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延安日报》头版报道延安苹果品牌升级,报道指出:“苹果品牌升级是延安加快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2018年,延安市开始实施“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双品牌战略;2024年,延安市牵手农本咨询启动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向“打造中国苹果高端品牌,建设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新目标全力进军。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延安苹果“焕新”出发,将全力打造中国苹果高端品牌,助力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让“延安苹果”成为大众心目中的“中国果礼”。作为圣地延安的一张靓丽名片,拥有80多年发展史的延安苹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品牌升级?升级后的延安苹果将有什么样的定位和变化?延安苹果将怎样进行品牌升级?本文将一一为您解答。延安是公认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苹果在这里“扎根”可以追溯到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 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在延安光华农场试栽。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在纷飞的战火中,用毛驴从河南灵宝驮回了200株苹果苗,栽种在自家的6亩地里,自此拉开了延安人民种植苹果的序幕…… 在这片黄土地上,一代代延安人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走出了一条“小苹果、大产业、强带动”的特色产业振兴之路,书写了一部“弘扬延安精神,发展苹果产业”的时代传奇。 如今,延安已成为全国苹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种植规模约占陕西的1/3、中国的1/9、世界的1/20。苹果是全市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市226万人口,有近80万农民从事苹果产业。延安市GDP的6.6%、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2%来自苹果产业,如此高的占比在全国地级市当中属“独一份”。 “红色圣地”成为当之无愧的“苹果之都”。“果业强、果乡美、果农富”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呈现。 ![]()
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考察时指出,“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2023年4月,陕西省政府出台了支持延安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十二条措施;同年7月,农业农村部与陕西省政府签订了“共同推进陕西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延安整市推进建设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合力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延安苹果作为老区人民献给世界的珍贵礼物,其发展不仅关系着老区人民的增收致富、共同富裕,也关系着我国苹果第一大省——陕西推进全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为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打样”的重要使命。 当前,延安苹果产业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历经80多年的发展,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到330万亩左右,面积基本已经见顶。眼下正是规模化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稳面积、提产量、提质量、增效益”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苹果品牌升级是延安加快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发展壮大苹果经济具有重大作用,将进一步提高苹果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召开前后,“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的口号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成为耳熟能详的苹果品牌。 “希望更多人了解延安苹果,让‘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希望延安苹果作为中国果礼走进千家万户,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来自北纬37°黄土高原的温暖。” 中国国家跳水队队员、巴黎奥运会男子双人十米跳台金牌获得者杨昊,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演员张晞临等人先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叫响“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为延安苹果打call,让品牌定位不断深入人心。 “延安苹果誉京城,品牌升级显神通。振臂一呼惊市场,黄原热土创新功。宝塔再度成焦点,延安洛川两羽丰。红色基因呈绿意,脱贫造福放卫星。”在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后,著名作家、国务院原参事忽培元有感而发写下《“延安苹果”国礼赞》。 “‘果礼’和‘国礼’谐音,巧妙传达出延安苹果的‘国礼’价值,而延安苹果确实也担得起‘中国果礼’的称号。”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在解读延安苹果品牌升级战略时解释道,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从2021年至今,延安苹果9次被送上太空,成为航天员“太空出差必备水果”;至少9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上,被赠送五国总统及夫人。 “9次登上太空,9次作为国礼”,这在中国苹果中是“独一份”!根据陕西省果业中心统计,延安苹果在礼品馈赠消费场景中的消费占比,较全国高出2.97个百分点,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社交属性。 贾枭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高中低端品牌齐头并进。研究表明,全国苹果各产区价格差异不大,高端市场多为进口苹果所占据。国产苹果“高端品牌”暂时缺位。基于此,延安立足苹果产业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要,确立了“依托延安文脉,打造中国苹果高端品牌,助力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延安方略。 明确了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延安苹果品牌升级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更新品牌符号——打造延安苹果新包装。 在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上,延安苹果新升级的8款新包装精彩亮相。在沿用延安苹果注册商标的基础上,延安苹果生成创意超级符号——毛体“延安苹果”、飘扬的红旗以及版画形式的宝塔山。![]()
