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明熙,陪你一起向上生长
拍摄:明熙 时间:2024.9.18 地点:深圳
挣脱习得性无助的根本方法,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导语
听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鱼缸,中间用玻璃隔开,一边是空的,另一边养着一条大鱼。接连几天都没有给鱼喂食。
几天后,在空的一边放进小鱼。饿了几天的大鱼看到小鱼,立刻游过去想吃掉它们。然而大鱼多次被玻璃弹回,最终放弃了尝试。
后来,当隔板被悄悄移走后,即使小鱼在大鱼面前游来游去,大鱼也不再有吃它们的欲望。
看到这则故事时,我蓦然惊觉:挫折带来的惯性,也可以给人以巨大阻力。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条大鱼,在从前经历的种种挫折中逐渐丧失勇气。因为觉得自己永远做不好,所以慢慢扔掉生活的主动权,开始躺平、摆烂。
心理学上认为,当一个经历过反复挑战的人,开始相信他无法控制自己目前的处境时,就会发生习得性无助,放弃做出改变尝试接受自己的命运。
01为什么人一边痛苦,一边摆烂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做过一项叫“习得性无助”的实验。
他把一只狗关进笼子里,防止狗狗逃跑。
只要狗有出逃举动,蜂音器就会响起,狗因此受到电击。
多次实验后,赛利格曼改变了做法。他按响蜂音器后,就打开了笼门。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狗并没有逃跑,而是直接倒地呻吟,全身颤抖,放弃了逃出笼中的机会。
之所以选择待在笼子,是因为这只狗已经习惯了每天被电击,它感觉这就是它每天必须经历、无法逃避的。所以就算笼门打开,它仍然不肯逃走。
这种行为就是习得性无助。
狗产生了这样一个信念:不管怎么努力逃跑,都会被电击。
其实想想,人不也是这样吗?
失败太多,又或者失败的结果难以承受,都容易造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为下一次前进增加阻力。
一边心里想着要努力奋斗,一边自暴自弃地躺在沙发上玩游戏。
因为潜意识不相信自己能突破原有的生活模式,所以宁愿看似被动实则主动的接受痛苦。
前些日子有朋友咨询我说,她女儿快30岁了,现在在家里,不上班,不谈恋爱,不想结婚,也不社交。
后来了解了一下,她从大学快毕业时,就折腾着考研,但因为并不顺利,就工作了一段时间。
但是对工作并不满意,很快就离职了,在家里进行了两三年的考研之旅。
三次之后,没有通过,便正式放弃了。
继续出去工作,因为种种原因而觉得不合适离职,每次工作最长时间不会超过一年。
现在对上班也有了畏惧,就待在家里,心里躺不平,身体卷不动。
一边痛苦,一边摆烂。
人很容易在数次失败失去信心后,遇到困难之时,会认为怎么努力都战胜不了困难,放弃任何反抗。
02 习得性无助的成因与表现
很多人的习得性的无助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开始了,主要是不可靠或反应迟钝的父母可能会造成这些感觉,甚至可能贯穿整个童年时期。
当孩子们反复需要但得不到帮助时,他们会觉得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改变不了他们的处境。
反复的经历加剧了这些无助和绝望的感觉,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这种无助和绝望的感觉也会伴随一生,使其成人后也认为自己无法应对生活的问题。
也有很多人是长大后面临的挫折太多,形成了创伤性的反应。
其实我们生而为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无助”的症状。
在学习、生活、工作、婚姻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类似这种无助状态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习惯用消极否定的方式与自己交流,悲观地看待问题,习惯性地与他人进行负面比较,沉溺于过去。
面对优秀的人,总是感到沮丧和自卑;喜欢指责别人;难以原谅自己。
如果我们身上有以上表现,或许就是“习得性无助”,需要引起重视,保持觉知。
我们要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很多困难并不是坚不可摧,而是人在心中预设了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山。
《跳出猴子思维》这本书中指出:“大脑就像一只胆小的猴子,遇到一点点危险,就会恐惧不安,想要逃避。”
其实,迈出第一步就会发现:那座看似险峻的山,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
03 挣脱习得性无助,重新定义自己
蔡康永说:“一个人的自愈能力越强,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
挣脱习得性无助的根本方法,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以下3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1. 清醒的觉知
当你觉得遇到困境有一股无助感的力量涌上心头时,告诉自己,这份感受是从小时到大所有同样感受的累积,并不是全由这件事情带给你的。
也就是说难住你的不是面前的这件事,而是你体内的这股无助的能量。
学会区分,便能客观看待自己当下的境遇,不放大无助感带给自己的痛苦,更有勇气前行。
当你的信心在前进的路上积攒的越来越多,力量感也会随之生发出来,无助感便会越来越少。
保有觉知,活得清醒,走好脚下的路。
2. 只跟自己比
人生路上有一个很大的绊脚石,就是跟他人进行负面比较。
我们总拿那些已经有所成就,或者在某一领域里拿到了一些成绩的人与自己想比。
其实这个世界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别人比,永远没有尽头。
而且要警惕的是,当比较成为了我们的行为模式,我们会被其裹挟,似乎永远都没办法对生活感到满足。
得到的来不及驻足欣赏,便又踏上了与人竞赛的行程。
适度的比较是可以生发动力的,但凡事过由不及。如果跟他人相比已经让自己产生了负面的感受,那就不要去比。
与自己比,感受自己的点滴进步,一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最好。
3、不给自己设限
麦基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
人的一生,是一个自证预言的过程。
我们越选择相信什么,才越有可能得到什么。
不论你尝试过多少次,跌倒过多少次,请你依然要相信,人生在任何时刻,都可以是最好的开始。
明熙三年前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只是为了让我那暗无天日、行尸走肉一般的日子能以一种好一点的状态过得下去就行。
未曾想三年后的我,不仅助力了自己,重塑了家庭关系,还可以助力他人。
我的二十几岁过的暮气沉沉,三十几岁却开始发光发彩。
我也曾用无数限制性的信念束缚过自己,但也一样可以破框而出。
你也要相信,终有一天,你也能挣脱束缚你人生的枷锁。
写在最后
习得性无助的改变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踏出舒适圈,尝试那些认为毫无希望的事,这本身就需要极大的勇气。
就像《杀死一只知更鸟》说的: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你很少能赢,但有时也会。
从今天开始,保有觉知,踏实走好每一步,看见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的进步,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愿你勇敢一点,去追风逐浪,向上生长,相信明天,终将迎来破晓初阳。
END
明熙简介:
一个从暗幽深谷、一地鸡毛中成长起来的二胎全职妈妈,一名因为需要也因为热爱深耕心理学的家庭教育咨询师,一枚拥有全方位实修经验的终身成长践行者。
拥有个案咨询600+h,三年多深耕践行,两年多咨询经验,1年多家庭深度陪伴经验。
擅长:亲子关系、学习动力、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财富能量、女性成长。
愿景:活出自己,用心理学赋能生命教育!
往日好文推荐:
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大多数人的抑郁症,都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中)
明熙实修课程推荐:
全职宝妈和自由职业者:开启心理咨询之路,充实生活,丰盈内心,边带孩边成长边助人,人生不设限。
心理咨询师:随时进行自我疗愈,清理心中的“垃圾”,不背负来访者;咨询不再是从意识层面绕,而是快速调动潜意识,精准有效。
文:2490字 早起:第159天 输出:4332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