角“旁園書院”,关注我们


所以,延迟退休的本质是,晚领几年养老金,顺便再多交几年社保。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全世界都没更好的办法。我们的办法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俗称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不是为了保证你到了五十八岁或六十三岁还有工作可做,而是规定到了这个年龄才可以领社保养老金。


所以,延迟退休的本质是,晚领几年养老金,顺便再多交几年社保。


当这一新时代新气象被热议的时候,我想说的是,延迟退休,古已有之。本文就说说古代退休和延迟退休那些事儿。



古代的退休叫“致仕”,《公羊传》何休注:“致仕,还禄位於君。”意思是把官位交给君主。


《礼记》郑玄注:“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也是这个意思。所以,致仕,也叫致事、告老。


致仕还有别称,如“乞骸骨”,意思是老得不行了,讨还骨头架子,返葬故里。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再如“悬车”,意思是停用公车,用来表示辞去官职,回家养老。


另外还有“移病”、“挂冠”等说法,但细究起来,“移病”有耍脾气称病辞官的意思,“挂冠”有甩脸色走人的意思,都和正常“退休”不太一样。


古代退休的正常原因,主要考虑的是官员身体和精神头儿不行了。


汉班固《白虎通·致仕》:“……七十阳道极,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老去避贤者。”


说人到七十岁,阳气衰竭,眼花耳背,走路晃悠,所以才退休让位。


可见,古代“退休”制度的设计逻辑,跟老百姓一样,都是干到没力气。


至于“退休”这个词儿,最早出现在唐代。中唐武元衡诗说:“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


不过这里说的“退休”,是退居而修养的意思,虽有辞官的含义,但和告老还乡的退休还是两回事。



关于退休年龄,早在《礼记》就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仕。”说当官的到了七十岁,就该退休了。


这说明最晚在周朝,已经有了官员退休的说法。


你想想姜子牙,七十岁还在河边钓鱼哩,如果按这个制度来,入职手续刚办完,就要办退休手续了。


不是说清代以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最高才三十五岁么,能活到七十岁么?


这说的是“平均年龄”,对于生活条件好注重养生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说,七十岁也不少见。


甚至孔子活到七十三岁,孟子活到八十四岁,所以才有“七十三、八十四”这个“坎儿”的说法嘛。


不过在周代七十岁退休只是原则规定,这种情况延续到汉唐,到了宋代才成为比较严格的退休制度


为什么宋代严格呢?主要是宋代官僚队伍庞大,官员众多。到点退休,会得到奖励。


《宋史·职官十·致仕》:“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


要是贪恋权位,磨磨蹭蹭不走,不仅强制致仕,还要罚俸、降级。


看到没,你要是再对延迟退休说三道四,小心罚你退休。


宋代对官员有身体状况的考核,身体不行还不到退休年龄的,一律劝退让位。


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很多官员活不到七十岁。七十岁退休,基本上就是在岗位上为国家工作一辈子。


到了明代,朱元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京官文官年七十,地方官六十五,武官年六十。”


清代,大致延用明代的退休年龄。但清代的低级武官“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你们看看,四十五岁的千总、把总连上升机会都不给,年纪轻轻就被退休了。要是他们接到延迟退休的通知,那还不高兴坏了。


这么看来,即便以后年龄满格退休,咱们的五十八、六十三岁退休,也不算出格。


毕竟元代之前要等到七十才能拿养老金呢。



咱们的延迟退休是法治,古代的延迟退休是人治。尽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退还是不退,还是由君主帝王说了算。


最典型也是最早的延迟退休记录,就是姜子牙。为了避免七十岁的姜子牙入职即退休的尴尬,让姜子牙一直干到八十岁。


唐代的皇帝也很看得透,如果到了七十岁的官员,身体硬朗,思路清晰,工作能力强,深受皇帝信任,那只能接着干,比如郭子仪、杨慎矜,连渐进式退休都不许。


宋代尽管官员多、退休制度严,但也有特例。尤其掌握兵权的武官,往往要延迟退休,比如焦继勋七十八岁时死于任上。


少数元老、勋贵,也可以留任。不过,这不是皇帝让他们继续干活,而是一种保留爵位、官职和待遇的恩典。所以说,延迟退休,那是对你好。


宋代的文彦博,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这种情况叫“落致仕”,也不能正常退休。


元代则直接规定“集贤”、“翰林老臣”等特殊部门的官员不能退休。


元代的郭守敬是理工科全才,皇帝特别下诏七十岁退休制度不变,但郭守敬不能到点儿退休。因为国家太需要他,最终于八十六岁岁死于任上。


清代重视文官,文官的退休申请需要得到上级的批准才能退休,往往不会立马批准,习惯性延迟退休。


清代的高级武官凌驾于退休年龄规定之上,通常是终身制,永不退休。


你就说狠不狠?你还得当成皇帝的恩典。



一旦致仕退休,官职算没了,权力也没了,难免人走茶凉。


不过,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国家还是要管的。至于管得怎么样,要看当朝皇帝厚道不厚道。


