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解道德经 · 第28章 · 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中英对照版)

文摘   文化   2024-08-04 05:34   荷兰  


大家好,今天一起来品读《道德经》的第二十八章,原文如下,英文翻译见文末——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注:原文中括号内句子,在有的版本中无,有人认为是后人添加的。一个原因是看似“白”与“黑”相对,“荣”与“辱”相对,但考虑到《老子》第四十一章有“大白若辱”一句。可见在老子原文中,“白”和“辱”有相关之处,所以以下解读忽略了括号内部分。)






问:先看第一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谿,山涧。

Cico对这句话的投射是什么?


C:什么是雄?什么是雌?

雄,字面意思就是雄壮、雄健;雌就是温柔,雌柔。

倘若这颗心争强好胜,追逐名利,追逐位置,那这颗心必定倾向于「雄」,或许这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也有关系。

放掉这些联想,去看这句话,「知其雄,守其雌」,「雄」意味着这颗心的动态,这颗心的暴力;

「知其雄」,意味着这颗心完全看清看到了ta的暴力,这颗心才可以「守其雌」,也就是说这颗心才可以没有暴力。

什么叫「知」?是否肤浅,取决于如何理解这个字,这也是我们在观察自己中,观察这颗心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什么叫「知」?「知」不是知识,而是在这一刻能否完全地看清,意味着清空,这叫「知」。


问:刚才你提到暴力,当用这个词的时候,你想用它来指代什么?因为这个词可能在大家的脑海中,唤起的是不同的画面,可能是肢体的冲突、物理暴力、战争等等。

C:尽管我们这个世界从来不匮乏所谓的物理暴力,有各种的媒体新闻在报道,每个人也能看到。

但与之相对的所谓内心的暴力,其实也非常明显。

或者说为何要区分物理暴力和心理暴力/内心的暴力?一区分,这颗心只去关注所谓的物理暴力,却很少去观察、理解内心的暴力。

世界上所有的物理暴力全是来自于内心暴力,那为何要整出一个物理暴力、内心暴力?为何不直接去解决这个暴力?

放下这些画面,这些战争、打斗,这些非常明显的暴力之外,这颗心的暴力,每个人恐怕很难否定,每个人肯定都有觉察。


问:内心的暴力包括控制?

C:贪婪、欲望、自私、排斥等等等等,自我投射、强加于观点,总之,暴力其实非常细微。每个人真的愿意看,一定能看得特别清楚,因为这些事情几乎发生在每时每刻,发生在每一个人与人所谓的交流中。

你看,人的言语沟通中有大量的暴力,各种的算计、衡量,那些无数的小伎俩,都是内心暴力的展现。

可以这么说,这个自我就是暴力的根源

你听到讲话者这么说跟你知道是两码事。切不要把听别人这么说,当成了知道,那是自我欺骗。

「知」意味着这颗心亲自看到、感受到、感知到暴力,亲自看清,那这颗心自然「守其雌」。

问:这个雌是没有暴力吗?这个雌是雄的反面?

C:言语上,有雄有雌,看似对立,但实则是两个完全不搭嘎的状态,只有一颗没有暴力的心,才可以「守其雌」。

所以你看,语言非常容易带来对立,去理解这个东西得超越语言,「雄」和「雌」也只是语言,真正背后所指向的状态,它是完全不搭嘎,不在一个维度上。



问:「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怎么理解这个「谿」字?

下面对应的是「为天下谷」,「谿」和山谷也相关,是指山谷深处的夹道、山涧。


C:咱们就一块说,把「谿」和「谷」放在一起,看看指向什么?

这个山谷就是两个山之间的夹道,能够走路,意味着这就是「道」。所以,谿就是「谷」,「谷」就是「道」。

所以,「知其雄,守其雌」是大道;「知其白,守其辱」也是大道。

问:如果这么解释的话,那就通了,桥接上了。

C:好,那就继续往前走。


问:「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C:「常」就是持久;「德」指的是什么?道即是德,德即是道。

「道」可能偏向于更加抽象层面的,「德」倾向于具体可感知的展现层面的,但实际上「道」和「德」是一回事,这就是道,德自然不离。


问:婴儿这个词在《道德经》当中出现了好几次婴儿指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C:不能着相。首先一个人变成婴儿不可能,已经长大了。那用「婴儿」的寓意是什么?

