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1975年出生的人注意了!养老金并轨后,在2025年退休可享这4大好处!早了解!
民生
2024-11-07 16:01
河南
在社交平台的相关话题讨论和小编发布内容的评论区当中,经常看到体制外企业退休职工有类似这样的感慨:体制内退休真享福啊!养老金的领取水平比自己的2倍还要多……不可否认,这是我国现阶段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真实现状。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到2023年,我国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1686元提高到了3162元。不过,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不断上涨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似乎涨得也不少。截止到2023年,两者之间仍存在差不多2倍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体制内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收入稳定、缴费基数比较高,且累计参保缴费年限长;而另外一方面,就不得不提我国曾经所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所谓养老金双轨制,简单来说,即指的是在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之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分别实行2套完全不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又被称之为“双轨制”。在双轨制的运行模式之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无需实际参保缴费,便可以在退休之后按月领取较高水平的基本养老金;而企业职工需要随着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在退休之后所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却非常低。两者对比,之间的待遇差距一度高达3倍之多。显然,这种制度层面以及养老金待遇水平层面的巨大差距,引发了企业职工的不满,且降低了大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信任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国家推动了养老金并轨改革。
所谓养老金制度的并轨,简单来讲,即指的是将体制内、外职工共同实行统一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保持缴费方式和待遇计发办法的一致性。据悉,《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通常被视为我国从政策层面推动养老金制度并轨改革的重要标志。其中明确指出,自2014年10月1日起,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方式和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逐步向企业职工过渡。与此同时,为了实现2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过渡和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设定了10年过渡期,即从2014年10月1日起到2024年9月30日止。而且,根据体制内人员参加工作时间和退休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了3种类型。根据《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当中所提到的相关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共被分成了3种不同的类型——老人、中人和新人。①老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体制内人员,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不受改革的影响,即仍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计发;②中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改革之前参加工作、改革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依照国家的政策规定,通过建立“过渡性”措施,保持其退休金的待遇水平不降低;③新人:指的是在2014年10月1日改革之后参加工作且累计参保缴费满15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其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办法将与企业职工一致,且实现待遇的合理衔接。
按照国家的部署,截止到2024年9月30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10年过渡期已经正式结束。这意味着,自2024年10月1日起,养老金制度实现了“正式并轨”。与此同时,在10年过渡期结束之后新增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其退休金待遇也将完全按照新的办法计发,不再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的方式。也就是说,在2024年10月1日及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其退休金待遇实际是由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两部分组成。1965~1975年出生,2025年退休的中人可享“4大好处”事实上,自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便建立了个人缴费制度。也就是说,无论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职工均需要按照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按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此举便解决了长期以来体制内养老金由财政包办的问题。而且,在养老金制度正式并轨后,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公式也真正实现了统一,且共同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计发原则和待遇激励机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参保缴费方式与待遇计发办法的统一,并不代表体制内、外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就实现了绝对意义上的平等。比如1965~1975年出生且计划在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由于其享有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且实际缴费的基数较高,所以仍会导致其养老金水平高。根据《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我们不难看出,1965~1975年出生,且2025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其退休年龄和退休时间大多只推迟了1~3个月。而且,自2025年起,弹性退休制度也将落地实施,这意味着只要中人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要求,仍可以自愿选择在原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同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不会“打折扣”。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于2014年10月1日启动改革的同时,国家也同步建立了《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下称《办法》)。根据《办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和中人共同承担职业年金缴费,缴费基数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一致。而且,单位缴费按照个人缴费基数的8%以及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了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作为养老金待遇的有效补充。根据政策要求,机关事业单位中人、新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并依法办理退休手续后,除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之外,还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在这一背景下,对于在2025年退休且出生年龄在1965~1975年出生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也就意味着其缴纳了10多年的职业年金,而根据职业年金待遇的计发公式,这笔收入可能比个人账户养老金还要多。第四:养老保险统筹持续推进,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有保障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不健全和完善之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多是以省级统筹为主,不同省份之间的政策或者标准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鉴于此,国家于2022年起启动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力争在制度设计、缴费政策以及待遇计发办法等等层面保持一致性。并且,国家还通过建立“跨省调剂”等等方式确保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地区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能够及时且足额发放。另外,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在2025年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将持续推进,涉及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算和补发的,也将及时且足额发放,晚年生活也会更有保障。总而言之,1965~1975年出生且计划在2025年退休的体制内中人,其退休金待遇的领取水平并没有因为计发方式发生变化而降低,甚至与“保低限高”的办法相比还会不降反增。而且,在2025年延迟退休改革的方案落地实施之后,对这类中人的影响也是相对比较小的,即便是受到一点影响,也表现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的正向影响。所以,从这些层面来看,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与企业职工相比仍占据一定的优势。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