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顺德区跨学科主题说课比赛——《曹冲称象》

教育   2024-07-22 13:01   广东  


刘丹 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任教顺德区容桂实验学校。在教学中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进行探究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使学生乐学、爱学。撰写的多篇论文曾在顺德区获奖;2023年荣获容桂街道教坛新秀,2022年荣获容桂街道教学能手大赛特等奖,2021年荣获容桂街道三年级说课比赛一等奖,参加容桂街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暨最美板书设计评比活动荣获一等奖。




《曹冲称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曹冲称象》

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1.说课标

曹冲称象是我国经典的历史故事,也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在2022版课标中,以此为主题式学习名称,属于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课标对该主题的学业和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要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遵循为理解而学,为学科而学的理念,以真实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强化数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2.说主题

本次主题学习的内容属于度量范畴,整合语文、科学等学科内容。借助“曹冲称象”初步建立等量代换的表征,通过掂、估、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明确“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单位,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量感,发展数学思维。本节课依托质量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对曹冲称象的主题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从而解决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基于大单元视角,我将本次主题活动分为5课时进行研究,一起来称象作为本课时的研究内容。

3.说学情

在研读课标及教材的同时,我认真分析学情

(已有知识基础)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物体轻重的问题,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了重力与浮力的关系。

2.学习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在科学课上认识了测量工具天平,能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本课学习。

问题:1.然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可视,相较而言更加抽象。

2.对于称象的原理,也很难从数学的角度加以解析,用语言你说明船所起到“等量代换”的作用。

4.说目标及重难点

我以数学为本位,结合主题活动的特点,融合语文、科学学科,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数学:1、通过梳理曹冲称象的步骤,理解基本原理,感悟等量代换的思想。

2、在模拟“曹冲称象”的实验中,体验度量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等量代换进行推理计算,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学习曹冲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品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合作意识。

科学:科学课学习了正确使用天平,为本主题活动模拟实验积累了经验。

语文:二年级语文课文《曹冲称象》的学习为本主题活动模拟实验提供了方法的支撑。

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针对具体问题与他人合作制定并实施称重的实践方案,感知误差的合理存在,感悟等量的概念。

难点:掌握理解曹冲称象的基本原理,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我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模拟称象的实验与无称测量教学环节,突出重点。通过深度挖掘“称象”的过程,将数学知识与称重实验紧密联系起来,突破难点。

5.说资源

为了支持学生开展本课时跨学科主题学习,需让学生了解“曹冲称象”的故事,能运用其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等量代换的任务问题支架,借助文本、动画展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同时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模拟实验的资源路径支架,引导学生将曹冲称象中的数学思想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的思维优化支架。

6.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说我的教学,“曹冲称象”的基本原理是等量的等量相等,学生在活动中要理解并尝试运用这一原理进行推理,知道常见的数量关系“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学习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识。这些“原理”在小学阶段很难让学生脱离具体情境进行抽象理解,需要借助真实情境,在操作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这也是本课时要通过主题活动开展的原因。

为此,我将通过让学生走进经典故事,阅读文本,对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用凑整法计算大象的重量和如何称黑皮冬瓜的质量系列活动展开我的教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教学环节可以概括为以上4个环节:

环节一:重温经典  感悟数学思想

首先和学生一起走进经典故事——曹冲称象。同学们在二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已经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个故事,请你阅读文本,观看动画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古代大象难称量?

2、曹冲是怎样称出了大象的质量?

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比较官员和曹冲的称象方法,体会曹冲的智慧。紧接着启发学生由语文阅读走向数学思考,探索称象的原理。体现了语文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这是本节课亮点之一

这节课,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进而引出课题。对于这个故事,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这头象有多重?

接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起梳理称象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学生汇报呈现称象的方法和步骤,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

我顺势课件出示当时称重的记录:请大家快速算一算石头有多重?合多少吨?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预设:(出现不同的算法)

意图:我将引导学生调换数字的位置,使用凑整的方法来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师问:现在,你知道大家有多重?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生发现,在称象的过程中,用石头代替大象,船下沉的标记线相同。石头的总质量就是大象的质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等量代换(也就是等量的等量相等);

我继续追问:这样称重,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生:将难以测量的大象转化为质量相等的很多小的石头,方便称量。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把每次称的石头的质量相加,得到了一大堆石头的质量总和,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

意图: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度量庞然大物的质量时的策略,理解表达两个基本事实,感受古人的聪明和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环节二:模拟称象  寻找称量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增加对“量”的把握,体会到把无法度量的物体转化成可度量物体的价值,我结合劳动教育课程与学生共同开展了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伊始,插播视频。(放视频)

同学们,接下来请你利用以下材料,称一称冬瓜有多重?活动要求如下:

问题引领,感悟数学思想。学生自主整理实验步骤后,交流汇报,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学生发现,在称冬瓜的过程中,可以把水槽看作河面,箱子看作船,此时冬瓜好比大象,先把冬瓜平放入箱子里,等待水面平稳,做好标记,然后把冬瓜拿出来,放入容易测量的材料!预设学生会有以下称量方法:

我顺势小结:在“模拟实验”中,我们根据“等量的等量相等”和“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测出了冬瓜的质量。

意图: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书本回归生活,从“做中学”感受数学的乐趣,通过模拟实验测量常见的物体质量,在实验操作和计算推理中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测量物体质量的经验,使本节数学课更有数学味。

我结合本土特色,深挖劳动教育中的立德树人理念,激发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处。

环节三:无称测量 助力发展量感

曹冲称象借助船作为秤,如果不提供称量工具,你有办法得到这些物品的质量吗?组织小组合作完成并填写表格。

展示汇报时:学生可能汇报根据1袋盐、1包面粉标签上有质量标识,把他们做称量工具,掂一掂,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为验证估测结果的准确性,组织学生使用天平进行称量并反思估测的结果与方法。

意图:本环节,借助把已经称量好的物品作为称量工具,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体会误差,丰富并发展量感。

环节四:反思评价 布置实践作业

在模拟称象称冬瓜的质量实验中,我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在学生经历了无称测量体验后,进行本节课总结;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给学生正向、积极的影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遵循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原则。

为了把课内学习与思考运用拓展课外实践中,设计以下作业:

自选作业1:曹冲称象我来画,预设学生通过数学漫画的形式呈现曹冲称象的过程;

自选作业2:称一称1颗冬瓜子有多重?

意图:通过“画”和思考如何称较小 的物体的质量,让学生再次回顾曹冲称象的原理,在故事里遇见数学,启发学生遇事要善于思考,勇于变通,运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您的聆听!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