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文末附电子版下载链接
摘要
ABSTRACT
关键词
KEYWORD
作者
AUTHOR
引 言
既分且合
又问:“昨日以天地之心、情、性在人上言之,今却以人之心、性、情就天上言之,如何?”曰:“春夏秋冬便是天地之心;天命流行有所主宰,其所以为春夏秋冬,便是性;造化发用便是情。”又问:“恐心大性小?”曰:“此不可以小大论。若以能为春夏秋冬者为性,亦未是。只是所以为此者,是合下有此道理。谓如以镜子为心,其光之照见物处便是情,其所以能光者是性。因甚把木板子来,却照不见?为他元没这光底道理。”
分而言之
“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说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有那形而上之道。若便将形而下之器作形而上之道,则不可。……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如何便将形而下之器作形而上之道理得!……“神通妙用,运水搬柴”,须是运得水,搬得柴是,方是神通妙用。若运得不是,搬得不是,如何是神通妙用!佛家所谓“作用是性”,便是如此。他都不理会是和非,只认得那衣食作息,视听举履,便是道。说我这个会说话底,会作用底,叫着便应底,便是神通妙用,更不问道理如何。儒家则须是就这上寻讨个道理方是道。
或问“成之者性”。曰:“性如宝珠,气质如水。水有清有污,故珠或全见,或半见,或不见。”又问:“先生尝说性是理,本无是物。若譬之宝珠,则却有是物。”曰:“譬喻无十分亲切底。”
合而言之
朱子分而不离的得失及其
与阳明合而不混的异同
责任编辑 |焦德明
微信制作 | 静 姝
图文初审 | 丁惠平
审定签发 | 赵 涛
本文原载《江海学刊》2024年第3期,参考文献及注释参见本刊原文,欢迎转发与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25—85699971,联系人:胡老师。
声明:图片部分来源于摄图网,已获平台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林展丨儒者治乡的理念与实践——以陆世仪《治乡三约》与陈瑚《蔚村三约》为中心
彭彦琴 李清清丨德性认知:中国人独特的认知模式
张文喜丨衡量古今中西文明形态效度的思想前提——从“李约瑟问题”出发的批判考察
张立文丨中国精神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