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声音对外,叫响了“不倒翁”五常大米

教育   2024-10-08 16:00   浙江  

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农本咨询创始人贾枭老师历时四年,走进全国知名农产品产区,对话产业管理者、建设者和品牌操盘手,还原了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中国农业名牌的成长历程,探寻这些品牌成功的经验,为产业振兴和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本文摘录自该书案例之一——《五常大米:“优品”赢天下的大米神话》。


访谈背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种植国和大米消费国,产出过的“顶级大米”不在少数,有的也曾风光无限,但如今依旧叱咤市场者寥寥。五常大米论出名并不是最早的那一批,但论成功它是风行米界至今的少数赢家。这背后离不开“天赋”,也考验智慧
五常大米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市场有品牌名气的?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五常人的回忆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当时,随着粮食市场开放,凭借先天的产品优势和夯实的产业底盘,五常市逐渐形成了庞大的本地大米经纪人群体。他们在装五常大米的大麻袋上印上产地,将五常大米带到了全国各地。

如同滚雪球一般,外地粮贩子也开始到五常争购五常大米,而且愿意出比周边大米产区更高的价格。五常的稻农一年比一年开心,五常大米的价格一直都要比周边的高1~3毛(每公斤),而且一年比一年高。

市场火热,政策也及时。1994年,五常市提出“百万无公害,10亿精加工,占领大市场,富裕老百姓”的稻米产业发展战略。五常大米“加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形成了400多家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

一些夫妻二人的“磨米房”,逐渐成长为有些实力的加工厂。盘子在不断做大,但这些“企业”却开始各有各的私心,原先大家没有商标都打“五常大米”,这时开始纷纷注册起商标,都想鹤立鸡群,打自己的牌。然而这条路却没那么好走,各自为战、互相制约几年后,不但自家牌没有竖起来,反因淡化“五常大米”,有的人走得越来越艰难。

而对于五常市政府来说,面对一下子就上了百万亩的大产业和几百家规模实力不一、加工水平良莠不齐的作坊、米厂,如何管理和发展,也是新式命题。

当时为了整合市场,五常市招商局引来岚音、汇鑫、常吉等3家投资千万级别的米企。这在当时都是绝对的大项目。这些企业来到五常,一下投入几百万的加工设备,加工出来的米,精度相当不错,但外观看上去和“普通”五常大米相差无几,优势根本体现不出来。同时由于市场开拓不足,几家龙头企业生存艰难。

这一时期,想靠先进设备取得优势的企业,基本都以失败告终。相比之下,量小灵活的小作坊,活得都还不赖。

不过,本地米企虽走得不顺,但五常大米的市场却越来越火热。外地经销商源源不断涌入五常争夺大米。1997年,等着拉五常大米的车辆遍布全市。这让五常周边地区的商贩十分眼红,一些人开始成批印五常大米包装袋,装上其他的大米销售全国,开了“天下大米乱五常”的口子。面对内忧外患,由五常市农业局牵头,工商局、粮食局等17家部门发起,五常的企业第一次为了共同的利益坐在一起,成立了五常市大米协会。大家形成共识,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个窗口”对外。

2001年7月,五常市大米协会作为注册人申报并取得了“五常大米”产地证明商标。同年,通过大米协会控股,五常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形成了五常市绿风优质米开发集团,以期通过抱团捆绑的方式,一起闯市场。据悉,当时五常市有33家法人企业纷纷自愿加入了该集团,多家分散的小作坊也自愿成为绿风集团的生产车间。

通过“协会+集团+商标”的方式,五常对外开始集中打“五常大米”一个品牌,企业自有品牌则统一在“五常大米”品牌下注标。

为了更好管理,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协会进行五常大米商标的封闭式管理——市场上,单个企业的大米包装不再作为商品包装进行流通,只打五常大米产地商标,实行包装配送制,在加盟企业凭证领取包装时,协会给每个包装物上打上企业编号。从此,五常的商品大米都带着四位数号码走向市场。凭着编号,消费者即可查出买到的五常大米产自五常的哪个企业,发现掺杂使假、短斤少两问题便可追查到底。不按要求做的企业就会被取消合作资格。

此举措实行两年后,五常市使用该商标的米企达到了200多家,不仅对外统一形成了“一个五常大米声音”,也有效遏制了早期五常境内大米袋子随意印制、销售的现象。

2004年,随着五常市内自行申报大米商标的企业日益增多,协会调整思路,承认这些商标也是“五常大米”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常大米协会对五常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始实行许可制,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签订《“五常大米”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允许大米加工企业在大米包装上的指定位置印刷“五常大米”商标,但要求企业必须接受协会的管理,企业必须把包装印制企业资质、包装设计样稿、包装印制数量规格、包装印制实物上报协会备案。

据介绍,经过了“五常大米”商标标志实行配送制、许可制两个阶段的整合工作后,“五常大米”商标在五常稻米产业覆盖率达到85%,五常市成为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整合的先进市县。时至今日,市面上无论是五常哪家大米企业,大家在产品包装等各类对外宣传中,都无不高举“五常大米”“稻花香”等旗帜

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其中五优稻4号是五常大米中的最优品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66;2004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

更多内容请看《农业名牌访谈录》,附全书目录:

2020年-2023年间,农本咨询首席专家贾枭携团队走进全国知名农产品产区,与产业管理者、品牌操盘人深度对话,还原了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中国农业名牌的成长历程,探寻这些品牌成功的经验,著成《农业名牌访谈录》一书。
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农业名牌案例的专著,很好地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空白,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领导、三农分管干部及各级农业农村局等推进产业振兴、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启发和思考。

本书研究的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西湖龙井、五常大米、洛川苹果、盐池滩羊、新会陈皮、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寿光蔬菜等十个农业名牌,是农业品牌建设的中国榜样,它们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原因。
贾枭团队历时四年,研究榜样,学习榜样,助力中国农业品牌化、产业振兴走对路!

本书的出版发行得到了全国知名高校学者、“三农”专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大学教授雷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孔祥智、浙江大学教授黄祖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陆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王忠海、农民日报社社长何兰生等十位“三农大家”对十个案例进行了“画龙点睛”式的点评,帮助读者厘清学习思路,找出可资借鉴的智慧。

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热心为本书作序。他指出,贾枭《农业名牌访谈录》跳出就品牌看品牌,而从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深入产区实地考察走访,对话这些产业和品牌的建设者、参与者、操盘手,还原产业发展历程,挖掘品牌建设经验。这项工作难能可贵、很有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当前我国在农业品牌建设经验总结方面的一些空白。相信这本书能为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打造农业品牌带去有益的启发和思考

农本咨询
农本咨询官方公众号,分享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践心得与洞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