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社区工作课程体系

文摘   2024-11-05 13:38   四川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6月下旬刊(第12期)

课题:本文系2023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G202320)阶段性成果

“岗课赛证”融合是增强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对“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进行研究。通过重构课程标准和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强化课程教学保障机制,使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更符合专业岗位的需求。

社区工作课程是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社区工作者的重要支撑课程。如何提升社区工作课程教学与社区工作者岗位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是社区工作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焦点问题。笔者所在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对社区工作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构建了“岗课赛证”一体化课程教学新模式,大大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社区工作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教学体系与社区工作实际岗位相脱节

社区工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力为本”的专业社区工作者,即具备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能够解决社区问题,提供社区服务的专业人才[1]。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社区工作课程教学选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教材,课程内容设计未融入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新理念、新技术,且部分专业教师自身没有社区工作经验,不清楚社区工作者岗位的工作流程,无法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教学,社区工作课程教学体系与社区工作者岗位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结构深度转型对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及成效将直接影响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的社会可用性。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将社区工作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化课程,但还有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实践基地、经费、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相对应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无法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实践,学生的社区理论知识运用能力薄弱,部分毕业生达不到社会服务机构顶岗实习的要求。

二、“岗课赛证”融合的社区工作课程体系的内涵

“岗课赛证”融合的社区工作课程体系是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学校、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等各方资源,在课程标准研制、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评价创新等维度中,将社区工作者岗位工作标准、社区服务实务赛项标准与社区治理证书标准的核心指标进行有效融合,使专业课程教学更契合专业岗位需求。

该体系强调“政校行企”多元协同育人,根据“岗课赛证”四要素的共性特征和内在联系,将专业岗位技能、竞赛标准、证书标准,以课程为载体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和技能网络,并以岗位职业能力成长为主线进行或纵或横的联合。这样能有效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与实践相脱节,以及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不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2]

三、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社区工作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路径

(一)课岗对接,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岗位需求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紧密围绕社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开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笔者所在院校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社会工作行业调研,分析专业课程所对应的岗位(群),提炼岗位的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在政校行企协同下重构课程标准,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促进课程与岗位的紧密衔接。

其次,以岗位核心能力为主线,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将工作任务转换成可教、可学、可测的具体课程教学模块。从基于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逐步转向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制的教学实施[3]

最后,结合社区工作者岗位的主要任务,将社区工作课程内容设计为五大教学模块,包括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社区工作的价值和原则、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社区工作的过程和方法、社区工作的政策和趋势。通过课岗对接,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一致,使学生在社区情境中体验完整的工作流程,最终形成从事社区服务所需的核心素养。

(二)课赛融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应分析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技能竞赛所涉及的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课赛融合,实现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社区工作课程所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有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社区服务实务赛项。其中,社区服务实务赛项是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增赛项。该赛项为个人赛,分为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技能操作考核三大竞赛模块,主要考查参赛选手社区法规政策、政务管理、社区服务等知识,政策咨询与动员、社区活动策划与组织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技能,热爱基层工作、服务为民等素养。

笔者所在院校在全面分析该赛项目标、内容、流程、技术规范、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将赛项所涉及的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以及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等新标准、新要求融入社区工作课程标准中,并将宣传教育、政策咨询与动员、社会调查和需求评估、社区活动策划与实施等竞赛内容有机融入社区工作课程教学中,借助已经构建的“校—市—省—国”四级竞赛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课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行业检验。高职社会工作专业应将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转化为专业培养要求,将证书内容和评价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社区工作课程密切相关的证书有社区治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证书考核内容主要有政务管理、居(村)务治理、社区服务三大模块,证书考核方式为理论知识测试和实务技能测试两个部分,突出能力评价。笔者所在院校在社区工作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将该证书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标准中,将证书涵盖的社区服务模块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模块中,通过设计证书模拟测试情境,不断提高学生应对证书考核的能力,促使学生通过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所学的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转换成为从事社区工作服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社区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社区工作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

(一)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情境教学模式

教师秉持“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念,将课程教学内容以社会工作者进驻社区实施具体的社区服务项目任务情境呈现出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社区工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社区工作者岗位所需的核心素养。

在课程教学的同时,根据社区服务实务赛项技能操作考核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社区服务案例分析、社区服务活动策划等竞赛情境模拟实训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所有实训项目任务后,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社区服务实务竞赛,并从中选拔出参加省赛的参赛选手。

此外,将社区治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的线上培训资源和题库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依托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参照证书考核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证书模拟测试。

(二)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积极推行“校企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施模块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基于社区工作实务过程,设置深入社区开展需求调研、绘制社区资源图、策划一份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一场社区服务活动、对社区服务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任务。由专任教师和行业督导共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学校周边社区完成社区服务项目任务,借助真实的社区工作情境,以社区工作真任务为前导,学做一体、学思结合、自主反馈提升课程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将所掌握的社区工作知识和技能转换成为从事社区工作服务所需的能力和素养。

(三)优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首先,把行业督导、学生纳入教学评价主体中,构建教师、行业督导、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其次,加强对课程实践教学过程的评价,构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将学生基于社区工作过程所开展的社区服务需求调研、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社区服务活动开展及成效评估汇报各项社区实践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课程教学过程评价中,突出对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的评价。

最后,将竞赛考核、证书考核与教学考核相对接,积极探索赛证成绩与课程成绩相互转换的机制。

(四)强化课程保障体系

打造具备“岗课赛证”融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社会服务机构引入社会工作督导、行业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优化了教师团队结构;每年安排专任教师定期到社会服务机构挂职锻炼,使教师真正了解社区工作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掌握新技术;鼓励专任教师考取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等;校企协同推进建设“社会工作专业岗课赛证智慧融合实训室”,打造集“产教赛研培”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平台,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提供重要的场地保障。

实施“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以来,笔者所在院校的社区工作课程教学质量及效果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初步具备从事基础社区服务的能力和素养,较好地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评价逐年提升。(作者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专任教师)

注:[1]张媛,高青梅,黄红.“OBE金课”教学模式及实践路径——以“社区工作”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02):73-75.

[2]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999(23):107-111.

[3]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997(21):27-34.

时代教育论坛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育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