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小伙伴日常在买咖啡豆的渠道多半都来自网购,毕竟通过跨越区域的方式,你可以喝到全球各地烘焙商所出品的豆子,这种“云探店”的方式,以豆子为媒介,你除了可以感知不同咖啡种植区域风土所带来的特有风味,也能感受到一家烘焙商对于这一区域种植的咖啡风味表达方式,这是一个“咖啡人接力”的过程,你总能从中去汲取并感知最后的精华,我觉得这是一场令人震撼的“全球化运动”,甚至我都为自己每一天喝咖啡可以参与到这一运动中来而感到骄傲。
什么是“拼配豆”?
我们日常在选择咖啡的时候,通常会以美式、拿铁等这类意式咖啡为主,在意式咖啡中又以拼配豆为主,其实“拼配”这个词汇不单纯在咖啡行业,在茶饮里面也有拼配茶的概念。所以有时我们点的一杯意式咖啡,当中有SOE(单一产地)的豆子,也有就是用拼配豆子组合而成的。简单来说,拼配豆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多个产区,相同或不同豆种及处理法,经过按照一定比例的生拼或熟拼而成的咖啡豆。
我个人觉得优秀的拼配豆,会发挥出不同产区各自的风味优势,从而形成彼此风味互补的依存关系,让风味丰富度和层次感更强。传统意义上,我们提及拼配豆,似乎想到的就是用来做意式咖啡,总觉得它们缺乏单品咖啡的纯正风味,但其实也有不少拼配豆是兼顾意式和手冲的,所以应用面多少,不是拼配本身的问题,核心还是如何拼,怎么烘的问题。
想要获得一款优秀的拼配咖啡豆,烘豆师必须事前了解各个大产区的风味侧重以及不同豆种之间在烘焙中所存在的特性,来衡量是采取熟拼还是生拼,同时定出风味基调、中调和尾调,所谓熟拼就是各自烘焙好后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而生拼则是在烘焙之前就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好的生豆进行统一烘焙。
前后差异所遵循的原则,简单来说会看不同产区咖啡豆的大小或密度不同,那么他们在烘焙时如果生拼烘焙,则可能导致烘焙不均匀,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会分开独立烘焙,然后再进行拼配。反之,如果所要拼配的目标咖啡生豆密度和豆型大小都差不多,则可以确定一个生拼比例,然后创造一个统一的烘焙曲线,再来进行烘焙。
不过就实操层面来讲,生拼并不多见,大多都还是采取熟拼方式,因为生拼会有一定的瑕疵风险,只要豆子的大小、品种、地区甚至加工方法的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套烘焙曲线,则可能存在烘焙瑕疵的问题(烘焙不足或者烘焙过度)。而生拼最大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省时省力,一次可以混合出很多烘焙批次的生豆,而后就是连续烘焙即可。基本上可以控制每次混合的批量大小,同时生拼方式还可以促进豆子在烘焙过程中,风味可以进行交织互换,吸收对方的味道和香气。
选择拼配咖啡所要关注的核心信息有哪些?
我们在日常选购意式拼配咖啡豆的时候,需要关注烘焙度和拼配豆中所组合的咖啡产地和介绍。关注这两点是直接决定你所买到的豆子会不会是你想要的风味,当然这也有赖于自己对这二者信息与结论对应关系的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否则即便你看到了,也无法建立关联关系。这里的对应关系我们不需要记忆得太复杂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就足够了。
烘焙度是选购一款豆子是否会是你所喜欢类型的核心要素之一,简单来说,如果你喜欢干净清爽、花果香气和较为明亮活泼果酸气质的豆子,那么就选择浅烘焙;如果你喜欢高甜均衡又带有苦醇香浓口感的,那就选择中深烘焙或深烘焙。虽然这过程中还和你用何种器具冲煮有着直接关系,但不同烘焙度的风味趋向性是要大体概念是一致的。不同店家的烘焙度的描述,现在大体也是两种,一个就是直接标识是浅还是深,还有一个就是通过Agtron粉值来表达。
