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解道德经 · 第29章 ·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不走极端(中英对照版)

文摘   文化   2024-08-11 05:07   荷兰  


大家好,今天一起来品读《老子/道德经》的第二十九章,原文如下,英文翻译见文末——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问:「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和「」,Cico怎么理解这两个字呢?

C:「欲」就是欲望、想要,有动机,有目的。

这个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取」。

那怎么实现「取」呢?那就要「为」,欲为之而取天下。


问:就是这句话,把这两个词的顺序颠倒一下也成立,「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将欲为之而取天下」。

C:好像这个老子有这样一个表达习惯。

所以你看,一个「欲」,一个「取」,一个「为」,把这整个内心的动态完全展现——有方向,有目的,有控制,有努力,有挣扎,那老子就直接给结论了,不可行。

这就是自我的活动,有欲望、有动机、有目的、有手段。我们的生活是不是也这样?有目的,有目标,想要找到方法,想要找到手段去实现它,那同样的,老子回答了,「不得已」。



问:嗯,这么解释,妙,确实是妙。

那咱们接着往下看,「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天下者,神器也,天下是神圣的器物,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这个「天下」指的是什么呢?

C:单从这几段话里面去理解的话,那Cico倾向于认为,「天下」指的就是人心,这整个心的动态,无论是一颗心,还是无数颗心,总之啊,是那颗心。

你看,这个人头,这个人的外观好像能够这颗心带来一个分割、分裂。

我们往往以人为单位,来数有多少颗心,但实际上那个人头本身有很大的误解,带来很大的误导。

能否放下那个“人”的视角,只有内心。

包括这个所谓的君主也罢,那个想要去「取天下」的那个人,ta也是天下的一部分,ta绝对不是独立于这个天下之外,这个微妙的关系体现在咱们生活的每一刻。

这一刻,人和社会是什么关系?

什么是社会?对吧?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怎么想,怎么表达,谈吐举止,这就是社会一部分。

换句话说,每个人就是社会,这个社会也是每个人的体现。


当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去看问题的时候,这个视角本身带来完全的扭曲,所以,人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人。

但如果把这个社会想象成外在的、外部的,哎,这个自我视角已经出现了,“我要去拯救这个社会”,得了吧,你先救你自己吧。


问:那这是不是为什么克里希那穆提说,「你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 / You are the world, the world is you」。

C:没错。

这里提到天下,千万别想象成,在你之外那个叫天下,每个人都是天下的一部分,你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你,这是事实,但需要一个人去看清它,去体会这样一个自我的视角,是如何妨碍看清什么是真的。


问:嗯,那后面这两句呢?「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C:「为」和「执」在一起,有「为」就有「执」,有「执」就有「为」。

「为」就是控制、达到、实现、做,有方向,叫「为」;

「执」就是把持、执着、滞留,都叫「执」。

这颗心一旦「为」一旦「执」,就会出现这个我,这个我一在,就出现了以我为中心的视角来看问题,这个视角看问题,看啥错啥,看啥扭曲啥

所以,天下神器不能有我呀,「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问:下面这两句,「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C:这个「败」和「失」,千万不要去给它灌输画面,“呀,我没有获得天下”,那叫「败」,“我失去天下”,那叫「失」,那还是通过成就的视角来理解,那是不合适的。

「为者」「执者」就是我,“我”本身就是「败」,“我”本身就是「失」。

问:那就是说,无我也就无为,也就无败,也就无执,也就无失。

C:没错。








问:好,妙,妙,咱们接着往下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培或堕」。
或嘘或吹:出气缓曰嘘,急曰吹。
不同版本里这句话的字略有不同,比如,有的版本最后一句写为「或载或隳huī」(载,安稳;隳,危险崩坏),这里不再细究,且以这个版本为主。
这句话可翻译为,有的行前,有的随后,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自爱,有的自毁。

