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女学霸求学太不易!终成清华第一位女教授!

文化   2024-10-19 21:00   北京  

《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秦雅楠、程涵


清朝末年的苏州,有一个叫谢长达的奇女子。


谢长达(中间长者)


她出身官宦世家,她不仅率先放足,还在苏州组织了“放足会”,号召大伙摒弃缠足的陋习,在苏南苏北拯救了许多缠足女性,辛亥革命爆发后,她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在上海组织了女子北伐队,冒着杀头的危险带领100多名女学生为革命筹款募捐。


1915年,她成立了“女子公益团”,号召女性走入职场,谋求经济独立。每回看见有丈夫欺侮妻子或主人虐待女仆之类的事,她都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因此在苏州当地得了一个“王老虎”的绰号。


她还在苏州创立了振华女校,意为“振兴中华”,在这所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女校中,走出了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小麦育种专家沈骊英,社会学家费孝通(女校中唯一的男生),作家杨绛、冰心等一系列风云人物。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咱们国家女权运动的先驱者,有一天到二儿子家中,却发现她10岁的孙女没有机会上学,竟然像佣人一样在家里照顾弟弟!她会如何帮助孙女?而她的这位孙女又将怎样冲破命运的重重藩篱、在未来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祖母出现  成为救赎的一道光


谢长达的那个小孙女就叫王明贞。1906年,她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座老宅中。


王明贞


王明贞的家族可以说是相当显赫,她的远祖名叫王鳌,曾在明朝中期担任文渊阁大学士,父亲王季同则自学成才,成为清末民初的数学家和机电专家。


出生在这样学习分为浓厚的家庭,按说王明贞应该接受到胜过那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的良好教育。然而正如咱们开头所说,王明贞10岁那年,祖母来到她家中,发现孙女非但没有到学校接受教育,反而像佣人一样给弟弟穿衣。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王明贞出生后不久,她的母亲就因患产褥感染而去世。三岁时,她有了一位继母。继母对她虽算不上虐待,却也只是不冷不热,自然不会关心王明贞是否有书念。一来二去的,这个在书香世家出生的女孩,居然10岁还在“家里蹲”。


对此,祖母谢长达十分气愤,她斥责继母:“明贞这时应当去学校念书,你怎么把她留在家里当婢女使唤?”


后来,祖母便将王明贞带到了她一手创办的振华女中附小读书。王明贞虽然入学较晚,但聪明好学,在学校里连续跳级,居然没耽误多少时间就赶上了同龄人。



后来,父亲携全家搬往上海,王明贞也进入了一所教会学校念书。同班同学们发现,王明贞不仅总成绩是全班第一,而且门门总分都是“A”,用咱今天的话说,这也是“学神”级别的人物了。


婚姻与学业,该如何选择


王明贞以全“A”的成绩从中学毕业,准备进入大学深造的时候,麻烦又来了,发生了什么呢?



用咱今天的眼光来看,孩子学习这么好,家长烧高香都来不及,对于上大学,哪里还有二话?


然而当王明贞提出要上大学时,父亲王季同居然做起了甩手掌柜——既不赞成也不干涉。


王季同属于自学成才,所以他也希望儿女们也依靠自学。而继母更是旗帜鲜明的提出反对,坚决不肯为王明贞的教育再花一分钱。


得不到家里的支持,王明贞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父母把她叫到面前,原来,父亲有个好朋友,儿子已经从同济大学毕业,家庭很是富裕,托媒人来提亲。父亲和继母觉得两家也算门当户对,问王明贞愿不愿意。


在那个年代,她既然无法继续学业,嫁人几乎就是唯一的出路。最终,王明贞只能勉强说愿意。


对于那时的她来说,大概只有两件事能称得上幸运,一是对方没有提出立即结婚的要求,男方打算先去德国留学几年。二是订婚后不久,王明贞的姐姐学成归国了。


当王明贞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向姐姐倾诉后,姐姐立即承诺说:“我会全力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 


于是,在姐姐的资助下,王明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大学的课程对于她来说十分轻松。



大学毕业,她计划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这个时候,过去勉强缔结的婚约就成了未来道路上的枷锁。她思来想去,给父亲写了一份信,希望能够解除婚约。结果却大大惹恼了父亲,后来,还是王明贞的姐姐出面斡旋,劝父亲说妹妹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出国留学,如果强迫她结婚,搞不好会酿成悲剧。父亲才好不容易同意下来。