一个婴儿的状态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跟这样一个自我的世界毫不相关。

还没有学会那些成人世界的机械性回路,各种乌七八糟的东西,「复归于婴儿」,自然就不难理解——清空所有的机械性回路。

这样一个肮脏的社会,这样一个极其混乱的世界,跟这颗没有暴力的心毫无关系,毫不相关。

问:好,这就是第一部分「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xī)。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问:来看第二部分,「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在《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里也出现了白和辱,「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C:「知其白」,「白」就是清白,清白意味着天真无邪。那怎么算是「知其白」?
是一口咬定自己清白,还是这颗心看清了整个想法的移动,这颗心深知它的清白。
所以你看这样一句话,在这样一个自我的世界可能会有误解,一口咬定自己清白和这颗心真的看到自己是清白的,那是两码事。
这颗心真的看清了,看到了自己是清白的,别人怎么说,各种的侮辱也就不再当回事。
因为无论是谁在侮辱你,ta所侮辱的对象跟你无关。

问:ta侮辱的是ta脑海中的画面,是吧?
C:没错。
「知其白」则「守其辱」,这个「守」不是控制,“我要守其辱”,不是这样子的;而是这颗心真的能够看清自己的时候,这颗心自然这么做,这个叫「守」。
但反过来,若说“我要守其辱”,那是控制,毫无意义。

问:这个「守」对应到克里希那穆提的语汇当中,对应的是哪个动词呢?
C:Be(是),stay(保持),be with what is,stay with what is(和是什么在一起),这叫「守」。
否则这个「守」变成动词守卫,我要防卫,我要坚守,这都是控制。
想一下是那么回事,做起来发现不可行,其实那种理解没有意义,只会带来更大的误解。

问:这里也隐含着无为的意思哈。
往下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木。
C:这个「白」就是「朴」,啥也没有。
「白」就意味着没有经过雕琢,质朴,只要跟成人世界一搅和,一切都变得特别得复杂,不可能有简朴,也不可能有清白。




问:最后这几句,「朴散(sǎn)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Cico怎么理解这句话?


C:朴就是简朴、质朴,一颗质朴的心没有约束,则为散(sǎn)。啥也没有,对吧,也自然没有约束,所以「朴散则为器」。


问:《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提到「大器晚成」,也有人说是「大器免成」。
C:所以「器」就这个意思嘛——一个质朴自由的心,这是大器。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千万不要把「朴散」理解为一些外在的东西;圣人用朴散,圣人便是朴散。
所以,这个语言的描述和实际上真正发生的事情不能完全卯合,所以一定要观察这颗心是否坠入到语言的构陷中,要跳出语言的架构。


问:构陷?陷害的陷?
C:对,语言有无数的坑。你看人当下思维方式完全都是被语言所坑害,对吧?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统领这个国家,统领这个族群也罢,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这个事情,但整个世界所呈现的跟这个是完全相反啊。


问:那就来到了最后一句,「故大制不割」,很多人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把这句话解读为,完整的政治是不割裂的。
C:去提“政治”这两个字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危险在于这个词在我们当下这个世界是完全地被误用。
什么是「大制」?制指向什么?
问:制度、治理、规章 制度,也有规模、构造的意思。
C: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事物,复杂的事物,这个「大制」包含什么?是一些法律条款,还是比这个更加全面的东西?
或者说当这个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整个的事物本身它是浑然一体,这个叫「大制」,浑然一体意味着没有分裂,没有分割。
一颗简单质朴的心本来就没有分裂,没有分割,它的一举一动所投射出来的东西,也是没有任何的分裂、分割。
但这里啊,老子是在畅想,假如圣人来治理天下,百官之首,那这个治国者的心思和关注点将完全不同于那些自我世界的人,这样的关注点才可以真正看到背后想法升起所带来的无数的分裂、分割、对立,才可以保证整个社会的运转,不被想法的分裂、分割所劫持。
所以,「大制不割」就是整个人内心完整,在所有外部事务上的展现。

此刻咱们看来,这个想法也不切实际,必须是「朴散皆为器,人人用之」
之所以这样一个状态本身不是说,“治国者需要那样,我就不需要了”,那又变成新的自我欺骗了,而是每个人都得「朴散」,才可以解决问题。
否则大脑就不断地制造分裂,不断地划分,无穷尽啊,所以要真正实现「大制不割」,意味着人人得朴散;
否则每个人都是一个划分,都是一个碎片,合在一起是一堆碎片,跟合一没有关系。


问:「大制不割」对应到克里希那穆提的语汇当中,可以对应到哪个词?
C:Totality(完整、全然)。

问:之前问你「大制不割」对应到英文的哪个词,你说的是oneness(合一)。

但 totality和oneness一回事,就像之前解读过的「一即是全,全即是一」,是吧?

