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为例,每次县委研究干部时,每一个职务的提拔、调转和重用,都是暗流涌动,背后都隐含着的人际关系、政治资源等各种利益的较量与平衡。在干部的任命文件下发之前,坊间的干部圈里已经流传起了某些干部的新一轮落脚点,比如某某要提拔为副镇长、副书记、镇长或镇党委书记了,某某要提拔为局长或副局长了,诸如此类的言论,却“预测”的那样准确。但作为县纪委监委系统中的一员,却大多数成了置身事外的角色,大部分人事任命与这些最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毫无关系,也往往导致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局限性。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以县纪检监委为例,纵观县级常委部门、县直部门以及乡镇政府,县纪委监委的实职副科岗位应当是最多的。县纪委监委属于副处级单位,除了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以及挂职县委巡察办主任的常委属于实职正科,在无特殊的情况下(如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反渎局局长转隶任县纪委常委的),其余的县纪委常委或县监委委员属于实职副科,县纪委监委的纪检监察室主任、派驻纪检组长、纪委组织部长、纪委宣传部长、研究室主任等中层干部也都属于实职副科,这些实职副科岗位往往结合本地情况,数量往往在30至40个左右。这样,就可以看出实职副科的岗位是比较多的。
虽然县纪委监委实职副科岗位多,但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系统内人员上升渠道不畅。总体来说,县纪委的纪检监察室主任或者派驻纪检组长,从本系统调任到县委其他部门或者下到乡镇任职的人数总体上是少的,由于这些人员的岗位没有流动起来,底下的科员就很难进行提拔,进而导致县纪委监委系统内的实职副科岗位提拔成为一大难点,每年在整个县委的实职副科岗位安排上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少。虽然个别县纪委采取将符合提拔年限的干部下派至乡镇担任纪委书记,以此解决实职副科岗位,但暂时还无法彻底解决县纪委监委系统内实职副科岗位流动和提拔的问题。
纪检监察干部与县委或县政府的其他部门有所不同,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和党纪等专业知识、线索分析研判能力、审讯及谈话能力、书证固定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以及初核立案审查等报告撰写能力,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优秀的审查调查员需要十年的时间进行培养和磨砺。对于一开始就扎根入职纪检监察系统的人员,他们一步一步的进行知识积累和技能磨砺,每年顶着强度较大的办案压力,所获的回报与付出普遍不成正比。如果在县纪委监委没有混到实职副科岗位,突然选择离开纪检监察系统,普遍都没有合适的去处。而且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即使案件处理的多么圆滑,也总会或多或少的在本县得罪一些体制内的人员,如果突然成为了这些人的下属,以后的工作开展也是极其不舒服的。所以说,已经为纪检监察事业付出很多的人,考虑到种种原因,对于离开本系统的意愿即使强烈,也需要考虑最后的去处问题,在没有合适去处的情况下,一般也不会“拍脑门”选择离开。
有人说,到县纪委监委去谈话的人都愁容满面,到县委组织部去谈话的人都眉开眼笑。这也说明了,县纪委监委虽然拥有着查处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违纪违法问题的权力,让一些“贪官”闻之色变,但背地里不受待见也是事实。之前说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系统较为封闭,所以大部分系统内人员的任职不够丰富。而县委组织部在考核提拔干部时,要求这些干部应当具有从事政府系统职务以及党建系统职务的履历,两个系统互为交叉。以提拔乡镇镇长为例,需要担任过镇党委委员以及副镇长的履历。以提拔为局长为例,需要具备乡镇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职务履历。那么这些问题,从县委组织部部门看来,都属于县纪委监委相关干部的短板。另外,县纪委监委相关干部的工作业绩由于涉密性的要求,也不容易展现在县委组织部或者县委主要领导的面前,系统内的付出会在县纪委书记心中留有深刻印象,但在县委其他领导的心中却几乎无从得知。以上种种原因,县纪委监委系统内的干部不容易成为县委组织部的“香饽饽”。
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既然都已经说了,培养一名优秀的审查调查人员不容易,且县纪委监委系统对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为何不比照检察系统和法院系统,要封闭就封闭到底,且在封闭之中给这些纪检监察干部体统内生动力。比如,由于县纪委监委实职副科和实职正科岗位固化、不流动暂时已无力改变,那么可以从深入落实监察官待遇、职级晋升指数倾向性两方面进行完善,即使工作多年仍然无法进入实职岗位,那么对于待遇提升而言,我相信仍然会有许多的纪检监察干部愿意继续为其热爱的事业进行奋斗,仍然可以提供其继续付出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