一鸣惊人,追梦赤子心


对于今天的留学生来说,申请学校绝对是留学生涯的一道“槛”,少不了花费许多心思准备。然而王明贞的申请却异乎寻常的顺利,收到她的中学、大学的成绩单和老师的介绍信后,密歇根大学不仅同意她入学,还愿意提供四年的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费。


不过,赴美的路费需要王明贞自己筹集。继母既不同意她学理科,更不同意出钱,王明贞又觉得欠哥哥姐姐太多,无法向他们开口,最终只能忍痛放弃,留在燕京大学一面做助教攒钱、一面念研究生。拿下学位后,她又回到金陵女子大学,教授数学和物理。


一转眼好几年过去,王明贞终于攒够了赴美的路费和零用钱,于是再一次向密歇根大学递出申请。此时,她多了一个硕士学位,还有两年教学经验,按说把入学资格和奖学金一块拿下不成问题。


然而回音传来,却是冷冰冰的“不批准”,王明贞心里明白,大概是自己第一次没有接受使得密歇根大学有了芥蒂。她只好另想办法,参加庚款留学生考试。


当时国内有个“庚款委员会”,他们会举办留学考试,报考人中各科分数最高者将被录取出国。



为了拿到这个机会,王明贞考了三次,前两次的成绩都只差一点。到了第三次,她终于拿到了第一名。然而等报纸上公布录取名单,怪事来了,录取生里并没有王明贞的名字。


后来王明贞才知道,命题小组开会时,主任居然公开嚷嚷:“派个女学生出国去学物理,不是浪费钱么?不如派第二名男学生好。”而其他人也同意了,您说,既然不让女学生留学,那何必又让人家眼巴巴的来考试?这不是耽误人吗?


一直到1937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校长替她写了一封有力的推荐信,王明贞才最终如愿以偿,获得了入学的机会,并且像1930年那样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在密歇根大学的物理系,王明贞是唯一一名女学生,也是唯一一名外国人。这段学习过程中,她成为了广受物理系赞扬的“风云人物”。


论文被反复引用,人生大放光彩


1945年,王明贞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美国《近代物理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布朗运动的理论》的论文,所谓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所做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1827年,一名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时,无意中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颗粒,似乎也在不停地运动,进而将这一现象总结出来写入论文。


在它被发现后的50余年里,科学家们一直没有很好地理解其中的奥秘,直到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广泛被人们所接受,才有人试图从微观角度解读布朗运动。


而王明贞的论文推导出自由粒子和简单谐振子的布朗运动,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布朗运动的最主要的文章之一,因此几十年来,这篇论文一直被反复引用。


此外,除了在物理学上绽放光彩,王明贞在通讯、生物等很多方面的研究,也具有相当的意义。


毕业后,在老师的介绍下,王明贞前往麻省理工学院雷达研究所工作,后来又在美国诺特丹姆大学担任副研究员。


第二排正中者为王明贞


时间一晃到了1952年底,她和丈夫辞去了体面的工作,准备回国建设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


然而由于她曾在雷达研究所工作,参与了二战期间美国的雷达研制,移民局对她的回归进行了不择手段的阻挠。还威胁她如果偷偷回国,不仅会被罚款,还要去坐牢。


后来,还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斡旋下,王明贞和其它几十位留美学者才被美国移民局“依依不舍”的放行,同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


回国后,王明贞被分配到清华大学,被学校评定为二级教授,也是清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然而,当她听说同船归国的物理教授徐樟本只被清华评定为三级教授后,认为自己倘若比他高,说不定会影响人家的情绪,于是就告诉学校说,自己也只要三级,如果清华坚决给她二级,她就去别的地方工作。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说王明贞自动降级,真傻。然而王明贞却只表示:我认为我这样做对学校有利。


在清华大学,王明贞因认真的教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广受学生的爱戴,不少学生毕业许多年后,还和这位老师保持着联系。


即便为咱们国家培养了许许多多的物理人才,王明贞的生活却一直十分简朴,从来不提任何要求,她每天坐的藤椅,是1955年回国时买的,几十年来亲手修修补补,一直没有丢。


王明贞在修补藤椅


1996年,王明贞90岁生日时,穿的还是自己缝制的罩衣,吹灭蜡烛时,大伙请她许下生日愿望,王明贞讲出的心愿竟然是: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湾回归。


2010年8月28日,王明贞教授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这位出身显赫的女子临走时只带走了两袖清风,却为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留下了大量的人才与知识财富。至于她的生日愿望,我相信,总有一天可以成真。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

动听天下
用现在讲述过去,用历史告诉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