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山川多秀丽,星河多温柔,那恰似你的眼眸。
——送给今日的你
你好呀,我是明熙。
今天这篇文字,是我针对这个主题写的第二篇文字。上一篇大家给到我的反馈很好,阅读量即将破2w,可我自己总觉得没有表达完整我想要表达的东西。
我知道这篇文字也还能完全表达,暂时预留了下篇。
今天的内容主要源自我读的心理书籍带给我的启发,里面我会引用书里的一些摘要,简要概括几个对我有感触的点。
正好有一些朋友留言有困惑,我在这篇文字中会给出我的建议,希望你阅读完更有方向也更有力量。
原生家庭的影响,往往会伴随我们一生。
有些人多愁善感,性格拧巴;有些人在关系中总是缺乏安全感,喜欢“作”;还有些人生活中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体验最多的情绪就是愤怒......
可未经看见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累积。长此以往下来,这样性格的人很容易陷入人际困扰,焦虑、抑郁状态中。
心理学认为,大部分性格的问题都源自童年的创伤。
童年的影响是如何作用于现实生活的?
一、 你有否在明明很快乐的时候,却体验到了一定程度的孤单?在明明很幸福的时候,却偶尔闪现过悲伤?
这其实是我们在用体验父母情感的方式在与他们做联结。
如果孩子与抑郁、疏离或沉迷于自恋之中的父母在一起,他自己也可能变得抑郁、疏离或沉迷于自恋性自我专注,以此获得与父母人格中无法触及部分的联系感。
正是通过吸收这些病态的性格特质,孩子感到与父母相连。
也就是说,孩子会复制父母的情绪、模式和性格状态,用这样的方式去爱并忠诚于父母。
我记得刚毕业的一两年内,很多个周末,很多朋友会来我租的房子一起聚餐,很是欢乐,可我总是隐隐约约在我的内心中抓取到一些伤感与不安。
现在想起来,那种不舒适的情绪一直跟随着我,哪怕在我人生很是顺遂的时候。
这是我对母亲无意识的忠诚与爱。
二、 小时候你从父母那里体验更多的是失望还是满足?与父母的互动中体验更多的是接受或是拒绝?
我们每个人都是根据早期的重要关系而内化的模式来塑造生命中其他的关系。童年时期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会成为我们偏好的与生命中的其他人相处的模式。
如果小时候,我们从父母那体验更多的是失望和被拒绝,那么我们就会认同这份失望和被拒绝的感觉,并在认同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强。
这促使我们不自觉的创造人际关系中不舒适但熟悉的模式。
我小时候体验到最多的情绪就是愤怒,所以脾气也不算好,结婚更是选择了一个火药味十足的男人,成日两人在战火纷飞中煎熬。
直到我踏上自我成长之路后,才逐渐结束了双方那份熟悉的愤怒,收获了梦寐以求的相对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彼此拿着旧的模式与新的人碰撞与磨合。可大部分的我们依然是无意识。
三、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让你有种莫名的熟悉/疏离感?明明不认识却想靠近亦或是远离懂对方?
新人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他们与过去的父母(令人不满意的那一面)具有相似性,与新伴侣的互动是为了满足旧的模式与期待行为的方式。
我记得,我见到我家男人的第一眼,仿佛在他身上看到了我的父亲。
那个时候,我完全不懂心理,也毫无自我觉察的能力,只觉得很奇怪,同时对这份感觉异常清晰。
学习后我才知道,这是因为潜意识的选择,他有我父亲身上熟悉的感觉,包括那种失望和被拒绝的感觉。
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是一趟荆棘之旅。
在亲密关系里,所有童年的创伤都会反复映射出来。
正是因为旧模式的循环投射以及自证预言的反复内化,人际关系中的性格和问题才如此难以改变。
所以出问题的大概率都不是那个人,而是那个选择,更是那个本就不丰盈的自己。
四、 找根源是为了怪罪原生家庭吗?怪罪原生家庭可以吗?
有朋友留言说:为什么原生家庭的错不能怪,我就非常恨父母。
明熙想说的是,你可以恨父母,可你不能只恨父母,因为只有恨是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的。
试想一下,你的人生如果活出得足够的成功潇洒,会不会选择释怀?
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对父母的恨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们恨的是自己。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
明熙给大家的建议,是去做一些化解恨的事情。因为单从能量层面来说,恨就是极低的能量,会严重消耗我们的精气神,也会有损我们的身体。
去消解恨,不是为了父母,而是为了自己。
当然,如果你暂时做不到不恨,也接纳自己,只是不要只停留在恨里,记得往前走就好。
分享作家梁爽《把自己重养一遍》里一段我很喜欢的话送给大家:
“你的原生家庭好还是不好,其实都有缺失;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不好,你就缺少爱;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本身就很好,你就缺少历练;
你在原生家庭里没有上过的课,终归还是要补上;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一些没被原生家庭有效养育的姑娘,开窍较晚,觉醒较迟;
如果未经审视,就快速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大概率不会生活得太幸福;所以,长大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重养一遍;
重养自己,不是推翻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是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更不是否定现在的自己,而是重新发现自己;
把过往的遗憾补上,把心中的阴影淡化,把将来需要的能力配足;
你无需凭借谁的光,只需成为自己的太阳!”
写在最后
明熙跟父母也有很多恩怨,现在和母亲相处也在跬步前行,但我知道,诸多她给到我的创伤,并不是她的错。
父母也是第一次为人,为父母,为子女,也有他们的父母带来的创伤,他们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也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已经接受了父母的普通,从不怨中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
愿大家把“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原生家庭?”的想法替换成“这样的原生家庭想教会我什么?”,思考并在生活中用新的行动塑造自己。
这样,你便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我们一起,不把目光聚焦于人生的低处在哪里,而是去向上付出最大的努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我是明熙
家庭教育咨询师。
二胎全职宝妈。
用心理学赋能生命。
加微信,交个朋友。
END
往日好文推荐
一个人转运最好的方式:提高心理能量
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当你被别人攻击时,这是最有水平的处理方式
为什么有人无缘无故讨厌你?明白了投射效应,你就释怀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野马效应”: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的无敌法则
“ 如何缓解焦虑、负面情绪?
亲子关系糟糕、孩子厌学怎么办?
夫妻情感困扰、婆媳关系不合,有原生家庭创伤?
时间管理能力低、惧怕权威,具体该怎么做...... "
——如果你有上述困扰,可预约咨询。
文:2250字 早起:第140天 输出:216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