C:其实这几句话也没有必要完全逐字逐句翻译出来,因为这个点不在这几句话的意思中,而是这些话连起来所呈现的动态,「或、或、或、或」,这个词是核心,意味着一切都是在这个动态变化中,这就是整个自然的规律,也是内心的规律。
这整个神经元活动的连接、断开,连接、断开、连接,整个自然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这些东西。
所以,这就是内心的规律,也是自然的规律。但看到这个规律,看到这个变化,一定没有这个我在,我在看不到这些。
这里还是有这个语言带来的误解,这个看到本身没有看到者,当这颗心看到这些动态变化的时候,这颗心也在动态变化。

问:那这几句和下面这句有什么关系吗?下面这句说的是「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过分。
奢,奢侈。
泰,在古文中有过分、甚、极端、大的意思。这和上面这句话有什么关系吗?
C:那可是完全对应起来了。
这颗心能够感受到动态,意味着这颗心本身在动态中,这颗心在动态中意味着这颗心没有“我”这个视角。
有“我”这个视角,意味着这颗心被这样一个停滞的意识活动所绑架、所捆绑。这样一个停滞的意识活动,意味着各种的画面的滞留,这些画面的滞留本身,就意味着极端,而我们整个人的意识活动充满了极端。
你看,「甚、奢、泰」都在指向这个极端,都是我们的意识中有各种的为之,包括追求这个物质财富,这个奢侈呀,我要变得更富,更靓丽多姿,更引人注目,这都是这个我在「为之」,在「执之」。
「甚」,各种极端的想法,「泰」,各种过度的行为,都是这颗心在不断地追逐什么,「欲取而为之」,所以才会「甚」,才会「奢」,才会「泰」。
这样的心自然无法看到整个事物的动态变化,这样的一颗心也就自然完全陷入到自我隔绝中,那些停滞的画面中。

问:你刚才的这些阐述,似乎不是那么好理解,从整个内心的动态变化,然后说到了意识的停滞意味着极端,这中间是什么关系呢?
C:你看,这颗心总在动态变化中,这是一个自然的状态,完全无为的状态。
只要有为,意味着寻求,想要去实现什么画面,「欲取天下」,只要有寻求,那这个画面就滞留,我要实现什么,那个“什么”滞留了。
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极端,它打破了内心动态的变化,这本身就是「为」,这本身就是「执」。
这颗心只要不在环中,必然会去追逐某个方向。
只要不居于环中,都是极端,都是甚,都是奢,都是泰。
这就是咱们这个大脑可视化思维的局限,想成一个圆,中间有一点,旁边叫极端,内心不是这样子的——要么在中间,要么就在极端,还是那个0和1的问题
你看,这样一个0和1的过程,在我们这个观察中,处处得以体现,要么在环中,要么这颗心必然在某个极端上。









C:当今这个世界,什么是天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个政治充满了「为之」。
你看,老子时代的那个天下,如果咱们说这个外部天下的话,那个时代人可没那么复杂,这颗心还能够符合自然规律的发展运转。
但当今咱们这个天下已经非常得不一样了,过去几百年,武器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致命,威慑作用变得更强。
同时呢,工业化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同时呢,大量媒体工具的发展,从报纸、电台、电视到这个电脑、互联网,它变成了各种意识形态传播的利器。
这些媒体变成这样一个宣传机器,在不断地影响大脑,控制大脑,几乎每个人都被自我沦陷。
所以当今这个天下是一个完全「败」的状态,完全「失」的状态,所以自然跟这些话无法对应起来,已经「败」了,已经「失」了。



问:那听您这么说,有一种很无奈的这个心情啊。
C:千万不要无奈,也不要绝望,而是你能否亲自把天下收回来,你的心就是天下。
放眼望去,这个外在世界已经败了,已经失了,但你能否变成这个希望?
你能否亲自观察,亲自理解自己,亲自把这个我从这颗心中清除掉,亲自把天下收复回来,这样我们才可以一起创造一个新的天下。

