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明熙。
我以前是的,回想大概就在两年前,我甚至骄傲于“凡事都往坏处想”的思维习惯,因为觉得这样的话,事情便再糟糕也能在掌控之中。
今天起床刷文章,看到这个主题时心头一震,我突然意识到我变了!我现在凡事都往好里想了!
再回过头来细细琢磨,这份转变就是成长,而且很重要!不论是之于孩子教育,还是自我成长。
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有着不良认知思维模式的人,就始终会把一件事情解读出让自己不愉快的东西。
比如:一杯盛有一半的水,看到的人有的会说:“啊!还有一半的水!”,是乐观。有的会说:“啊!这杯水只剩一半了!”,是悲观。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我们先来看看让人不开心的几种思维模式。
5种常见不良思维模式
它指的是我们执着于一些并不存在、或者完全错误的认知,而这些不良的认知导致了我们负面的思考、情绪和行为。
1. 非黑即白、两极化
不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与陌生人的点头之交,只要对方有一点小毛病,便会立刻抽身,隔离推远对方。
具有两极化思维模式的人,人际关系容易很激烈,看问题会过于极端,且常常因为极端的认知做出极端的行动,进一步推动了关系的恶化。
2. 自动过滤
这是因为,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在各种事件、场合中都只关注那些负面的部分,自动“过滤”掉那些好的地方。
这并不是说ta们理性上不知晓好的一面,而是尽管知道有些部分是正面的,情绪仍然只能沉浸于不好的部分中。
3. 过度概化
这是因为,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基于自己某一次或几次的负面经验,得出非常泛化的结论,认为那些发生过一两次的坏事一定会再发生。
当过度概括到达一种极端的程度时,就会给自己贴标签。而当我们把一些负面经历,过度概化成了宿命的时候,心情就自然不会好了。
4. “应该”构想
因为有这种思维的人,对事物有着非常刻板化的期望,觉得必须如何如何才是好的,或者原本就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
这种刻板化的期望,让一切脱离掌控的细节都变成了缺陷。
被这种模式捆绑的人想要快乐起来,要学会接受生活的馈赠,尝试每一种出乎意料的快乐。
5. 情绪化推理
“我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 → “别人肯定也觉得我很丑”,"我觉得我自己不合群”→“我还是不去了,他们肯定都不欢迎我”。
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把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一件事是真的”的证明。
他们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变化不断的情绪体验来认识世界。
如何改变
因此,我们首先要辨识。
你可以对照上面介绍的几种认知扭曲进行判断。在又一次陷入这种认知模式时,及时地提醒自己 ——
“它只是我冒出的一个想法,它不一定真实、有用,也不能代表我是谁”。
其次,再为大家提供一个实操且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思维记录表(Thought Records)。
第一步:记录场景
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罗列出来。
第二步:记录情绪
如:抑郁、愤怒、愧疚、害怕、悲伤......
第三步:记录想法
写完,你便可以识别出那些挥之不去的、高情绪的想法。
第四步:找出证据
你自己的解读、意见和臆测不能作为证据。
第五步:找出反面证据
这一步可能有些困难,所以你需要更加耐心,想象自己变成了对立面的“律师”,努力地为另一方搜集“证据”。
第六步:替换思维
你会发现这个结论相对客观、理性,用这个理性的结论替代掉你固有的想法。
第七步:转换感受
当你认真进行到这一步,你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实现了一个正向小循环。
写在最后
可是,一旦过度或变成习惯,是很不好的。
这样我们也会习惯性的看见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做得不足的地方。
有句话说的好:聚焦问题,问题就会层出不穷,聚焦美好,美好就将不期而遇。
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结果其实是美好的。那一份担忧和闷闷不乐不也毫无意义了吗?
人这一生,开心很重要。
明熙之前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持续做情绪记录,让自己的情绪管理力上了一个台阶,睡眠好了,脾气发的少了,心情跟着好了很多。
希望今天分享的方法,大家可以实操起来,哪怕只进行里面几步,都会很有助益。
送大家一句话: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
我是明熙
家庭教育咨询师。
二胎全职宝妈。
用心理学赋能生命。
加微信,交个朋友。
END
往日好文推荐
千万别小看这种能量,它能避免一半的心理疾病
容易焦虑的人,都有一个不太健康的习惯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野马效应”: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的无敌法则
▷对于全职宝妈和自由职业者:开启心理咨询师之路,让生活更充实,内心更有底气,不仅可以带孩顾家,还能普度他人,人生充满无限可能。
▷对于心理咨询师:随时进行自我疗愈,清理心中的“垃圾”,不背负来访者;咨询不再是从意识层面绕,而是快速调动潜意识,精准有效。
文:2220字 早起:第146天 输出:29774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