此外要关注的就是产区介绍,这个信息是搭配前者烘焙度来的,烘焙度+豆子的产区+处理法这个组合信息,基本上可以帮助你锁定这款咖啡的风味情况了,所以这还需要你了解不同咖啡生产国各自的风味特点,甚至对于不同知名咖啡庄园和不同处理法之间的风味差异特点,这些都需要平时去掌握的重要信息。建议大家可以通过烘焙度+豆子的产区+处理法这个组合信息来作为筛选一款拼配咖啡是否符合你的味蕾喜好,主要原因:
首先,咖啡生豆不同烘焙程度会一定程度上决定风味强弱,烘焙时间越久,豆子的味道就越苦;酸度则相反,烘焙的时间越长,咖啡的酸性就越低。
其次,咖啡作为农作物之一,它也会因不同咖啡产区而产生不同风味特色,土壤中的矿物质含量、海拔高度、当地气候条件等都会极大影响咖啡种植以及咖啡豆的质量。
最后,不同咖啡处理法可能会对不同产区风土特质带来的原本风味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因此,后期良好的加工和处理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
简单来说,咖啡生产地大部分分布在赤道南北回归线之间,即热带或亚热带赤道以北25°及赤道以南30°。年平均气温在16-25℃之间、无霜降,降雨量在1600-2000毫米的地区,正因为这样,所以也就形成了“世界咖啡带”。在这里涵盖了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等全球咖啡产区,不同产区之间会有各自风味特色。
例如:非洲产区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生产国,他们的豆子带有明显的水果香(类似柑橘、莓果一类)和优雅的果酸,在浅烘焙时明亮的果香及果酸像水果茶,可见其独特的风味;中美洲产区的风味特点以酸度柔和、干净度高和中等醇厚度为主要特色,代表性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都带有复杂多变的风味,酸质柔和且风味平衡,而比较特别的危地马拉产区的豆子又会更明显感受到丰富的层次感,还可能带有香料或烟熏等味道。
南美洲的咖啡豆算是各种常见拼配豆中的“中流砥柱”,承载着一款拼配豆的风味主基调的作用,整体南美洲咖啡豆的风味特点主要包括均衡的口感、适中的酸度和丰富的香气,这当中又以巴西和哥伦比亚最具代表性,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占全球咖啡产量的三分之一。巴西咖啡的酸度较低,口感滑顺,带有淡淡的青草芳香和坚果、巧克力的香气;哥伦比亚咖啡以其均衡的酸度和甜度著称,而且哥伦比亚当地水资源很发达,多半是水洗处理法为主,最终呈现的豆子风味干净度很好,也会在拼配中充当干净稳定和平衡整体风味适口性的作用。
亚洲咖啡豆的风味特点主要以浓厚圆润口感、甜味强烈,但香气与明亮度略显平淡,同时可能会伴随一些香料与泥土味。其中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云南咖啡会比较常见于出现在拼配豆当中,印尼的咖啡豆香味浓厚而酸度低,略带中药及泥土的味道,云南咖啡口感均衡,具有焦糖、坚果和柔和的果酸。通常它们在拼配中是起到放大风味扎实饱满的程度,以求得风味纵深感强。
那么另外一个关注的就是处理法了,咖啡生豆常见处理法包括:日晒、水洗、蜜处理等,日晒处理法是通过自然干燥整颗咖啡果实来实现,保留了咖啡豆的天然风味。这种处理法通常具有浓郁的风味和醇厚的口感,散发出甜美的花果香气,适合不喜欢太酸太苦的咖啡爱好者;水洗处理法通过发酵去除果皮和果肉,使得咖啡豆的干净度和酸味更为突出,通常带有明亮的酸味和果香,优雅上扬的果酸会呈现令人口舌生津的果汁感,也是非常愉悦的味蕾体验;蜜处理,看这个名字就觉得它一定很甜对不对?事实上,蜜处理升级版的日晒,保留了果胶层进行日晒,这种处理方法的咖啡豆风味均衡,酸甜协调,整体醇厚度也会比较扎实,适口性很强,适合绝大多数风味喜好的人们。
此时,也许又有小伙伴问了,那商品描述里不是有风味卡片吗?我直接看描述里的风味卡片,不是更直接吗?写着我爱喝的味道,那就是我可以买的呀。话听起来似乎没错,但我不建议大家过于依赖风味描述,一方面风味品鉴是私人化的事情,店家写出来的不意味着你自己就能冲出来,不要把风味描述看得太神圣和定死的逻辑,它只是一个标签罢了;另一方面自己去探索风味才是咖啡品鉴的乐趣所在,通过更为系统化了解熟悉不同产区处理法和豆子特性,然后经过亲身体验,你会得到更符合自己正确选择的那个答案。
