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听天下》从2024年起改名为
《动听天下》
为防止您看不到我们的推送
可以在主页点击右上角的“…”
把“动听天下”设为星标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的缩略版,
更多完整内容
请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田洋
节目编辑:程蕊民、程涵
小剧场配音:郭炜 等
汉朝:打不过,只能和亲
“和亲”这个词儿,一说出来感觉多少都带着点贬义,有种“卖女求和”的屈辱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同历史阶段,和亲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比如汉朝初年,匈奴屡屡犯边,当时国力较弱,为了边境安宁,只能送公主去和亲。这一时期的“和亲”确实是带着屈辱性的,但也没办法,打也打不过,只能咬着牙求和。
统计,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每一代皇帝都给匈奴单于送过和亲公主,当然,这些所谓的“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闺女,大多是宗室女,就是从叔伯家里选一个,临时给个公主的头衔,嫁过去哄骗一下匈奴罢了,皇帝才舍不得自己的亲闺女远嫁呢。
等到汉武帝后期,国力日渐强盛,局势才开始有所转变。有了军事实力,腰杆子也挺直了,汉武帝直接断了跟匈奴的往来。
不过“和亲”这件事还在继续,只不过“和亲”的对象变成了边境的另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什么政权呢?乌孙!
此时的汉武帝,希望通过联姻来拉拢乌孙,以此跟匈奴对抗,“和亲”也就从原本的屈辱外交,变成了政治合作关系的平等外交了。汉朝的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就是这个时期远嫁乌孙的。
一直到汉宣帝时期,才又开始跟匈奴和亲,不过和亲的对象不是他们的首领大单于,而是当时归降汉朝的匈奴日逐王。目的也主要是安抚。不过,这次连宗室女都不用了,直接找个宫女冒充公主就出嫁了。
而到了汉元帝时期,和亲的性质彻底发生了改变,此时匈奴势力大不如前,呼韩邪单于为了巩固自己在匈奴的地位,主动向汉朝示好,请求赐婚,而他迎娶的,便是大名鼎鼎的王昭君。此时的“和亲”,更像是汉朝对匈奴的一种赏赐,与最开始的屈辱联姻已经大不相同。
不过话虽如此,即使是作为匈奴王后,王昭君的婚后生活也依旧不幸福,且不说塞外天寒地冻、水土不服,而且跟匈奴人还语言不通,最惨的是,按照匈奴的习俗,老单于死后,王昭君又要被迫嫁给接班老单于的儿子,“小妈文学”算是让匈奴人玩儿明白了。
宋朝:拿钱求和 决不和亲
值得一提的是,跟汉朝一样,同样深受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侵扰的宋朝,却一次和亲都不曾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论周边环境的凶险,宋比汉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辽、金、西夏无不对宋朝虎视眈眈。即使是这样,宋朝也从未有过和亲的念头。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就四个字儿——有钱,任性!
当年辽国曾跟大宋提出过和亲的要求,希望能借此捞一笔,毕竟公主出嫁,十里红妆是少不了的。
结果被宋朝使臣拒绝了,只听他有理有据地跟辽国大王分析:“大王您看,娶公主吧,嫁妆钱是一次性的,而且人家毕竟是公主,身份尊贵,娶回去还得好生伺候着不是?不如把‘和亲’改成‘岁币’,这样不仅每年都能拿到钱,还不用受公主的气,岂不是两全其美!”
宁可年年给钱,也不愿意跟辽国和亲,是有多嫌弃人家!
明朝:不想和亲,但可以“画饼”
值得一提的是,说到“据不和亲”,明朝比宋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历了元朝铁蹄蹂躏的明朝人,对这些外族可谓是恨之入骨,别说结亲了,那是见一次打一次,当年朱棣老爷子一路撵着蒙古人的屁股,都给人赶出漠北了。而明朝的强盛时期,绝对的军事实力和“天朝上国”的观念也让他们不屑于和亲。
不过,也有那不识趣的,主动跟大明提出要迎娶公主,比如当时作为附属国的朝鲜。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朝鲜老国王卧病在床,他的第五个儿子李芳远发动了宫廷政变,三年后,老国王被逼退位。巧的是,此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正在奉天“靖难”呢,随后,这两位“篡位者”前后脚登上了王位。
据说这两位年轻的时候就照过面儿,还有过一些交情,因此,朱棣登基之后,李芳远便很自觉地派使臣到南京,抱起了明朝的大腿。
当时的朱棣,其实也有跟朝鲜结亲的意思,但他想要的结亲,是娶个公主回来做妃子,于是便派遣心腹大臣黄俨出使朝鲜。
有趣的是,朝鲜国王李芳远对于嫁女儿的事情并不积极,反而动起了“娶大明公主”的念头,当然,不是他自己娶啊,是给他儿子娶,以此来获得大明的庇护,保李氏江山国祚绵长。
李芳远当即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黄俨,本以为会遭到拒绝,没想到黄俨对这件事十分热心!他拍着胸脯对李芳远保证道:“这事儿就包我身上了!”