C:没错,语言在变,但 这个理没有变,所以能否「知其雄」,能否「知其白」。



问:好,以上就是曼解道德经的第二十八章。

最后再来回顾一下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The mind is aware of its violence and stays tender, which embodies the vastness of a mind living in truth. In truth, life is virtuous, and the mind returns to a pristine state like a baby.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The mind is aware of its innocence and does not react to the ungrounded insult, which embodies the vastness of a mind living in truth. In truth, life is virtuous, and the mind returns to a simple state.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A simple and unrestrained state of mind is the “right thing”; the sage uses “it” to be the leader of all officials; therefore, the constitution and regulations stay one.

(为天下谿,为天下谷 means the same, literally “valley”, which has vast space in contrast to a mind occupied by petty things; in Chinese, it also means “the way” —— 大道, dao; therefore, all of those point to “truth”.)

(Truth must stay on top of everything, and only a simple and unrestrained state of mind can live in truth, and only a person with such a mind can be the leader of all officials to keep everything one; it is beyond any autocratic or democratic politic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elf-centered and petty mind with its ugliness. In this world, political leaders are egocentric, both in autocratic and democratic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leader is one person or a group. The self-centered mind craves fulfillment in all kinds of ways: power, prestige, benefits, and so on, and in such 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based on measurement and rewards, there is little space for a mind living in truth to be the leader.)


问:咱们下章再会。

C:下章再会。






Cico,曼谛悟思创始人,用中英文传播禅与冥想的本质内容。



往 期 链 接
序言  桥接老子与克里希那穆提

【01】道可道非常道

【02】功成弗居

【03】不尚贤使民不争
【04】和光同尘
【05】虚而不屈
【06】绵绵若存
【07】外其身而身存
【08】上善若水
【09】功成身退
【10】专气致柔
【11】无之以为用
【12】为腹不为目
【13】宠辱若惊
【14】视而不见
【15】浊以静之徐清
【16】致虚极 守静笃
【17】悠兮其贵言
【18】大道废有仁义

【19】绝学无忧

【20】若无所归
【21】惟道是从【22】曲则全
【23】希言自然【24】自是者不彰
【25】道法自然
26】静为躁君
【27】善行无辙迹【28】知其白守其辱
【29】执者失之
【30】物壮则老
【31】兵者不祥之器
【32】知止可以不殆
【33】死而不亡
【34】大道汜兮
【35】执大象,天下往
【36】鱼不可脱于渊
【37】不欲以静
【38】上德不德
【39】神得一以灵
【40】反者道之动
【41】勤而行之【42】负阴而抱阳
【43】无有入无间
【44】名与身孰亲
【45】清静为天下正
【46】知足
【47】不出户知天下
【48】为道日损
【49】德善 德信
【50】出生入死
【51】道生之 德畜之
【52】塞其兑 闭其门
【53】大道甚夷【54】修之于身
【55】专气 使气 冲气
【56】知者不言
【57】以无事取天下
【58】方而不割
【59】治人事天莫若啬【60】治大国若烹小鲜
【61】大者宜为下【62】道者万物之奥
【63】图难于其易
【64-1】其安易持
【64-2】慎终如始【65】善为道者
【66】善下 不争
【67】老子三宝
【68】善战者,不怒【69】祸莫大于轻敌
【70】言有宗,事有君
【71】知不知,尚矣
【72】自爱不自贵
【73】天网恢恢
【74】民不畏死
【75】民之饥
【76】柔弱者生之徒
【77】损有余补不足
【78】柔之胜刚
【79】善瓦解一切怨
【80-1】小国寡民

【80-2】安其居

【81】圣人不积


《道德经》Cico 英文译本 序言 



注:「曼解道德经」已汇总发布到曼谛网站,汇总页面:


https://mindiver.se/ddj-list 




Mindiverse
传播禅/正念/冥想的本质内容,从神经视角阐释内心规律,创始人Cico,融汇科学与人文,洞悉中西方现实,用简单的语言指向内心的真相。曼谛悟思中文网站https://mindiver.s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