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两天跟一个老同事聊天,他跟我说了件事,让我感触挺深。
他们单位有个快退休的老王,干了30年,一直是普通科员。按理说这种人也没啥好聊的,可老王最近升职了,直接提拔当了副处。你说这事儿多有意思?
我就问老同事:“咋回事啊这是?”
老同事笑了笑说:“你还记得去年他们单位那个副处长出事的事�么?”
我一下就想起来了。那位副处长是空降的,来了没多久就开始搞事情,没几个月就被纪委带走了。
老同事接着说:“老王就是顶了那个位子。你说他这么些年,该得罪的都得罪了,该帮的都帮了,整个单位就属他最稳。领导一合计,干脆让他去当这个副处,反正也快退休了,能兜得住事儿。”
听完这事,我脑子里突然蹦出《资治通鉴》里的一段话:“善潜者不留迹,善藏者不露形”。老王这么多年,不显山不露水,看似平平无奇,可人家懂得藏拙,懂得等待,最后反而成了最稳妥的选择。
说实话,在单位里混,真不是那么容易。太能干,容易得罪人;太老实,容易被欺负;太圆滑,容易被人看透。怎么拿捏这个度,真是门学问。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就栽过跟头。那时候年轻气盛,看谁都不顺眼,干啥都想争第一。有次开会,我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指出领导的方案有问题。你猜咋样?虽然我说的都对,可从那以后,活儿是越来越难干了。
后来我才明白,在单位里,正确不等于正确的表达方式。老王教过我一招,他说:“你要说领导方案有问题,就私下跟领导聊,说自己有点想法,请领导指点。这样既给领导面子,又能把问题解决了。”
还有个事儿特别逗。我们单位有个小张,特别能干,业务能力没得说。可这人太实在了,谁让帮忙都说行,结果答应的事儿经常做不完。慢慢地,大家都不愿意跟他共事了。
老王看不下去,把他叫过去说:“你要学会说不,但不能直接说不。可以说'我先记下来','我看看安排',给自己留个缓冲的余地。”
这些年,我也算是看明白了。在单位里,最怕的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情商不够;最怕的不是做不好事,而是处不好人。
你看那些在单位里待到退休的老同志,哪个不是人精?该说话的时候说话,该闭嘴的时候闭嘴;该出头的时候出头,该躲着的时候躲着。
混到50岁还能不出事,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你得有本事把握住自己的脾气,有本事看清楚形势,有本事在不同领导手底下都能活得下来。
我现在就觉得,在单位里混,就得学会“精准做人”:
说话要留三分余地*做事要留两手准备为人要低调但不卑微办事要稳妥但不拖延*交往要真诚但有距离*
你要说这些听起来像是世故,那我觉得,在单位里,适当的世故就是一种智慧。你不需要去讨好每个人,但起码要学会不得罪人;你不需要事事争先,但起码要保证不出错。
最近我看新闻,好多人都在焦虑35岁职场危机。可我想说的是,在单位里,只要你能稳得住,到了50岁反而是最香的。因为你的经验别人学不来,你的人脉别人接不上,你的沉稳别人比不了。
就像老王,平平淡淡干了30年,最后临退休了反而升职。这不是运气,是他用30年时间换来的平安。
在我看来,能在单位里安安稳稳干到退休,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你不用当多大的官,不用挣多少钱,关键是得让自己活得舒服,让家人过得安心。
这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