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诊断

学术   2024-10-10 18:30   北京  


下肢静脉系统中各支血管是彼此相通的。除了外力或运动时肌肉收缩、静脉受压外,大量侧支循环的存在,避免了肢体或躯体因体位变化而导致的静脉血流中断。由于血管走行于各层筋膜之间,因此穿支静脉(PV)在大小腿的深浅静脉系统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每条腿大约有60支PV,且大多数PV都有瓣膜,以保证血流由浅静脉系统流向深静脉系统。

在CVD患者中,约有40%-60%的患肢可能存在功能不全的穿支静脉(IPV。其中血栓后综合征患者的IPV检出率更高。单纯的PV功能不全的情况极少见,通常同时存在浅静脉功能不全或深静脉功能不全,或二者兼而有。




诊断评估

1

查体(CEAP1级)

对于较粗大的IPV,可以在查体时通过触诊筋膜裂孔处发现,尤其是静脉曲张和IPV在同一位置时。用手指轻压筋膜孔,并让患者进行Valsalva试验或咳嗽,此时手指可有明显的血流冲击感。随后可通过便携式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查体无明显差别。

仅通过查体和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检查IPV是不够的,因此对所有CVD患者都应该进行例如双功彩超等更准确的检查。如静脉造影等有创检查,因其不能鉴别IPV,更无法对IPV进行准确定位,所以不作为下肢CVD的常规检查,除非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拟行静脉重建的患者。

2

无创血管检查(CEAP2级)


不同体位下患者PV的大小及血流动力学特性存在很大不同。基于此,大多数学者推荐患者采取站立位或坐位进行彩超检查,不过两种姿态与仰卧位头部抬高30°的体位下的检查结果区别不大。由于IPV变异很大,而且大多数静脉窦附近均可查出间接IPV,所以彩超检查时不要放过下肢每一寸皮肤。

由于大多数PV都很短,这就给检查PV血流方向带来了难度。因此当与IPV相连的浅静脉系统血管空虚,而另一端深静脉血管充盈时,将是检查IPV血液逆流的最佳时机。但是这一时机很难捕捉到,尤其是当患者处于站立位时。
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标准确定PV是否存在反流:
  • 存在反流时间是否超过0.35秒,且必须通过脉冲波同时加上B超或彩色多普勒模式的纵切面才可以准确测量。
  • 测量PV的直径。即在PV穿过筋膜的位点(筋膜裂孔)通过B超横截面描计PV直径(图1)。
无论测量反流时间还是PV直径,位置都必须选在筋膜裂孔(图2)。

图1:在筋膜裂孔水平穿支静脉(PV)横断面处通过二维模式测量PV直径。


图2:在筋膜裂孔处通过双功彩超纵切面测量穿支静脉(PV)的血流速度。


根据笔者经验,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可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 对于直径<2mm的PV临床意义有限,即使反流时间超过0.35秒。在与之相连的的浅静脉切除后往往会出现自发性血栓形成,随后又会自行溶解。

  • 对于直径>4mm的PV则被认为功能不全,即使流时间短于0.35秒。

  • 对于直径处于2-4mm之间的PV,必须有准确的血液逆流证据才可以认定其存在功能不全。

治疗时,我们必须让患者在准确的体位下对所选IPV进行反复多次测量。根据IPV所在的位置的不同,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由于体位改变会引起相应IPV和浅静脉解剖结构的变化,我们只有在选准体位后才能准确定位IPV。



处理指征

在临床实践中明确定义处理IPV的指征很重要,这是因为是否处理IPV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只有明确指征,术者才有处理IPV的有据可循的标准。虽然到目前为止具体的指征还没有研究出台,但在以下某一种或几种情况下必须结扎IPV。
  • C6级,促进溃疡愈合;

  • C5级和C6级,预防溃疡复发;

  • C2S级至C5S级,减轻CVD严重程度,并消除症状;

  • C2级至C4级,防止病情向更严重的程度演变。

对于是否处理IPV,必须通过临床鉴别并评估其在肢体血流动力学中是否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处理IPV是否会带来有益的治疗效果,反之不处理是否会带来隐患都是我们在治疗前必须考虑的。



文章来源:卢瑟福血管外科学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VIEW

下肢交通支及穿通支静脉系统的走行与分布

氰基丙烯酸酯栓塞法治疗CEAP-6患者穿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单中心临床体会

一文了解血管吻合类型

一键进入血管和介入医师交流社区

扫码进入血管和医介大咖交流群


医介血管频道
感谢您关注医介血管频道!我们致力于打造血管和介入诊疗领域医师一站式分享、交流、学习平台,全面助力中国医师成长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