推荐几个国内优秀烘焙商的意式拼配咖啡,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选项
①传统黑巧克力、坚果等风味为主调的意式拼配
明谦出品「教父」深烘焙意式拼配:
这款教父拼配是哥伦比亚+云南+印尼的三款水洗豆子的深烘焙,其实任何一款拼配方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不同的烘焙度和风味演绎,在比例和豆种的选择上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教父拼配在捕捉风味方面,会针对拼配方案做迭代升级。这款豆子做出的浓缩中坚果和巧克力的组合达到一种极度舒适的平衡感,入口还有比较清晰果酸,同时伴随肉桂、热红酒一类的香料杂糅在一起的复杂风味,最后一抹焦糖真的舒服。在热奶咖的状态之下,呈现的风味均衡性更好,可以感受到有坚果、巧克力的风味,同时在牛乳的配合之下,呈现的焦糖甜感特别的干净。
lio islet出品的中深烘「深渊拼配」:
这款豆子是哥伦比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危地马拉的全水洗组合(具体比例是1:2:1),单纯看这个拼配方式,你大体可以看到三支豆子的优势互补,首先危地马拉的风味特征就具有果酸香、莓香、柑橘香,以及水果和巧克力的甜感,尾韵带有烟熏味,而哥伦比亚的豆子又多以水洗为主,干净度是其优势,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几乎是近几年拼配中充当“稳定器和均衡器”的法宝,很多烘豆师都喜欢用它来作为平衡调味的那支豆子,所以你可以通过拼配方式去探寻其风味趋向性以及烘焙者想要表达的内容。
此外,这款豆子在干香的时候,你就能感受到危地马拉那种美洲野性中带着妩媚的感觉,有浓郁的黑巧、莓果交织在一起的香气。浓缩出品的油脂很丰盈,我觉得出来的湿香部分真的很漂亮,能感受到入口是带有比较明亮的果酸,同时坚果浓郁的气息让二者交融在一起,尾段的苦醇会带出很浓郁的焦糖甜,明亮的酸质让这杯浓缩瞬间打开你的味蕾,无比清醒,哈哈!
SoftPillow烘焙出品的「饼干罐」深烘意式拼配:
这款豆子的拼配方式比较特别,是巴西+哥伦比亚+坦桑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四支日晒和水洗豆子的拼配混合,看这个阵容倒是让我觉得其背后想要传递的风味是有些巧思的。首先巴西和哥伦比亚,前者日晒、后者水洗之间的搭配是蛮多线下咖啡馆拼配的常规基调操作,这样几乎确定了一种传统坚果黑巧的定调作用,而坦桑尼亚会把平淡之味带出一种新的层次感,让你的豆子干净度和风味显性度变得带有纵深感,而巴布亚新几内亚又是一支“超级稳定平衡”的豆子,它可以帮助调整最后呈现的均衡度与body的整体感知。
这款豆子在打开豆袋的时候,就能闻到带有黑巧和那种挂糖霜的传统饼干味道,真的还蛮有儿时回忆杀的感觉,同时还有坚果的香气。这种风味在浓缩咖啡萃取出的那一刻就得到了一种极致发挥,我还真的有被这支豆子的浓缩所惊喜到了,因为当你觉得给到自己会是已知的结果,但却能让你在入口瞬间先喝到的是莓果的风味,是还蛮果香调的,随后才会带来巧克力、坚果和焦糖的风味,每一口都是很饱满,可整体均衡性都很棒,给予扎实的body又兼具适口性,这一点的平衡拿捏真的让人叫绝了。
②以平衡感佳,注重甜感表达的意式拼配
咖啡如光LUMOS烘焙出品的「光拼配」:
这款意式拼配是35%水洗哥伦比亚+35%水洗危地马拉+30%日晒埃塞,其实单看这个配方,似乎也不属于少见的组合,可我偏偏在这支豆子里喝到了“黄金比例”的风味表达,不管是浓缩、黑咖还是奶咖,都呈现极度均衡高甜的口感。官方给出的是这款属于中深烘焙,但我觉得它一点都不深,浓缩整体的油脂感很丰盈,入口就是极其干净且均衡的口感,黄糖一般的高度甜感。这款豆子在美式里会把浓缩的风味做了一种延展,这种延展会使得你把此前均衡的口感变得更细分化,可以逐步体会到一些风味更为细腻的层次感了。会喝到果脯、坚果、巧克力和焦糖的风味,整体依然是很均衡高甜的特质。
PAGELAB佩植烘焙出品的「纽约曲奇意式拼配」:
