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文摘   2024-11-07 13:11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6月下旬刊(第12期)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引导其以音乐为媒介进行个性化表达。文中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了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深化途径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更能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教学,学生能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自我,进而在情感体验与表达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与个性的张扬[1]。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直接触动人心,引发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世界正处于丰富而敏感的时期,音乐教学能够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体验喜悦、悲伤、愤怒等多种情感,从而加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音乐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歌唱、演奏、创作等音乐活动,学生能够学会用音乐语言去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2]。这种表达方式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此外,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更需要通过音乐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该过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体验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嘎达梅林》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主题,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音乐韵味的学习环境。

首先,在教室布置上,可以巧妙地利用墙面、黑板等空间,展示与《嘎达梅林》相关的图片和画作,如描绘辽阔草原、英勇的嘎达梅林以及他的传奇事迹的画面。这些视觉元素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歌曲的背景和情境中,感受那份豪情壮志与民族气节。同时,还可以在教室内摆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马头琴、笛子等,让学生在接触乐器的过程中,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嘎达梅林的短片或介绍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嘎达梅林的事迹和歌曲的创作背景。随后,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嘎达梅林的认知和感受,使后续的音乐教学有更好的情感铺垫和主题表达[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讲解、示范、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练习,让学生在演唱中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与草原音乐相关的拓展活动,如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表演、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内涵,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载体之一,引导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策略之一。

以《梁祝》为例,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与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小提琴与大提琴的深情“对话”,展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教师在课前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和收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分小组上台与大家进行分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故事情节,为其构建一个情感上的认知框架。其次,通过播放乐曲的不同段落,让学生逐步感受乐曲中情感的起伏变化。在聆听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再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身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来表达对乐曲情感的体会,进一步加深对作品情感的体验。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来丰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感知。

(三)开展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

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还能促进其情感表达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以歌剧《白毛女》中的《扎红头绳》为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首先,开展“音乐聆听与故事创作”活动,在聆听《扎红头绳》这首歌曲时,鼓励学生闭上双眼,用心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后让他们根据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创作一个与歌曲主题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进一步挖掘歌曲背后的情感内涵[4]

其次,可以开展“音乐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分组,根据《扎红头绳》的歌词和情境,编排一段舞蹈或戏剧表演。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可以组织“音乐创作与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对《扎红头绳》进行改编或创作,可以是改编歌曲的旋律、节奏,或者是为歌曲创作新的歌词。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音乐创作能力,同时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魅力。

最后,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还可以安排“音乐采风”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去寻找与《扎红头绳》相关的元素和灵感,然后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音乐审美意识是学生感知、理解、评价音乐作品的基础,也是表达自我情感、展示艺术个性的前提。以《二泉映月》为例,这是一首悲情与坚韧并存的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音乐美感,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审美体验和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播放乐曲,让学生闭目聆听,引导其用心去感受乐曲中流淌出的情感与意境。然后,教师可以结合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阿炳的人生经历,对乐曲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帮助学生理解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在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版本或不同风格的演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例如,可以播放不同演奏家演奏的《二泉映月》,让学生比较在演奏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从而拓宽其音乐视野,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等,与音乐作品进行跨界融合,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艺术体验中提升音乐审美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网络技术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化教学,这种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牵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段,既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

比如在教学《雨花石》时,教师可用提问式的方法让同学们思考雨花石为什么是五彩斑斓的,在同学们认真思考和小组讨论后再作回答。随后,教师简介雨花台的由来和烈士陵园中的一组雕像,讲解革命先辈们为了革命勇于献身,无私奉献,从而让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并努力学习。

(三)加强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音乐基本技能的加强训练。音乐基本技能是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展示艺术个性的基础,通过系统、科学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音乐语言,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以《青春舞曲》为例,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基本技能训练活动。

首先,进行音准和节奏的训练。音准和节奏是音乐表达的基础,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可以选取乐曲中的典型旋律片段,让学生通过模唱、听辨等方式进行音准训练,同时结合乐曲的节奏特点,设计节奏练习,让学生在拍打、念读中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节奏规律。

其次,加强音乐表现力的训练,音乐表现力是学生运用音乐语言表现情感、塑造形象的能力。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情感内涵和风格特点,然后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进行音乐表现力的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音色、音量和速度来演唱歌曲,体验不同的音乐效果,从而培养其音乐表现力。在加强音乐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提前制订好适合学生的个性化训练方案。

(四)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表达与创作

音乐表达与创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音乐学习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个性[5]。以《茉莉花》为例,当学生初步感受了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清新意境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词创作活动,引导学生想象茉莉花盛开的场景,感受那份纯净与芬芳,鼓励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用文字描绘出歌曲中的画面,创作出与《茉莉花》风格相契合的歌词。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如歌词的押韵、节奏等,帮助学生完善作品。此外,还可举办校园音乐会或音乐创作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舞台表现力,还能使其在表演中体验到音乐创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更能够用音乐表达自我,展现独特的艺术个性。然而,音乐教学的探索永无止境,仍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情感体验,拓宽表达途径。相信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用音乐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作者系贵州省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都濡中学教师)

注:[1]薛洁.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培养路径刍议[J].华夏教师,2022(4):90-92.

[2]徐辉.审美体验,挖掘内涵——基于人文内涵的初中音乐审美体验教学研究[J]. 学周刊,2022,7(7):165-166.

[3]张瑗峰,郑瑞霞. 挖掘美育因素,提升创新能力——音乐审美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实施策略研究[J]. 新课程,2022(15):98-99.

[4]王红.审美体验,挖掘内涵——基于人文内涵的初中音乐审美体验教学研究[J]. 互动软件,2021(11):4581-4582.

[5]陈小艳.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J].文渊(中学版),2023(2):172-174.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