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角“旁園書院”,关注我们
《欲辨已忘言》
作者:海底泥(上海)
▲-「云展·摄影展」长期征集摄影佳作
《红楼梦》里的诗的水平到底怎么样?
“实际上,《红楼梦》里的诗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这个话题一直是保持热度的。
如果大家了解曹雪芹的诗风在诗歌史上的来源,就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
什么来源呢,请大师讲解一二。
无论研究者索隐出多少史事,引申出多少寓意,《红楼梦》的主体还是由才子佳人尤其美貌女子的虚构到不可能的生活来构成。说其是现实主义的作品,倒不如说是以现实生活的场景来写魔幻。
因此,单从文风上讲,《红楼梦》本身就是集三千年文艺腔之大成的最大部头的意淫之作,是放大情节的《牡丹亭》,是扩充人物的《西厢记》,是把故事搬移到人间的《聊斋志异》。
在这个框架和基本文风下,《红楼梦》里的诗词必然保持文艺腔的统一风格,矫揉造作在所难免,烂熟意象充斥其间,伤心垂泪是其主题。这种风格和主题,必然得到同为文艺腔的读者的喜爱,自然有一大批读者认为《红楼梦》的诗词水平好高啊。
《红楼梦》诗词的水平高不高,主要看你有多高。
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的人会说:“传统文化真是好啊!”对佛学压根儿就不懂的人会说:“学佛真是好啊!”对诗词知识仅限于小学水平的,看到押韵的句子就说:“这诗写得真好啊!”
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根本是不懂的。叫好,不过是懵懵懂懂地一种莫名的崇拜而已。这样的基础水平的人,看啥诗词都要说声好的,更别说《红楼梦》这部名著里的诗词了。
反过来可以说,凡是认为《红楼梦》里的诗词水平很高的,那正证明他的诗词知识和鉴赏水平太差了。
当然,这里所说的《红楼梦》里的诗词,仅仅特指《红楼梦》人物所作的诗词,也就是曹雪芹替人物所写的诗词。
《红楼梦》里的诗词分三类。
第一类是判词。判词只是以拆字、谐音等手法写的韵文,用于揭示人物命运。这种文字尽管构思巧妙,但毫无文采,算不入诗词的范畴,其价值犹如卦摊儿先生的念念有词,如同庙宇求签而得的含义模糊的卦签。此类不在讨论之列。
第二类是作者叙事中穿插的诗词,是以作者口吻出现的。比如“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等,也包括那些借场景或人物角度但视野宏达的那些诗词,比如《好了歌》、《金陵十二衩》判词的“引子”等。这些是体现曹雪芹真实水平和思想的作品。
第三类就是作者替书中人物所作的诗词,以人物之口展示出来,用以体现人物的心境和文采。这类诗词歌赋数量最多,是《红楼梦》诗词的主体构成,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
先说数量并不多的第二类诗词。这部分诗词,作者可以不受人物性格设定的影响,放开抒发自己的思想。比如《好了歌》,尽管必须带点偈语的外壳风格,但表现的主题却是很有哲理。“满纸荒唐言”一绝句,更是把作者创作《红楼梦》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些作品之所以“好”,是因为即便脱离了《红楼梦》这部书单独拿出来,也依然具有普适性,从而被文人们在其他场合来引用以表达与《红楼梦》无关的情感。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更是把很多作家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不过,这些诗词是以“意”取胜,至于文采却是谈不上的。而一首好的作品,无论诗词还是其他文学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并重才是真的好。而对于文学而言,艺术性是其基本的要求。
从这一点上看,即便体现曹雪芹真实水平的这些诗词,也并没有达到较高的标准,这和能否被广为流传、引用并无直接关系。因为,即便是直白的俗语,得以流传的岂不更多吗?
当然,即便是第二类诗词,尽管不受人物形象的影响,但也要受着整部书的制约,曹雪芹的诗词水平未必能够真正表现出来。好在我们不是在讨论曹雪芹的诗词水平,而是讨论《红楼梦》里的诗词水平。
占据比例最大、数量最多的第三类诗词。我之前说从诗歌史的角度来分析的,也是指的这一部分。
但凡评价诗词的好坏,无非三个维度,一是思想特征,二是表现技法,三是艺术风格。
其中的表现手法,就那么多工具,几千年的诗歌创作实践早已积累完备,新工具是太少了,所以可以视为通用,是个诗人都是这些手法,无非用得熟练程度、巧妙程度上的细微区别而已。
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有关,但主要还是体现诗人的性情取向。尽管艺术风格也经过了前人的实践积累,但由于诗人个性的突出,融合多家多种,还是能够有体现出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余地的。
至于思想性,则是诗词的灵魂,也是诗人的精神所在,这个必须是独有的,也只有独有的才可以称得上好的作品,才可能成就一个诗人的历史地位。
按着这三个维度来看,艺术手法暂且不必讨论,只考察《红楼梦》里的第三大类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风格,便可以给出“好坏”的定论。
先说思想性,这些诗词表现得都是才子佳人式的闲情或爱恨,并且也不可能有所超越。并不是说前人表达过的情感就不能再写,就写不好了,而是说如果不能表现出独有的情感来,就谈不上诗词的好来。
《红楼梦》里这些诗词,在思想情感上,恰恰是缺乏立得住脚的个性的。这是由于整部书的立意、人设所决定的,也是曹雪芹才情笔力难以有所超越写出新意的客观存在。