“延安被誉为‘红旗升起来的地方’,毛体‘延安苹果’和飘扬的红旗组合,寓意延安苹果是中国果业的一面旗帜。宝塔山是延安的地标,为凸显延安特征,新广告中将版画形式的宝塔山作为辅助图案使用,宝塔山、红旗标和广告语,共同构成‘宝塔山上红旗飘,延安苹果领风骚’的品牌形象。”作为制定延安苹果品牌升级战略的参与者,贾枭表示,形象升级是品牌升级的重要一环,此后延安苹果将启用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包装,进一步统一延安苹果形象,让消费者认准“红旗”标,就能品尝高原脆甜滋味。 延安苹果品牌升级发布会打赢了苹果品牌提升战役的第一仗。 按照延安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升级战略规划内容,延安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实施品牌升级、营销升级、生产升级、融合发展四项中远期战略工程,为新阶段延安苹果的品牌升级提供战略方向、战略创意和行动纲领,探索“延安苹果”“洛川苹果”双品牌差异化互补式发展的可行路径,让延安苹果加速成为继洛川苹果后又一重要的全国苹果品牌。 品牌升级不仅是单一品类的提升,更是推动整个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在市果业中心主任路树国看来,延安苹果品牌升级的“行军路线图”非常清晰——“核心只有两个:一是开拓市场,提高效益;二是管理生产,提高品质。” 与此同时,延安苹果将实施品牌管理升级,用“商品标准”管理延安苹果。 近年来,延安大力实施苹果品种培优、品质提升、产后处理、三产融合、品牌提升“五大工程”,全面构建市场营销、果业经营、科技人才、防灾减灾“四大体系”,加快建设研发、检测、会展“三大平台”,贯通发展苹果产业和农资生产、食品加工、化工材料、包装印刷、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果业文旅等产业,精准编制区域公用品牌升级战略规划,建立运行实体化的延安苹果研究院,使得延安苹果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为延安苹果进军高端苹果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怎么做?延安将从营销端和生产端入手不断加强。 ——开展精准营销,促进延安苹果从“土特产”到“礼品”的转变。 传播上,通过国礼营销、名人代言、会展传播、窗口广告等一系列大传播,持续扩大“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影响力。 渠道上,通过升级专卖店、扩大团购业务、培育电商销售、合作精品零售、发展外贸出口等,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延安苹果销售网络。 产品上,借助品牌升级,延安苹果按塬地、山地产区苹果不同口感,划分为“塬地脆”“山地甜”两个产品系列,按苹果大小、外观、内质严格分级,实现优级优价,充分发挥延安苹果特色优势。 ——生产精品苹果,以高品质产品支撑品牌高质量发展。 立足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先进的产业水平“优中选优”,打造延安苹果高质量示范基地、高质量示范工厂,并培育销售龙头企业,让这些标杆从品牌中获利,通过“示范引领”“效益牵引”带动全市苹果种植加工水平的提升。 未来,延安将从此次品牌升级为新起点,努力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实力最强的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苹果生产研发核心区、加工贸易集聚区、黄土高原苹果旱作节水集成示范区、金融支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成名副其实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文章来源:延安日报,记者 李星棋 刘阳,原标题为《延安苹果“焕新”出发》,经编辑。
延伸阅读:
农本智造|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
2020年-2023年间,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携团队走进全国知名农产品产区,与产业管理者、品牌操盘人深度对话,还原了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中国农业名牌的成长历程,探寻这些品牌成功的经验,著成《农业名牌访谈录》一书。
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农业名牌案例的专著,很好地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空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领导、三农分管干部及各级农业农村局等推进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启发和思考。![]()
本书研究的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农业名牌,是农业品牌建设的中国榜样,它们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原因。贾枭团队历时四年,研究榜样,学习榜样,助力中国农业品牌化、产业振兴走对路!![]()
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全国知名高校学者、“三农”专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教授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忠海、农民日报社社长何兰生等十位“三农大家”对十个案例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帮助读者厘清学习思路,找出可资借鉴的智慧。![]()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热心为本书作序。他指出,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跳出就品牌看品牌,而从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深入产区实地考察走访,对话这些产业和品牌的建设者、参与者、操盘手,还原产业发展历程,挖掘品牌建设经验。这项工作难能可贵、很有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一些空白。相信这本书能为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