这款是比较常规的意式拼配,危地马拉+巴西+埃塞的中深烘焙,豆子本身会带出一种奶油花生和巧克力的味道,就是这种巧克力是伴随一种丝丝香甜感,并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深烘焙所带出的清苦调。第一感受适口性很不错,伴随浓郁的坚果香气和中后段焦糖的甜感,油脂也是相当丰盈,你甚至都无法在初期品尝到巧克力的苦,就是那种苦与甜已经完美均衡在一起,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快饮一口闷浓缩的人,那这款豆子还真的蛮不错。
宁波河汉咖啡烘焙出品的「桂花拼配」:
这款豆子虽说是拼配,但当中的两支豆子都是来自哥伦比亚,分别由30%的哥伦比亚玫瑰谷(双重厌氧酵素水洗)和70%的哥伦比亚蕙兰(水洗)拼配而成,整体属于中度烘焙。打开豆袋你可以闻到很让人有幸福感的一种甜香,是那种麦芽糖般的甜香。丝毫不觉得这竟然是水洗豆为主的豆子,甜香的气息瞬间让人觉得,这款就好适合做奶咖吧。豆子研磨之后的干香变得更加的具象,带有些许糖桂花的风味,同时还伴随有一点点橘子奶糖的风味,甜香很吸引人。萃取的油脂还是蛮不错的,入口的酸质真的好明亮啊,对啊,这才是水洗豆该有的感觉,哈哈。入口真的是好明亮的柑橘调的果酸,会让你瞬间口舌生津的感觉。中后段就开始逐渐变得柔和起来,会显现一些枫糖般的甜。
③主打明亮果酸与花果香气浓郁的意式拼配
MARUS马路咖啡烘焙出品的「斑马线意式拼配」:
这款意式拼配是全部采用非洲产区高密度生豆混合,包括日晒埃塞、水洗埃塞以及水洗肯尼亚。类似这种中浅烘焙的豆子养豆期差不多就是一周左右,非洲豆子的风味复杂度是最具魅力的,你能在这咖啡粉中闻到莓果、柑橘和小百花的味道,就是真的超级埃塞的香气。萃取出的浓缩咖啡有一点紫罗兰花香调在里面,同时伴随柑橘、柠檬一般明亮的酸质,这款浓缩喝起来,我觉得它是偏酸的,温度稍有下降,酸质会更加明亮。此外,在萃取的时候也可以考虑整体粉液比在1:2或1:2.5的方式来萃取,如果20克的咖啡粉,萃取到40克的浓缩,我觉得也是不错的。
这款豆子在美式里的整体风味表达在前半段会觉得有一些果茶,全程的茶感都是比较明显的,不过等到中后段的时候会生发一种类似大麦茶的风味了,就是那种果子里的枫糖调会在长萃取后通过美式的形式把风味延展性拉开,拉开之后细节风味就会开始被感知更明显,其实后段的body里一些烘焙带来的麦香与甜苦杂糅一起的风味出来,会让美式变得风味深沉起来,反而没有那么明亮的酸质了。
宁波回旋曲出品「甜蜜随想曲意式拼配」:
这款豆子是由巴西+哥伦比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组合而成,大家千万不要低估巴布亚新几内亚豆子在拼配中的作用,它真的是把巴西的坚果黑巧以及哥伦比亚的干净果酸之间达成一种平衡,所以这三者合作配合得好的话,就好比“铁三角”一般,真心是闭眼萃都能好喝。这款豆子整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油脂饱满丰盈,香气四溢,不管是奶咖还是黑咖,在口感上都能感受到圆润顺滑和醇厚的触感。基本上你做了两三杯咖啡,这满屋子就充满了咖啡香气,那简直是最美妙的香氛了。
这款豆子我强烈建议那些平时不敢触碰直接喝浓缩的小伙伴,也做来试试,因为适口感真的太棒了。而且这是我所喝过的浓缩咖啡里,风味展现丰富度很棒的。这款豆子研磨之后的干香就充满白巧克力和高甜的莓果气息,这款豆子其实已经属于深烘焙了,但即便在深烘里面它整体风味呈现醇厚里还带着清晰干净。
牛小咖出品「MUMAMOO瑰瑰牛」埃塞瑰夏\原生种意式拼配:
这款意式拼配是一支中浅烘焙豆子,豆子都是来自埃塞,是埃塞日晒瑰夏和埃塞水洗耶加雪啡原生种的拼配,这种“亮晶晶”的拼配组合方式,感觉读出来这个配方,我都在条件反射口舌生津了。豆子研磨后的干香带有特别浓郁的柑橘风味,出品浓缩的湿香中带有小白花香气,入口这杨桃一般上扬炸裂的酸质,直冲天灵盖啊,同时伴随桃形李的风味,可能是酸质上扬之后的生津作用吧,好处就是每一口的尾段蜜香一般的回甜还是蛮不错的。而在热美式的出品方式中,热度让酸质上扬变缓,出品后的感觉果然更偏向均衡性,干净醇厚,入口有乌梅和一点爆米花一样的风味,同时伴随一些焦糖甜感,干净度还是很棒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