如果爱恨情仇即便是落入俗套,依然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生活状态,也是有价值的。比如《诗经》里的恋爱、失恋、三角恋、婚恋、婚变等,千古以来事涉情感也无非如此了,但其依然有价值,除了开创性的意义之外,也在于能让后代读者通过这些作品的表现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俗、风气和生活方式,如在眼前一般。
《红楼梦》里这些诗词所表现的情感,并不具备时代性,因此没有历史社会的价值。而我们觉得写得还不错乃至很贴切,原因是这些诗词非常准确地反映了《红楼梦》虚构世界里的生活。
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红楼梦》这部书,这些诗词单独拿出来,则是轻飘飘的,毫无新意的。
思想情感脱离原著则没有存在的价值,已经决定了这些诗词的品格之低。换句话说,其实就是“俗透了”的一些老生常谈,最多赶得上《牡丹亭》、《西厢记》而已。有前人在先,后人的同样的东西就失去了价值。
艺术风格上,《红楼梦》里这些诗词其实是局限在南朝的靡丽之风和晚唐五代的颓靡情绪里。选择这两个乱世、末世的诗歌风格,当然与整部《红楼梦》的构思是相关联的,甚至是相匹配的,这也是曹雪芹的诗词见地的体现。
但这两种风格,毕竟是畸形社会的产物,美则美矣,但弱不禁风,宛若飘絮,是一种病态的诗风。
南朝诗风的延续且境界有所提升,是在唐初完成的,就是那首大家推崇备至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这首诗,好就好在延续了南朝诗歌的疏朗美艳,而把男女私情提升到人生幻灭、历史永恒的思想高度。因此被闻一多称为“南朝诗的救赎”。
但这种境界的提升,这种救赎也就到此为止,完成就意味着结束。南朝诗风的艺术营养,如同残花落叶,终于化为泥土,成为唐诗的营养。
而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大量使用南朝诗的风格,并没有把境界提升到《春江花月夜》的高度。如果把曹雪芹定位为诗人,那无疑是文学艺术的反动。幸好他只是个小说家。
我们现在可以回想一下,《红楼梦》里这些诗词的风格是不是有着明显的《春江花月夜》的影子呢?不仅是影子,简直是照搬。
而这些诗词中所表现的颓废、悲伤的情绪,则是来自晚唐五代诗词中的衰世情怀。这种情绪当然和《红楼梦》里的人设非常切合,但就诗词的艺术风格而言,则无法抬高其地位了。
除了模仿、照搬南朝和五代诗风之外,曹雪芹还受到明代诗歌的风格影响,尤其明显带着明代唐伯虎的诗风。唐伯虎的诗风,是延续南朝的,或者说是延续《春江花月夜》的,但文字更加直白、通俗,甚至有些熟滑倾向。曹雪芹将这些不能不说是“毛病”的特征学了进来。
可以看到,曹雪芹的这些诗词,跳过了唐诗,又避开了宋词,专门把历史上的几种病态融合进来了。这未必是他的有意而为,而是诗歌观念、才力情感所局限。
总起来说,《红楼梦》里所有诗词的水平,都在普通诗歌作品的标准之下,说是三流也可以,说是不入流也不为过。当然,在通俗小说里,《红楼梦》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平显然高于《水浒传》、《西游记》里的那些。
如果李杜为120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为100分,那么曹雪芹通过《红楼梦》里的诗词而作为诗人,也就55分,离及格还有些距离。
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特别推崇《红楼梦》的诗词呢?
一个原因是,这些诗词在《红楼梦》的语境、人设里非常贴切自然,在情节推演、情感引逗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误认为是诗词水平高的原因。这也正好说明,曹雪芹绝对是一流小说家,能够很好地运用一切手法和工具来塑造人物、渲染情感。
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叫好者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好诗,什么是不好的诗,缺乏基本的诗词素养,并不具备诗词鉴赏的能力。叫好仅仅是因为来自《红楼梦》这部口碑很好的巨著。
这些人,其实经常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叫好。比如传统文化、国学、佛学、书法、读书,他们没有一个不说好的,但好在哪里,里面有没有不好的,那是根本不懂的。
▼-「云展·书画展」长期征集书画佳作
国画:《太行人家》
作者:张书贞(河北)
旁園書院·我最美
solicit contributions in 2024
征
稿
不遗余力展现艺术家们的生活之美、艺术成就,【旁园书院·我最美】公众号,面向艺术家长期征集稿件。如果您擅长书法、绘画、剪纸、雕塑等任何艺术形式,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情趣,欢迎投稿或推荐采风线索。以下为本号栏目介绍:
名家
艺术家作品赏析、艺术之路、创作心得、艺术心迹。可采访、可自撰。
出圈
餐馆、茶艺、美器、美食、健美、小院、插花,角角落落、点点滴滴美出圈。
观点
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看法,探求艺术心路、展现生活态度。
亲临
展会、笔会、采风、交流、雅集,与美相关的各种艺术活动现场纪实。
阅读
书籍推介、美文共赏、原创文学作品。
开讲
诸子百家、诗词歌赋、艺术鉴赏、民风民俗,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化学习。
云展
在线摄影展(主图位置);在线书画展(尾图位置)。
本公众号暂无稿费,
所有打赏,均用于资助艺术家线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