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聊之前先推荐一本新书《一读就懂的传世名帖》。这本书是以历代传世书法名帖赏析为例,串起的中国书法小史。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直接下单,出版社直发,现货包邮。
田英章先生以一手特色鲜明的楷书,赢得大批书法爱好者的崇敬。但同时,围绕其书法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书法爱好者们基本都认为田老的书法已臻完美,堪称书法大师。书法家们大多则认为他的字格调不高,甚至连书法都算不上。
甚至网上还流传启功先生的手书评价:“如同印刷。”这幅作品落款为“英章先生正腕,一九九七年启功敬书。”
这幅作品的真伪本身争议也很大,但“如同印刷”却精准地概括了田老书法的特点。
“田楷”被称为“印刷体”,是褒还是贬?怎么样评价田老书法?本文从印刷体发展历史的角度,认真做一分析。
顾名思义,印刷体是用于印刷的字体。
最初的印刷用字体,可以说就是手写体,没有刻意的区别。
最早有年代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咸通九年(868年)的雕版印刷金刚经。
这一卷图文并茂的金刚经,展示了当时印刷字体的样貌。
从放大的局部看,当时的印刷用字与手写体基本一致,可能会因为用于印刷的缘故,有意写得稍微工整一些。
下图是一幅五代时期的雕版印刷品。
可以看出用于印刷的字体更加规整,横平竖直,笔画粗细一致。显然,追求规整以让印刷品的字迹清晰可辨,是印刷用字的主要追求。
这种追求形成的字形特征,距离书法就越来越远。书法的灵动、多变的艺术风格被逐渐“抹平”,而形成另一种“美”。
下图是宋代雕版印刷品。可以看出,印刷体脱离日常书写的书法风格的倾向愈加明显,与宋代书法恣肆汪洋的个性化追求背道而驰。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这些书法体里看出书法的意味。
实际上,模仿书法名家的字体一直是当时印刷界的惯例。毫无悬念,印刷体入版的名家书法,主要是欧楷、颜楷和柳楷。
总之,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印刷体与书法紧密相关,印刷体也带有明显的书法意味。
但这种情况,在南宋被打破。
印刷体以清晰可辨、雕版方便为追求,手写风格的楷体尤其因刻版不便而被抛弃。
南宋临安书商陈起发明了一种字体。这种来自欧楷的字体,把笔画和字形都做得更加细瘦,纤细均匀。陈起的书铺在临安棚北,因而他刻版的书籍被称为“书棚本”。
从上图看,“书棚本”设计使用的印刷体,清秀挺拔,清晰美观,很有现在的“仿宋体”的味道。
但这种字体有一个巨大缺陷,就是雕版笔画太细,雕刻和印刷过程中容易折断,影响雕版效率和使用寿命。
到了明代,对这种字体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加粗竖画,细细的横画则在末端加粗笔画而成为厚重的“点”,以减少破损。
下图就是明代改进后的印刷字体。
宋代印刷业发达,这种字又来自宋人的字体,因而明代人称其为“宋体”。但港台地区至今仍称其为“明体”,倒是比较准确的。
到了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期,刻制枣木活字,使用的字体效仿南宋的“书棚本”字体,当时称“聚珍体”。
后来,中华书局采用聚珍体制作铅字。这种字体才被称为“仿宋体”。
至此,印刷体已经完全从书法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审美追求,当然主要还是实用的考量。到此,印刷体已经与书法判若云泥,自成一体。
仿宋体、宋体一统天下,久之则厌,印刷体也需要创新。铅字字模的材料改变,不再需要担忧字模轻易损坏,为字体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
高云塍(chéng),是清末民初的书法家,他创建了中国第一家了汉文铸字字模厂,专门生产铅字字模。
他采用的字体主要是自己书写的楷体。
上图笔画工整秀丽、匀称规范的字体,就是高云塍的手书。高氏楷书对后世楷体印刷体影响巨大。
现在电脑字体的“华文楷体”是以另一位书法家任政先生的手书为基础创制的。
无论高氏还是任政的楷书印刷体,都来自书法家的手书。这可以视为手书印刷体的回归。
进入当代,随着电脑的普及,印刷字体的设计蓬勃发展,并且再次脱离书法家手书,并无书法意味的印刷体层出不穷地设计出来。
与此同时,根据书法家字体的印刷体设计也多起来,颜真卿、米芾、赵孟頫以及启功、舒同的字都被设计为印刷体。
所不同的是,新时代的书法印刷体已经无需书法家亲手书写,根据他们存世的书法作品进行风格提炼就可以设计出来。
除了古今书法家,甚至一些娱乐明星的字体也被设计出来,供粉丝们享用。最早的好像是徐静蕾,现在就更多了,比如赵丽颖。
书法印刷体来自书法,但书法印刷体还是书法吗?
毫无疑问,书法印刷体比设计字体更接近书法,并且也具备书法的艺术性。但这种艺术性被局限在极小的范围,书法的灵动多变被消磨,而被统一呆板所取代。
大家赞赏王羲之《兰亭序》写得好的时候,往往有一个例证是:里面的“之”字那么多,竟然没有重复的。
这种因势造型的书法艺术特征的消失,使得书法印刷体远离了书法。用书法印刷体打出一篇文章,必然千字一面、千篇一律。
书法追求的是与书写的文本内容相匹配的个性,而手写印刷体所追求的,是整齐划一而易于辨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审美方向。
下图左侧是任政先生的手书,右侧是任政先生的书法字体为原型的“华文行楷”。
两者的字形大小,笔画形态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正是书法与印刷体之间的区别所在。
同样道理,我们把印刷体的“舒同体”打印一副作品,也不会有人将其视为书法作品。如下图这样,正是“如排算子”,毫无书法意趣。
书法印刷体不再是书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标准化”。
“田楷”被讥讽最多的就是“馆阁体”、“印刷体”。而这两种字体的特征,就是标准化。
“田楷”的标准化,不仅表现为自身的标准化,还有他的一大批标准化的学生。
田英章老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同样的字写法完全一样,而缺少变化。此谓“千字一面”。
田英章老先生的学生们的字,如果盖住署名,就很难分清不同作者。此谓“千人一面”。
下图是田英章和他的弟子的作品。
“田楷”书法展,所有作品面目一致,此谓“千篇一律”。
包括田英章的儿子田雪松的字,也与其父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
千字一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这对于书法而言,并不是好的评价。
书法个性,在田英章和他的弟子、儿子那里是完全表现不出来的。“田楷”追捧者对“字如其人”四个字,很难做出合理解释。
书法印刷体是把书法家的字进行提炼设计而成的印刷体,而田英章先生反其道而行之,直接用手写追求印刷体效果,也是新时代书法家的一个创举。
田老不仅自己追求印刷体,还要求学生学自己的字,培养出一大批同样字体的学员。
不仅“田楷”如同印刷,他的学生们也如同打印机。
这种壮观局面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法现象,必将载入史册,被后世研究。
疑似启功先生的“如同印刷”的题词,可谓一语中的概括了“田楷”的特征,也是对其书法追求达到极高造诣的恰如其分的褒奖。
,新书发售 | 作者签名版
冯庆新书《一读就懂的传世名帖》发售。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下单。出版社直发,现货包邮。
点击“阅读原文”,打开新境界
PANGYUAN SHUYUAN
WO ZUI M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