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请注意!11月起,基本养老金或迎“重算补发”!但别陷入这3大误区,早了解!

民生   2024-11-09 17:01   河南  

导读
在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对于超90%的退休人员而言,养老金是其保障晚年生活和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一大前提,更是反映经济保障能力强弱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参考指标。

通常情况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越高,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待遇水平越低,则意味着退休人员的经济保障能力越弱,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也可能会无从谈起。

从这个角度而言,每一位企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及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者其实都应当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待遇激励机制来提高自身的养老金水平。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根据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以正常退休为前提)若想要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通常需满足2个前提条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和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①最低缴费年限:现阶段,国家政策规定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

②法定退休年龄:目前,男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为55/50周岁。

也就是说,只有同时符合这2项前提条件的参保职工才能依法、依规办理退休手续,并自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并且,参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两项政策文件我们不难得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通常是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两部分待遇分别对应的计发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

另外,对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建立个人缴费制度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且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根据政策规定,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外,还会依据其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给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待遇作为补偿。

其中,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如上所述,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公式则为:

过渡性养老金=参保职工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当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

这也就是说,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其实是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若有)3部分组成,且均遵循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和晚退多得的待遇激励机制。

养老金水平高低,由哪些因素决定?

由上述基本养老金待遇的组成及分别对应的计发公式,我们不难看出,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受到职工本人缴费金额、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年龄与退休年度待遇领取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来看,可以如下作为参考:

①缴费金额:按照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累计参保缴费金额的多少往往是由缴费基数和实际缴费年限共同来决定,且通常表现为缴费基数越高,则累计参保缴费金额越多。

②缴费年限:累计缴费年限包括实际参保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这其中,退休人员是否享有视同缴费年限对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影响较大,每多缴费1年,养老金计发提高1%。

③退休年龄:退休年龄所对应的计发月数是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水平高低的一项关键因素。通常表现为,退休年龄越早,计发月数越大;退休年龄越晚,则对应的计发月数越小。

④计发基数:不同地区社保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不同,且通常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越高的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越大。

什么是“重算补发”?

据悉,自2022年起,不少省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过渡到全省上一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即以上一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作为当年度新增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基数。并且,计发基数越高,则养老金越多。

不过,截止到目前,也有相当一部分省份仍会以当地上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作为确定养老金待遇计发基数的依据。而且,由于计发基数公布时间相对较晚的原因,各地人社部门在测算新增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时往往会以上一个年度的计发基数作为依据并预发基本养老金。然而,由于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每年都在不断上涨,又往往导致新增退休人员的预发基本养老金与实际应发基本养老金之间存在差额。所以,为了确保新增退休人员享受到合理且公平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待新的计发基数公布之后,便需要对基本养老金进行重新核算,然后一次性补发差额,这一重新核算待遇和补发的过程通常被称作为养老金重算补发。

多地公布2023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

以2024年为例,自步入8月份以来,全国不少省市的统计部门相继公布了当地2023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并以此数据来确定2024年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和计发基数。比如10月12日浙江省人社局等5部门便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2024年社会保险有关基数的通知》,其中明确了浙江省2024年度社保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标准和2024年的待遇计发基数。

11月起,基本养老金或迎“重算补发”

另外,各地在统计部门公布2023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数据之后,便会由人社部门确定2024年社保待遇的计发基数。按照往年的惯例来看,当年度社保待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公布的时间多集中每年的11或者12月份。这也就是说,待新的计发基数公布之后,自11月起,各省市的人社部门将会对新增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进行重算核算和补发。

根据上文提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涉及到重新核定和补发的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具体的待遇补发额计算公式可参考如下所示:

基础养老金待遇补发差额=(2024年计发基数-2023年计发基数)×(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根据新增退休人员退休时间确定的应补发月数之和

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补发差额=(2024年计发基数-2023年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过渡系数×根据新增退休人员退休时间确定的应补发月数之和

然后将基础养老金待遇补发差额和过渡性养老金待遇补发差额相加即可得出总计补发金额。

退休人员请注意:千万别陷入这3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所有退休人员都将进行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重算补发

涉及到基本养老金待遇重新核算和补发的,往往只有当年1月1日及之后且新的计发基数公布之前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比如以2024年为例,涉及到基本养老金重算和补发差额的通常为2024年1月1日及之后退休且待遇领取地计发基数公布之前的退休人员,在2023年12月31日之前退休且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已经进行调整,不在重核范围内。

第二个误区: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3%,那么重算补发也是涨3%

调整增发和重算补发虽然都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但两者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调整增发一般指的是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上涨而需要补发的金额,能够使待遇水平有所提升;后者重算补发的差额则属于新增退休人员实际应得的,不会提高待遇。而且,调整增发额的计算公式和重算补发额的计算公式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于这一点大家千万不要搞混淆了。另外,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上涨比例为3%,但却并不意味着重算补发也会涨3%,根据待遇补发差额的计算公式我们不难看出,新增退休人员实际能一次性补发多少钱更多还是取决于当地计发基数的上涨幅度以及个人的实际缴费情况。

第三个误区: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定比体制外的企业退休职工补发的多

根据现行政策,无论是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还是体制外的企业退休职工,只要属于新增退休人员,基本都会涉及到待遇的重新核算和补发。但是,这却并不代表着体制内就一定比体制外补发的金额多,如上所述主要还是取决于待遇领取社保待遇计发基数的上涨幅度以及退休人员自身的参保情况。所以,这跟退休人员的类型没有关系,也别陷入这个误区。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不同年度全口径社平工资水平在不断变化,所以为了确保新增退休人员享受到公平且合理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各地的人社部门或者社保经办机构在当地公布当年度的最新计发基数之后往往会统一部署基本养老金的重新核算和补发工作,并将这笔差额一次性补发给退休人员。不过,也恰如上文当中所提到的,对于基本养老金待遇的重算和补发,大家也一定要多多了解社保政策,千万不要把相关概念搞混淆了。

以上便是本文要介绍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感谢您的支持!

惠农小帮手
惠农小帮手,你身边的致富小能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