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当年兵团小宛农场春灌和冬灌的记忆
文摘
2024-12-16 19:50
四川
甘肃兵团系统当年在河西走廊的所有农场,均分布于疏勒河、石羊河、黑河流域,农业生产、人畜饮水都依赖这些水系,这些水系的源头来自祁连山脉。
五十多年后闫兴安回到小宛农场
这些水对于河西地区农牧业生产和人类的生存是生命之水。当年的十一师六团,即小宛农场所用的水就来自疏勒河水系。
小宛农场(十一师六团)在甘肃安西县(现瓜州)辖区内,小宛农场各分场连队的农田都是依靠双塔水库的水灌溉,水库的水资源由安西县水利局分配,各乡有水管所管理,严格按计
划
分配至附近的小宛农场各连队。
农场集中用水有两个季节,一个是春灌一个是冬灌。
春灌就是小麦长出苗后要浇水(时间大约在四月份),小麦到成熟前后要浇四次五次水。
冬灌则一般在每年11月份,就是把大田用水浇一次,起到压碱、保墒的作用。为来年春播打基础。
对春灌和冬灌,当年的兵团战友闫兴安至今记忆犹新,他最近告诉我:当年我所在的一分场二连是小宛农场最西北一个连队,在安西县(现瓜州)西北距县城四公里,我们连用水由地方瓜州乡水管所分配,我们二连西边是沙漠和草原,北边是沙漠,南面靠瓜州南岔乡,东边四公里就是瓜州乡,我们二连大田都在东面。
每次到春灌和冬灌开始前,连里都要开动员大会明确意义,具体分工,各负其责,我们连每次灌溉要开5条毛渠道,毛渠就是主渠道的分支。
瓜州水管所知给三天时间,超过时间就停供水了。这三天黑白天都要灌,分白班和夜班,每班12小时,每人一个马灯,一件羊皮大衣(没有面)。俗称“羊皮筒子”,穿上羊皮筒子累了往地上一躺方便。
那年冬灌我在二连任司务长,我负责给夜班放水的人送夜班饭。晚上12点我到炊事班去做夜班饭,放水很苦,一班要干12小时。那时连队生活都很艰苦,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是做面条。
我在炊事班手工和面擀面条,先把馒头先加热,开始煮面条,把包菜叶子切好,锅里放极少的油,那时每个人一个月仅供应四两油。
把面条煮好放在桶里用棉布盖上保温,用另一个桶装馒头,带上三个饭碗和筷子,(一个毛渠三个人要代三个碗),已经到了凌晨一点了,我担着夜班饭提着马灯在黑夜中向大田走去。
20分钟后我来到第一个毛 渠,我担着饭挑一个一个毛渠艰难的走着,看到战友喝着热乎乎的面条,我感到很欣慰慰。送完5个毛渠回到连,已经到了凌晨接近天亮。我此时到宿舍休息,因白天还有任务。
闫兴安回忆说,有一次连里小麦灌第四水,连里实在抽不出去巡渠的人,巡渠的人必须能负责,最后让我去,巡渠从连到瓜州有八里长的渠道,巡查主要是看渠道有无跑水的,同时看有没有老乡偷水的。
那次我是夜班巡渠,晚上我穿上羊皮大衣提上马灯,扛上铁锹从连开始到瓜州巡渠,这漫长的渠道不是在路边,在草滩田地边,没有路,很难走,走到瓜州已经是凌晨了。
瓜州大干渠通二连的水闸边有一个二连的小屋,一个二连老职工姓邓(四川人)在哪里看水闸,我在小屋边把羊皮大衣铺在水渠边,半铺半盖我经过一晚上的寻渠很累,不一会睡着了,大概睡了两小时天亮了我就回连交班了。
闫兴安说还有一次难忘的春灌经历,他说,那年春灌给小麦苗灌第一次水,连里干部都去团里开会,春灌的任务就交我和李排长(李益明)负责全连的春灌任务。我们两分工李排长负责代白班,因为我是司务长白天还有工作,所以我负责代夜班。
一共有五条毛渠,我夜班要巡查5个毛渠放水情况,五个毛渠要八九个小时。当我巡查最后一个毛渠已经是凌晨了,我老远看见马灯下有两个人在忙乱中在往毛渠水口加土,想堵住水口,我走近一看,是战友韩青春和魏宝理两人。
这一块地水已经放满,需要马上把水口堵上,可是毛渠高麦地低,一铁锹土放到水口立即就被水冲走。再说毛渠已经没有可取的土了,这样下去麦苗一定会被水淹。在马灯光亮中看到麦地一片汪洋,怎么办?我有点惊慌了。
如果这片麦苗被淹我这个代班有责任,最后我决定下水用身体堵水口,我穿着羊皮大衣就跳进水里用身体堵住水口,然后让韩魏两人回连用麻代装麦草来堵水。
他们回连,我在水口堵住了水,初春的西北还是很冷,我在水里已经半个小时了,韩魏两人从连里拿来两麻袋麦草最终堵住水口。
我慢慢从水口出来,我全身都是水,被风一吹我的身体一直发抖,身体缩成一团。
他们俩把我拉回连,回办公室我换了干衣服。我两眼泪花,那时我妻子已经调走了,此刻想如果家属在能给我煮一碗热面条多好。
我把湿衣服换下来,这时连里两个天津战友陈宝玲和韩宝荣听说我下水堵水,给我送来一碗姜汤和一碗热腾腾面条,我喝了汤姜和面条全身很暖和,内心一股暖流。这几次放水经历给留下深刻的记忆,至今难忘。
松竹散人
致力于西北生产建设兵团、甘肃军垦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写作。
最新文章
