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顺德区跨学科主题说课比赛——跨学科理念下主题《水是生命之源》

教育   2024-08-16 06:09   广东  

王淘怡,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教龄4年。曾获2022禅城区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北滘镇“最美板书”设计大赛一等奖、2023北滘镇新课标大赛团队一等奖、个人最佳风采奖、顺德区2023创新作业设计评比大赛二等奖。

热爱数学教学工作,教学风格突出,以“用有趣的课堂培养有趣的灵魂”的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水是生命之源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说研究】

一、说课标

2022版新课标发布以来,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地位更加突出了,从以往的3+1的组织关系中的1,变为与其他三大领域并驾齐驱。同时这也向一线教师提出新的要求,设计综合与实践领域时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以跨学科项目学习为主,凸显跨学科特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今天,我将以项目式学习《水是生命之源》进行说课,浅谈我在新课标指导下的实践,将从说研究和说教学两部分展开。

新课标对《水是生命之源》这一项目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如下:

内容要求:调查了解生活中人们使用淡水的习惯及用量,结合淡水资源分布、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城市生活用水的处理等信息,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制订校园或家庭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业要求:能合作设计生活中用水情况的调查方案,并展开调查,在调查中进一步优化方案;会查找与淡水资源相关的资料,从资料和实地走访中筛选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应用意识;根据问题解决中的发现和收获,制订节水方案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水资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说主题

依据教学提示,我做以上课时内容安排,共设计6学时的长程学习(包括校内+校外)。

1课时,我将带领学生在跨数学和地理的跨学科背景下,了解水资源分布、储备情况,引导学生用统计相关知识表示水资源分布特点。

2课时,我将指导学生调查生活中人们的用水习惯及用水量,结合数学和语文知识,撰写调查报告。

3-4课时,我将创新性地邀请科学老师走进数学课堂,指导学生设计和操作滴水实验,以及设计节水工具。

5-6课时,我将指导学生制定校园节水方案,并切实开展行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说教学部分,我将重点讲解第三课时滴水实验。对比各版本教材,本项目分别对应现有教材北师版四年级,北京版五年级,人教版六年级,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一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也就是5-6年级。

众所周知,我们身边存在许多浪费水的现象,而又我国是淡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同时,这一项目综合性较强,可以让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综合发展各学科能力。

三、说学情

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我进行谈话同时结合学生知识储备确定共性学情。

为了解个性学情,我设计如下两个问题:

其中,在估算问题中,学生答案较为分散,说明学生对于水龙头一天的滴水量较陌生,反映出学生的量感和数感有待进一步加强。而在是否做过科学实验的问题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做过2次以上的科学实验,有一定的科学实验经验。

四、说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升综合运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2.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感知一年浪费的水到底有多少,进一步发展数感、量感,形成数据意识,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在学习中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形成环保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说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难点:让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感知一年浪费的水到底有多少,进一步发展数感、量感,形成数据意识。

六、说资源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我准备如下的教学资源:

【说教学】

一、说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标对本学习主题的要求,我创造性处理教材,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以实验作为跨学科联结点,力求通过层层的教学环节,把学生带入卷入项目学习,让学生跨、悟、育于项目学习。同时整体设计全程评价体系,重要教学环节设计特殊激励评价机制,以达到教学评一致性。

二、说教学过程

1.回顾调研,聚焦问题

首先我带领学生回顾以往课时中有关水资源情况的调研结果,让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再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浪费水的现象,并启发学生提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大约会浪费多少水”这一问题,从而聚焦核心问题。

2.梳理问题,渗透思维

我启发学生思考:“想要知道会浪费多少水,真的让水龙头滴1年吗?那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我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进行汇报。

我预设,有的学生会说可以让水龙头滴一天,或滴一小时,或滴一分钟。

对于以上回答,我都予以肯定,并且积极引导,“你们的思维真敏捷,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那就是把一年这么长的时间转化为较短的时间。像这样的方法,我们叫做转化。”

进而在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讨论中明确,可以先得出一分钟的滴水量。而这怎么得出呢?我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得,进而明确我们要进行滴水实验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实验化,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思维。

3.动手实验,实验中学

在实验环节,我将和科学老师共同执教,力求把数学课堂和科学实验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实验前,我们将共同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单。并将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分组实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龙头获模拟未拧紧的水龙头进行实验。我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实验过程,同时关注个别出现问题的小组,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再次实验。

实验后,我请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我预设会有同学说为什么数据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数据大,有的小?

基于以上问题,我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实验过程,每次实验水龙头滴的速度都一样吗?大家选的水龙头都一样吗?进而启发学生要科学看待数据,并总结出数据不一样的原因是因为水龙头滴得快慢不一且实验具有偶然性。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4.分析数据,发展素养

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再次聚焦问题,数据都不一样的情况下,那选择哪一个数呢?意图在让学生在真实的 实验情境中尝试着去处理数据。

我预设将会有一下几种答案,

生:我们求平均数把!

生:我们可以找众数。

生:我们取中位数。

对于以上不同的声音,我组织学生再次讨论,争取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思维,同时启发学生要沟通新旧知识,联系《统计》的相关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在实验情境中平均数更具代表性,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发展数据意识。

接下来根据1分钟平均的滴水量后,组织小组推算。得到1年浪费的水到底有多少后,我将带学生具体感知,这么多的水到底有多少。我设计正向估算和逆向推算两个环节。先是正向估算,我将采取互动式教学,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推算估算,结合矿泉水瓶逐步感知一分钟的滴水量,到十分钟,到半小时,一小时,一天,最后一年的滴水量。把抽象的水变为具体的可视可感知的矿泉水瓶。

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给定资料和数据,鼓励学生推算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描述水的多少。我预设学生会有以下回答,318桶水,1个人喝15年,一个小型游泳池或两辆洒水车。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多重体验下结合正向和逆向推导,让水变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量,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发展数感量感。接下来我顺势进入本节课最后环节。

5.延伸拓展,学科育人

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说过,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我遵循新课标中五育并举的育人要求,结合公益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把课堂从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升华到环保意识、社会责任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

结合本课所学,我给学生课后布置了争做节水大使的3个实践活动,学生可选择性完成,分别是:创新大使(启发学生创新设计节水用具),宣传大使,行动大使。

三、说教学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的评价,更聚焦跨学科素养,覆盖学生知识与用和解决问题的全程,评价细化到教学活动,每个教学活动设置特殊激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注重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通过星级评价表自评,互评和师评。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基于数学,超越数学,立足数学,主动跨界,找准跨学科联结点,以滴水实验作为纽带,建立起数学和各学科在思想和方法上的关联,做到五个维度的跨学科,分别是:项目情境的跨、知识内容的跨、教学形式的跨、评价维度的跨、思维方法的跨,有效突破跨学科重难点,发展学生多学科核心素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


寻求突破 落实素养
提出主张 共同发展

顺德数学之窗
顺德数学之窗致力于数学教学教研,分享教育教学成果,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或单位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