问:这个时候自我的一个反应就是,唉呀,那整个天下都这样了,我变了,能有什么帮助呢?
C:如果你真的想变,你就变了;你不想变,你的理由啊永远说不完。
一颗真正想变的心,变了;一颗不想变的心,总想遵循、总想模仿,那自然不想变的理由,三天三夜说不完。

问:是,这个部分让人想到这个克里希那穆提说过的,点亮自性之光,但不是点亮一个蜡烛,而是点亮那个光,一个永远无法被熄灭的东西
C:当一个人真正点亮自性之光的时候,那ta自然会发现这束光能够照到哪里。

问:其实,克还有一个相关的表述,当一个内心真正彻变之后,这个变化会在整个人类的意识当中,像涟漪一样铺散开来。
C:所以问题就是,这一刻,我能否真正变化,我能否真正地息止?
“我”永远无法想象这盏灯是怎样的,当这个“我”息止的时候,当这盏灯点亮的时候,亮了就亮了,不需要知道它亮着。


问:好,那关于第二十九章,咱们就品读到这里,最后再来回味一下原文 和 Cico的英文译版——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When one’s action is propelled by the desire to win over the world, I see that one cannot make it.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The world is not something you can do about or seek;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anyone who makes efforts must fail; anyone who seeks it must lose it.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培或堕。
Things are in perpetual flux, leading or following, slow or hasty, strong or weak, stable or shaky;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therefore, the sage discards all the extremities, does not seek and stays with what is — the perpetual flux.

问: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用中英文传播禅与冥想的本质内容。




往 期 链 接
序言  桥接老子与克里希那穆提

【01】道可道非常道

【02】功成弗居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04】和光同尘
【05】虚而不屈
【06】绵绵若存
【07】外其身而身存
【08】上善若水
【09】功成身退
【10】专气致柔
【11】无之以为用
【12】为腹不为目
【13】宠辱若惊
【14】视而不见
【15】浊以静之徐清
【16】致虚极 守静笃
【17】悠兮其贵言
【18】大道废有仁义

【19】绝学无忧

【20】若无所归
【21】惟道是从【22】曲则全
【23】希言自然【24】自是者不彰
【25】道法自然
26】静为躁君
【27】善行无辙迹【28】知其白守其辱
【29】执者失之
【30】物壮则老
【31】兵者不祥之器
【32】知止可以不殆
【33】死而不亡
【34】大道汜兮
【35】执大象,天下往
【36】鱼不可脱于渊
【37】不欲以静
【38】上德不德
【39】神得一以灵
【40】反者道之动
【41】勤而行之【42】负阴而抱阳
【43】无有入无间
【44】名与身孰亲
【45】清静为天下正
【46】知足
【47】不出户知天下
【48】为道日损
【49】德善 德信
【50】出生入死
【51】道生之 德畜之
【52】塞其兑 闭其门
【53】大道甚夷【54】修之于身
【55】专气 使气 冲气
【56】知者不言
【57】以无事取天下
【58】方而不割
【59】治人事天莫若啬【60】治大国若烹小鲜
【61】大者宜为下【62】道者万物之奥
【63】图难于其易
【64-1】其安易持
【64-2】慎终如始【65】善为道者
【66】善下 不争
【67】老子三宝
【68】善战者,不怒【69】祸莫大于轻敌
【70】言有宗,事有君
【71】知不知,尚矣
【72】自爱不自贵
【73】天网恢恢
【74】民不畏死
【75】民之饥
【76】柔弱者生之徒
【77】损有余补不足
【78】柔之胜刚
【79】善瓦解一切怨
【80-1】小国寡民

【80-2】安其居

【81】圣人不积


《道德经》Cico 英文译本 序言 



注:「曼解道德经」已汇总发布到曼谛网站,汇总页面:


https://mindiver.se/ddj-list 





Mindiverse
传播禅/正念/冥想的本质内容,从神经视角阐释内心规律,创始人Cico,融汇科学与人文,洞悉中西方现实,用简单的语言指向内心的真相。曼谛悟思中文网站https://mindiver.s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