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B在股腘长段病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

学术   2024-10-19 18:15   北京  


股腘长段病变

股腘动脉病变是导致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治疗方式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内膜增生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

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CB)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本文将介绍DCB在治疗股腘长段病变中的应用、治疗效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治疗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01


DCB的原理与优势

DCB通过在球囊表面涂覆抗增殖药物(如紫杉醇),在扩张血管的同时将药物输送到病变部位,抑制内膜增生,从而有效预防再狭窄。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DCB的优势在于其避免了支架异物的植入,减少了异物刺激和炎症反应,为患者未来的治疗保留了更多选择空间。


02


DCB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方法

DCB在治疗股腘长段病变时,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1

血管造影评估

首先进行下肢动脉造影,评估病变的长度、部位和严重程度。

2

预处理

使用普通球囊进行预扩张,以改善血管顺应性并准备DCB的输送。

3

DCB扩张

将DCB输送至病变部位,按照预定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确保药物充分释放到血管壁。

4

后续观察

术后进行造影复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和治疗效果。


03


DCB的治疗效果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DCB在治疗股腘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N.PACT研究是一项大型多中心试验,共纳入1416名患者,结果显示DCB对于长段复杂股腘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同时该研究还比较了DCB、PTA和支架置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DCB在主要通畅率和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方面优于PTA,且长期疗效稳定。

此外,DCB在治疗支架内再狭窄(ISR)方面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一项回顾性研究比较了斑块切除联合DCB扩张与斑块切除联合PTA在治疗ISR中的效果,发现前者在1年再狭窄率方面显著优于后者。


04


DCB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尽管DCB在治疗股腘长段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其优劣势仍需进一步探讨。

1

支架置入术:

在治疗长段病变时,支架植入术表现出更高的主要通畅率,但其长期疗效仍不理想,且存在支架断裂和再狭窄的风险。尽管新型支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仍需进一步评估其长期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比。


2

PTA:
PTA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再狭窄率较高,尤其是长段病变和ISR患者。因此,对于这类患者,DCB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

DCB+选择性支架置入:

对于复杂股腘动脉病变,DCB联合选择性支架植入的治疗策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种策略在保持血管通畅性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未来再次治疗时的选择机会。然而,这种策略的成本效益比和长期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评估。


05


术后注意事项


抗血小板治疗

术后应继续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根据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定期随访

术后应定期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或超声检查,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等问题。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或调脂药等,以控制相关疾病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6


DCB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DCB在治疗股腘长段病变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逐渐成为临床医师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DCB的应用仍存在一些挑战,如病变长度的限制、血管准备的要求以及长期疗效的评估等。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DCB的最佳应用策略,优化血管准备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并关注其长期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比。

此外,随着新型介入器材的不断涌现,DCB与其他新技术的联合应用也值得期待。例如,腔内减容技术联合DCB可能是治疗ISR的最佳手段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CB将在治疗股腘长段病变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做好术后的随访和生活方式调整,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往期回顾


PREVIOUS REVIEW

临床常见血栓清除技术及装置种类特点

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溃疡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键进入血管和介入医师交流社区

扫码进入血管和医介大咖交流群


医介血管频道
感谢您关注医介血管频道!我们致力于打造血管和介入诊疗领域医师一站式分享、交流、学习平台,全面助力中国医师成长与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