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的难点处理

学术   2024-09-06 18:15   黑龙江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肠系膜上动脉急性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肠壁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征,临床处理较难,是一种病死率非常高的疾病。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血流再灌注是成功抢救的关键。




01
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首先需要了解肠系膜上动脉主要供血区肠管(图1):空肠、回肠、阑尾至结肠脾区。

图1: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栓塞肠管发生坏死范围

A.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B.肠系膜上动脉栓塞;C.肠系膜边缘动脉栓塞

其次应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的栓塞好发部位,一般为动脉分叉处,以及结肠中动脉起始处(图2)。

图2: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好发部位


观察肠管的颜色、蠕动情况及有无坏疽
  • 早期轻度肠缺血:肠管颜色可能正常或为苍白色,肠管呈收缩状态,且与邻近的正常肠管存在分界;

  • 进展期:肠壁颜色发蓝、并伴有水肿;

  • 后期:肠管麻痹扩张,肠管肥厚以致坏疽肠管呈紫黑色,肠管张力高,蠕动消失,且对于机械性或热刺激无明显反应。

肠系膜上动脉显露

显露肠系膜上动脉时应向上提起横结肠,用湿盐水纱布提起小肠向左下旁开,显露系膜根部,在胰腺下方扪及肠系膜上动脉,如条索状无搏动,则证明已存在栓塞,应在系膜根部纵行或横行切开后腹膜,显露肠系膜上动脉,游离肠系膜上动脉直至栓塞近远端各2cm。


取栓过程

取栓过程中操作者应非常慎重,特别是将取栓导管插入远端血管小分支时,应避免损伤血管导致的大出血。为避免损伤血管,在行小血管取栓时,手术者可以将手置于肠系膜的一侧配合取栓导管将血栓挤出血管。

血管吻合

可采用5-0或者6-0血管缝合线横行缝合,从而避免发生血管狭窄;纵行切口需行静脉补片血管成形术。

病情严重或肥胖患者

对于病情较重或者肥胖的患者,可采用肠系膜上动脉远端切开取栓:即向上翻起盲肠,分离显露回结肠动脉长度约3cm,直径达3-4mm,两端上阻断带,在其之间做1cm纵行切口,将3F Fogarty取栓导管向上插入近心端至腹主动脉,取出肠系膜动脉内的血栓,切开动脉远端的血栓可轻轻挤出。如果出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内血栓不易取出时,可在取栓后游离右髂总动脉3-4cm,阻断后纵行切开1cm,与回结肠动脉行侧-侧吻合。

恢复血运后肠管恢复情况判断

术后有生命力的肠管会对机械性或热刺激有反应,无浆膜下出血,且肠管颜色红润,动脉搏动有力;

对于肠壁颜色和搏动有好转但尚未完全恢复者,需对肠管存活情况持怀疑态度,可旷置于腹腔外关闭腹部切口,给予抗凝及扩管治疗12-24小时,予以观察,如肠壁颜色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肠管确定存活,可还纳于腹腔,否则果断切除。

原位取栓
  • 优点:处理中段病例容易,远期再狭窄率低;

  • 缺点:处理近端需阻断主动脉,创伤大,术中及术后发生肾衰竭可能性增大。

图3:原位取栓示意图

经腹主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图4)
  • 优点:可同时处理多个内脏动脉狭窄

  • 缺点:手术创伤大,需阻断肾动脉,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较多。

    图4:经腹主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示意图

无论什么时候,必须首先考虑恢复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然后再考虑肠切除,血流恢复后,由于肠毒素吸收,可能会引起血压不稳定,应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压稳定。



文章来源:

李毅清,刘昌伟.《血管外科手术要点难点及对策》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VIEW

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的手术步骤

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策略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策略

一键进入血管和介入医师交流社区

扫码进入血管和医介大咖交流群

医介血管频道
感谢您关注医介血管频道!我们致力于打造血管和介入诊疗领域医师一站式分享、交流、学习平台,全面助力中国医师成长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