黄俨走后,李芳远激动的一夜没睡,乐呵呵地等待着大明的消息。结果几个月过去了,毫无音讯,李芳远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死了,他明白,和亲之事,八成是没戏了,于是就为世子另选了妃子。
无独有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蒙古瓦剌,瓦剌部首领也先也曾天真的以为能和大明结亲,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明朝正统年间,有使臣出使瓦剌。相比朝鲜,瓦剌人可凶多了,因此明朝使臣每次去都是战战兢兢的,为了保命,通常是有求必应。
但是当他听到瓦剌首领也先想要娶大明公主的时候,直觉脑瓜子嗡嗡作响,他深知这事儿没可能,但又不好当众驳也先的面子,于是只能先假意答应。结果也先信以为真,真的满心欢喜地等着明朝赐婚,结果可想而知,也先跟李芳远一样,眼看着明朝使臣一去不回头,等的花儿都谢了也没见着公主的一根儿头发。也先也不是傻子,心中自然有了答案——自己让人耍了。
也先气得够呛,但他还是贼心不死,又派遣了一支两千多人的使团前往北京,再次为太子求婚,结果被当面拒绝。
使团面子上挂不住,那来都来了,多要点赏赐也是好的,于是谎报了使团人数,据说多报出了一千多人。
要说这吃相有点难看了吧?于是又被当时的司礼太监王振断然拒绝。这一来二去的,也先也来了个“是可忍孰不可忍”,随后瓦剌大举进犯大同,这才有了后来“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的事情。
不过,这事儿还没完,明英宗被俘后,过上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也先看大明皇帝变成了没牙的老虎,于是又动起了“和亲”的念头,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明英宗。
也先怎么就这么执着于跟大明和亲呢?
主要是“和亲”这件事儿他有利可图。也先一方面希望通过和亲,来换取大量的赏赐,对日后跟大明的贸易往来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先有着统一蒙古的野心,但是他并非出自黄金家族,很难让各部族甘心服从,如果能得到大明的支持,那么他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成吉思汗。
明英宗自然也清楚也先的小九九,因此即便被俘,他也依旧没有同意,而且他也不能同意,跟胡虏和亲?还回不回北京了?史书和后人的唾沫星子就能给他淹死!
不过,英宗也不傻,毕竟寄人篱下,还指着也先吃饭呢,关系不能搞得太僵,于是他编了一套说辞,说自己现在境遇不佳,如果此时迎娶也先的妹妹,实在是亏待了人家,不如等回北京之后再行打算。很明显,这是英宗的缓兵之计。
日本想要和亲,被打到不敢再提
有趣的是,除了朝鲜和蒙古之外,日本也遭遇过大明的“和亲”诈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万历二十年,日本突然进攻朝鲜,朝鲜军队抵抗不及,被打得节节败退,于是赶紧向宗主国大明求援。万历皇帝接到信也是毫不含糊,立刻派兵增援,入朝作战。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明军初入朝鲜便首战失利,只能继续调兵,但是军队集结需要时间,为了拖住敌人,当时的兵部尚书石星便提出要跟日本“和谈”。
当时的日军将领是日本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丰臣秀吉,狂得不得了,人家的野心不仅是要拿下朝鲜,还扬言要攻入大明。
当大明的使臣来谈判的时候,丰臣秀吉更是恬不知耻地提出“要迎娶大明公主,给他们的日本天皇当后妃”。
对于丰臣秀吉的要求,明朝使臣又开始了熟悉的套路,先是假意答应,安抚住日本,但他们根本没打算通知远在北京的万历皇帝。
这种事既然不想麻烦皇帝,兵部自然也有办法。他们本来的意思是,从民间随便找个姑娘,假冒万历的女儿荣昌公主送过去,这样仗也不用打了。
然而,纸始终是包不住火的,东厂和锦衣卫以及各路监察御史可都不是吃干饭的。“和亲”之事,最终还是传到了万历的耳朵里。不过他听的消息也不完整,以为手下人真的悄么声地把自己的闺女许给日本了,当即大怒!
万历可是出了名的女儿奴,荣昌公主是皇后所生,更是唯一的嫡公主,全家人都对她宠爱的不得了,谁敢动?
面对怒不可遏的万历,兵部尚书石星只好谎称“民间传言有误,不是嫁公主,是娶公主,日本天皇想把女儿献给大明。”这才保住了脑袋。
不过,“假公主”是不能找了,万一再让皇上知道了,估计九族都要陪葬。于是只能哄骗日本方面,说“我们皇帝同意和亲,但不幸的是,公主半路上病死了,不好意思啊。”日本顿时觉得自己被戏耍了,恼羞成怒,于是再次发兵进犯。
不过大明也不是吃素的,万历从全国各地划拉了几万精兵先后赶赴朝鲜,最后还是通过武力手段解决了这场战争,战后,日本元气大伤,德川幕府开始之后,直接闭关锁国了整整两百多年。自此,有明一代,再也没人敢提“和亲”二字。
回顾过去,当年中原王朝的很多和亲对象,如今已经成为了我们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和亲”的概念更是成为了历史。说到底,靠牺牲一个女性换取的和平永远是短暂的,想要不受人欺负,国家强大才是根本之道。
编辑:谢佳漫
素材来源:网络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稿酬支付需求,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
注: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
动听天下
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收听往期更多节目
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