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双本科+心理系硕士,用心理学教20万家长懂教育。全网1000万粉丝,致力于帮父母摆脱焦虑,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桂先老师
来源: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进入社会后,工作单位需要的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做好事情的人。家长能从小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孩子在以后的竞争中就会更有优势。
而做事可以拆分为三个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真实的社会不像应试,很多时候是没有明确问题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那在养育过程中,家长要如何去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最需要关注的又是哪个环节?
界定问题最重要
做事的能力,也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哪一个最重要呢?那一定是发现问题,更准确地叫法是界定问题。
因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能看到的是问题的表象,比如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成绩下降、沉迷手机,这只是问题的表象,而不是问题本身。
而表象是结果,只盯着结果,不去定义真正的问题,我们分析问题时的思路就会跑偏;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想解决问题,首先一定是准确地界定问题。比如孩子遇到难题,我们要先找到真正的问题在哪、找到他解题的卡点,他是审题出错,或者是知识点掌握不牢、具体是哪个知识点。
界定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它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孩子们在求学应试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不需要自己去定义问题,在这方面的锻炼也特别少。
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孩子界定问题的能力不足,结果就是他学到的东西很难灵活运用,只会解决遇到过的问题,比如同样的知识点,这道题他会做、换道题就不会了。
为什么越往高年级、很多孩子越觉得学习很吃力?除了知识本身变多、变难,另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他从小到大都是在解决问题,在界定问题这块几乎没下过功夫。
发散和批判思维
如何界定问题呢?界定问题需要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然后去深度思考。一个人思想有深度、能抓住重点,说明他在界定问题上是会下功夫的。
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家长经常是非常武断地下结论,比如磨蹭就是他贪玩厌学,做错题就是马虎、平时学习不专心。
但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可以这样简单粗暴地给他下单一结论吗?比如孩子考试得了七十分,那丢掉的那三十分就都是因为马虎、因为平时学习不认真吗?
就算是的,马虎也分种类,不同种类的解决办法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扣这样一个帽子就可以统一概括的,这样归因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当家长只会这样武断地下结论、给孩子贴一个笼统的标签,就很容易陷入对孩子杀人诛心的误区,给他的建议也会非常笼统、无法落地。
然后孩子听到会是什么反应呢?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凭什么,凭什么由你说了算、凭什么你说的就是对的,然后他会去找反例来反驳你,哪怕你说的是对的,他也不听。
时间久了会怎么样?因为你没有给他能够落在实际行动上的建议,所以他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那些标签贴久了,孩子慢慢就会内化,就会真的变成那个样子。
带孩子深度思考
想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家长要带着孩子去准确地界定和诊断问题,而不是家长轻易地替孩子界定问题。
孩子的问题应该让他自己去发现、去界定,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他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去进行深度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
什么叫发散思维?就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去想原因,而不是想到一个然后就轻易地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问题的原因是不止一个的。
比如孩子写作业磨蹭,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题真的很难、可能是孩子真的有专注力缺陷、可能是他现在的情绪状态不好、可能是他真的不想写,也可能只是你觉得他磨蹭。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要用批判思维,去一个个判断、排除,排除到最后一个,就算觉得再不可思议,那也是真的。
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而且是可以落地执行的。然后家长再不断循环、不断去引导孩子界定问题,孩子做事的能力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进入社会后,单位需要的就是会做事的人。而做事的能力,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起这种能力,孩子以后才会更有优势。
那如何培养孩子做事的能力呢?家长最重要的事,就是引导孩子用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去找到真正的问题。只要找到根源,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天天向上》
(扫描二维码购买)
《天天向上:有办法的父母,会写作业的孩子》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在很多家庭反复上演,面对孩子写作业时分心、磨蹭、马虎、退缩、对抗,家长常常濒临崩溃,忍不住要大吼大叫?孩子写作业,陪还是不陪?应该怎么陪?
深耕儿童心理研究与教学工作20 余年、被誉为“老师们的老师”的田宏杰认为,孩子写作业不仅要陪,而且要做到低年级陪好, 高年级陪少。
欢迎进入我的小店
(微店:北大姐妹花)
扫描上面二维码进入小店,更多好书批量下单!
关注我,走向学霸之路
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北大早起追梦团
每早6点带您学家庭教育
点亮“在看”
为我们共同成长打call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