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明熙。
常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懒了,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窝在被窝玩游戏,一天天不出门,房间乱七八糟,更别谈给家里做家务了。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常见。
说句实话,看这现状,确实挺百抓挠心的。可我们看到的就一定是事实吗?
《非暴力沟通》里面,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客观描述,很有可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
其实,你的孩子不一定是懒,而是能量低。
你的孩子不是懒,是能量低
昨天,有朋友咨询我关于孩子的问题,她觉得孩子太懒了,十四五岁了,吃饭要点外卖,下个楼也不愿意,不出门不运动不交朋友,家里也不收拾,晚上刷手机到二三点。
作为妈妈,对此有万般的看不惯,自己辛辛苦苦的要上班,家里还有个妹妹要照顾,老公不在身边,每天不停的唠叨。
前几天回家再叨叨时,女儿竟然还爆发了,歇斯底里的抓狂的跟她呐喊。
两人产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我泡在家庭教育的圈子里三年多,也接过不少类似的个案,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的内在能量处在一个极低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教授大卫·霍金斯曾提出过一个“能量层级论”(如下图)。
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就类似手机电量。越往上,能量越高,越往上,能量越低。
当孩子能量强的时候,他就会很自信,阳光,做什么都主动积极,干劲满满。
而他在能量低的时候,就像没有电一样,精神萎靡,万般颓废,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
如果孩子持续能量低,慢慢地就会出现抑郁、焦虑、狂躁、叛逆等现象。慢慢地,生命力就被磨灭了,孩子就彻底“废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具体如何做?大家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谨记“关系第一”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成长的心法》一书中,强调了一个核心观点: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跟孩子关系好的时候,你说的话他更容易听进去并且执行,反之,就像耳边风,甚至还跟你反着来。
真相是,父母如果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孩子就有影响力;如果不能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孩子也就没有影响力。
为了改正“问题”而丢了关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啥也得不到。
所以当你盯着孩子的行为要不放的时候,要像紧箍咒一样反复念诵,提醒自己,关系第一,关系第一,关系第一。
警惕言语能量
人的言语,是有能量的。
正如诗人安琪洛说:“语言虽然看不见,却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同时它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
赞美的语言天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力量,而贬低的话语则让人垂头丧气。如果我们在一些抓狂的时候暂时做不到赞美,也要警惕贴标签。
要学会用反馈行为和感受代替贴标签。
比如:你就是懒! 改成:我看到你房间很乱,三天没打扫了,觉得这很不卫生,同时我辛苦上班回来,看到这样,觉得很生气。
不贴标签,只如实的描述当时当刻的行为和感受,孩子才能接收到信息而不陷入对抗的情绪里。
抱持情绪
在所有的心理术语中,抱持是一个很温暖又很有具备力量的形容词。
要做到抱持并不容易,它需要父母能够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东西、共情到孩子。
比如本文前面那位朋友,前几天和女儿冲突的背后,是女儿有着深深的学前焦虑。
孩子在学校尖子班压力很大,常年的情绪累积,人际关系受挫导致她面对即将要进入学校,有着深深的恐慌。
如果父母看不到这一点,就会只盯着孩子“莫名其妙”发脾气的表象。
如何才能看到?通过咨询或者练习进入潜意识层面,深刻体会孩子的感受是最容易的。昨天那位朋友进行连接后,很快就能换位思考了。
很多的父母都想要提升孩子的能量状态,那么抱持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是最好的方式。
提升自己的能量
每个找到我咨询孩子问题的家长,不管孩子多大,我都会建议他从自身入手。
可是很多家长,只想给孩子找药。
殊不知,父母之于子女,就像土壤之于植物的根茎。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给植物的根茎补充能量,让植物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在一个家里,能量是会传染的。自身的能量提升,孩子自然会跟着好起来。这比费劲心思去去盯着孩子来得事半功倍,也更有掌控感。
反之,就算孩子开始好起来,父母的能量状态低,也会拖累孩子。
而如何提升自己的能量,大家可以看我之前的一些文章。
写在最后
其实提升孩子能量的方法还有很多,明熙总结的是一些只在认知层和能量层的根本性方法。
如果时间有精力有余,我会建议你花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花心思为孩子做一些有仪式感的事情。
总之,孩子的能量状态决定了生命的呈现状态,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孩子能量低,就要及时干预,谨防继续消耗孩子的能量!
我是明熙
家庭教育咨询师。
二胎全职宝妈。
用心理学赋能生命。
加微信,交个朋友。
END
往日好文推荐
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野马效应”: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的无敌法则
▷对于全职宝妈和自由职业者:开启心理咨询师之路,让生活更充实,内心更有底气,不仅可以带孩顾家,还能普度他人,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对于心理咨询师:随时进行自我疗愈,清理心中的“垃圾”,不背负来访者;咨询不再是从意识层面绕,而是快速调动潜意识,精准有效。
文:1900字 早起:第144天 输出:2755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