敦煌农场首任场长华甫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劳教生活
敦煌农场的特务夫妻
埋葬于甘肃敦煌西湖农场的一位上海老姑娘
关于《甘肃军垦纪事》一书回答部分网友的提问
当年兵团小宛农场春灌和冬灌的记忆
法律人李勇列传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少年时期(四)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少年时期(三)
法律人李勇列传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少年时代(二)
柳宝诚支持《唐山陶瓷史略》一书出版前后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少年岁月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童年
家庭档案:孙海纳——我的母亲姐姐和哥哥
家庭档案:我的祖父祖母和父亲
甘肃庆阳林建师二代张宏广的回忆:山丹花红我的家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何立忠自述:打猎纪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伏可夫自述:东华池杂记
甘肃兵团战友的几张老照片
甘肃境内林建师的变迁(下)
甘肃境内林建师的历史变迁(上)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张兰芳自述:平定川花絮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曹军平自述: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唐山开元集团创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真真馆开馆仪式
兵团战友柳宝诚和他带头开创的唐山开元集团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王毓勤自述:东华池——难以忘却的人生驿站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朱建国自述:那几年的冬春夏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王筱平自述:兵团往事(二)
读史随笔:两晋历史故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王筱平自述:兵团往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倪晓琳自述:知青生活追忆
【真真回忆】开元事业发展的经营之道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袁新运自述:魂牵梦绕孟崖洼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王惠民自述:当赤脚医生二三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杨金海自述:在杨庄的时候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李博自述:豹子川的那点事
甘肃兵团林二师东华池知青自述:难以抹去的记忆
生地湾兵团战友谢慨儒生前的一段回忆
读史随笔:曹魏政权的最后阶段和司马家族的开局
为大秦陪葬在位仅四十六日的末日秦王子婴
读史随笔:堂堂大秦帝国仅用三年时间即败在秦二世胡亥手上
读史随笔:秦帝国的第一次宫廷政变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之七)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之六)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之五)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四)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三)
陈晓煌回忆:走进生地湾
军垦记忆:我在兵团十五年参加团部组织的四次活动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