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名坐禅?
此法门中,无障无碍,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C:什么是「障」?什么是「碍」?大脑为何有那么多的障碍?障碍的源泉是哪里?
障碍来自于整个大脑有无尽的想法,无数的想法的活动,无数的冲动,各种相、想法的滞留带来各种各样的反应。
大脑总是困在各种各样的反应中,各种各样的思维套路中。大脑不通透,大脑有各种的压抑、冲突、矛盾,这些都是障碍。
那这里所说的「坐禅」,无论是什么词语,旨在说大脑能否没有障碍,能否走出一切障碍?
这个「善恶」,要去正确地理解它。真正的善,没有反义词;真正的善,不跟恶相对。大脑能够超越善与恶的对立,大脑才可以真正地发现、触碰善。倘若大脑总是被想法的活动所困,纠缠于各种的善与恶、是与非——各种想法的活动,那这样一个状态本身不善。
能够看到各种对立的本质,各种善恶的本质,理解、看清,都是想法的活动、各种的念头、各种的冲动、各种的思维回路,那大脑自然不再被这些意识的假象所困。
无论是善,无论是恶,无论是好,无论是坏,无论是高尚还是卑鄙,都是想法的活动。所以,理解这些,能够看到这些的本质,大脑自然不再因此随便起念。
大脑不被这些想法的移动、想法的活动所困,大脑自然能够看到自己原本真实的状态。所以,「内见(jiàn)自性不动,名为禅」;或者「内见(xiàn)自性不动,名为禅」。
大脑能够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意味着大脑能够放下想法,不被想法所困。否则大脑就困惑,因为想法总在飘摇、总在波动。能够看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状态,叫做「自性」,那这个是不可撼动的东西,那这就是「禅」。
问:Cico,怎么理解这个「外」和「内」?之前你提过一个「内外无别」,那怎么理解这里的「外」和「内」?
C:「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内外即刻产生了分别、对立,那这时候,大脑就出现这个观察者,这个“我”的角色——这个“我”在,大脑一定乱。
有了“我”,就有了中心;“我”就是内,跟“我”相对就是外,你看,这就是分裂,大脑混乱不堪。
「心即不乱」意味着外离相,心不乱,也就是说,这个观察者没有了,观察者没有,意味着内外没有分别,内外是一致的,是一体的。
所以你看,只要大脑着相,就会产生内外之别;大脑不着相、离相,内外之别的这个界限自然消融,这个“我”不在了。
何名禅定?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C:你看,这些文字,再次指向了「内外无别」,否则外部事物的变化,就会引起内心想法的扰动。
「离相」意味着大脑没有任何相的滞留,大脑不再困在各种的思维套路中,能够看清各种思维套路本身,大脑就走出一切的相。
相不滞着,那整个大脑自然通透;通透意味着清晰,意味着秩序,那自然是不乱。
但大脑一旦着相,意味着各种的思维套路转起来,相滞留;那相一滞留啊,大脑就被困在各种对相的反应中,就出问题了,对吧?大脑就乱了。
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是有烦恼,因为大脑总是在着相。大脑积攒了无数的思维套路、思维回路、各种的相,可谓是负担累累。
那一个人能否让大脑完全走出所有的负担,也就是离开所有的相,相不再滞留,那大脑自然恢复秩序,「心即不乱」。
C:当大脑起心动念的时候,大脑需要观察,要看到整个想法的移动,才可以不被想法的内容带跑。
这样一个观察,这样一个感知,这样一个觉察,意味着大脑总是能够看到自己原本的状态,因为没有被想法困住嘛。
因为没有被想法困住,所以不乱,所以「自见本性清净」。那大脑这么做,本身就是「自修自行」,能够这么做,也自然是「自成佛道」。你不需要跟任何人学习,你不需要去跟随任何的门派、法门,这个也不需要叫做佛教。什么也不需要,没有名字。
这一切来自于一个人果断地心行、透彻地观察、勤奋地行动,那一切自然发生。
问:好,为什么要解读这段话呢?也是有同行者说,这段话其实就在指向禅的本质,或者说是真正的冥想。此刻整体回看这段话,Cico有什么要分享的吗?
C:就是一个人要清空,能够致力于让大脑清空这个意识活动。清空意味着离相,让大脑走出一切负担。
能够离相,大脑才可以真正地观察,自由地观察,才可以发现、看到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也只有这样,大脑才可以真正地发现和触碰什么是善。
问:好,那咱们就解读到这。
C: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