唐代之前,大多数时候退休等于失业,需要自谋生路。只有少数官员,可以获得退休后的一些赏赐。


看着好像很惨,其实并不。你像周代,在职官员都有封地或采邑,相当于你家私产。只要天子不收、别人不抢,永远都是你家的。


汉代的在职官员,会亲自或由家族成员做白手套,在地方上购买土地,建造庄园,成就了一大批大小地主,退休后巴不得回家去享受。


这种情况本质上就是当官赚养老钱。


这些大庄园主,后来就逐渐发展为高门大族、士族门阀,不仅能影响朝政,还拥有极高的社会声望。


到了南北朝,已经出现五品以上退休后半俸的做法,到了唐代成为制度。


唐代门阀制度开始松动,皇帝考虑退休官员的养老问题。规定五品以上官员致仕后可领取原俸禄的一半,五品以下官员致仕后恩赐一些土地养老。


房玄龄、宋璟这类功臣元勋享受特殊待遇,皇帝特批全俸。


不过,唐代京官稍微有点能耐的,也和前代一样买田地、置庄园。


比如宋之问,在长安、洛阳周边都有庄园。他长安边儿上的庄园后来被王维买到手,就是辋川别墅。


宋代官员退休待遇最高,神宗朝之后,甚至允许带职致仕,且必升一级,这叫依法吃空饷。政治上待遇也不低,退休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


明朝皇帝比较抠唆,在职官员俸禄就不高,退休后更是一分没有。实在穷困的,“有司月给米两石”,每月给些粮食吃饭。


怪不得明代官员以贪腐著称,你不贪退休后就没法好好过生活。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个缘故,导致明代打击贪腐的手段,也一样著名。


清朝初期,退休官员可以获得一定土地。顺治年间规定:“凡官员致仕者,督、抚、布、按、总兵各给园地”。


后来随着退休官员的增多,给土地显然越来越不现实,就改为发放退休金。比如三品以下每年领取养老金五十两白银。


总之,只要在任上没有大过错,退休后的生活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乞致仕表,就是写给皇帝的退休申请书。欧阳修为了退休向皇帝打了多次申请。下面是其中一篇:



亳州乞致仕第五表


臣某言:臣近者累具陈乞,愿还官政。伏蒙圣慈五降诏书,未赐俞允。上恩曲谕,已至矣而丁宁;下愚弗移,但顽然而迷执。论罪合当于诛戮,原情尚冀于矜从。臣某中谢。


伏念臣以空言少实之文,守泥古不通之学,遭逢亨会,玷窃宠灵。禄利已丰,乃辞陈力;恩私未报,辄欲便身。推是以言,固难逃责。若乃艰危险陷,仅存将尽之余龄;沮辱摧伤,无复平生之壮气。加以形骸衰飒,疾病侵凌。顾难恋于轩裳,遂退甘于畎亩。语其此志,又若可哀。自伸五请之勤,已涉三时之顷。天慈恻隐,圣度优容。谓驽马难疲,念服辕之已久;而蓍簪至贱,闵旧物而不忘。固当上体至仁,勉安厥位。而夏秋交际,痫疹日增。弱胫零丁,惟存骨立,昏瞳吒瞀,常若冥行。既未知痊损之期,终当废去;而苟遂退休之恳,尚窃美名。是敢更殚悃幅之私,冀动高明之听。


伏望皇帝陛下推乾坤亭育之施,回日月照临之光,少宽屡黩之刑,俯徇至诚之请。庶使戒满盈而知止,免灾疾以全生。老安治世之和,永荷终身之赐。


是不是有点看不懂?


看不懂,就写不成。所以,连退休申请书都写不来,延迟退休怪谁呢?


【评论有赠】

欢迎参加评论,评论点赞最多者

赠送作者签名版一册

(留言不少于30字,点赞数不低于20个,截至本文发布后第7天21:30)


旁園書院
最自我、最生活、最文藝,極端形式主義者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