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双本科+心理系硕士,用心理学教20万家长懂教育。全网1000万粉丝,致力于帮父母摆脱焦虑,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桂先老师
来源: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学习很痛苦吗?其实学习本身并不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人脑天生就是用来学习的,人能够爬到食物链顶端,最重要的就是靠学习能力。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异化学习,把本来纯粹的学习过程、异化成了一件功利的事情。
学习本身是顺应人性的,但带着功利心去学习的时候,就会去攀比、变得害怕失败。让孩子们感到厌恶、痛苦的,就是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的压力。
学习痛苦的原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纯粹的事情,就是为了掌握、熟练新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的过程本身并不会让人痛苦。
但很多的名言和典故都在告诉我们,学习是痛苦的,学习就是要追求功名利禄,很多家长也会告诉孩子“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其实是在异化学习。
而这种异化,就是把学习变得痛苦的关键原因。因为当我们带着这种功利的心态去学习,就会变得害怕失败,如果还看不到回报,学习过程中就会非常难受。
为什么很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学习而着急、焦虑、生气?家长真正担心的并不是他现在成绩不好,而是担心他以后没出息、生活过得不好。
可能有人会觉得,只要努力了、怎么会得不到回报呢?只要孩子能考上好大学、怎么会找不到好工作呢?但放到现在,很多事情已经变了。
名校并不会真的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有些人没上名校、最后混得也很不错,有些人名校毕业、最后也只是泯然众人,而且这并不是个例。
所以家长一定要对学历去魅,真正能决定孩子未来的,一定是他自己,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自身能力够了,学历会是自然而来的结果。
环境与能力匹配
客观来看,名校毕业的孩子,在求职的时候大概率会比普通学校毕业的更有优势。那这还不能说明学历的重要性吗?这不能成为追求学历的理由吗?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家长把因果倒置了。因为这些孩子的优势,并不是因为学历,而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某些品质和能力,比如学习能力强、心态好、习惯好。
因为孩子有这些品质和能力,所以他才能考上名校;因为有这些品质和能力,所以毕业后他在工作岗位上更容易出彩。学校和工作并不是直接的关系。
其实升学也是这样,比如有些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强,但从小一路被家长托举着,或者花钱、动用人际关系,把孩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高中,以为孩子上大学稳了。
结果孩子自身的能力不足,没有办法适应那样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而且孩子大了、家长托举不了了,然后他就出现了成绩下滑、所谓的后劲不足。
最好的教育环境,一定是要跟孩子的能力匹配的,不匹配的话孩子一定会受挫。求职也是如此,自身能力与期待不符,一定会受挫。
家长应该关注的
考试第一名,不等于孩子的未来就有了保障;倒数第一名,不等于孩子就没有任何价值。孩子们的人生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就这样简单粗暴地给他贴标准。
孩子有他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现状,在养育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了解、并尊重孩子的特点,而不是想着去改造他。家长要成为园丁式的父母,而不是工匠式的父母。
有些花冬天才开,我们不能要求他夏天开。那作为园丁,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不管种什么花,总有些事情是必须的,比如施肥、浇水、除虫等。
那教育孩子,这些事情对应的是什么呢?是要给孩子自主权,让他在不断尝试和实践的过程中、与真实的世界进行交互学习,然后给他积极的反馈,让他有成就感。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事情,而且很多时候、哪怕我们非常精心地呵护,最后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有运气成分在里面的,他不会完全按照我们期待的样子长大。
所以对于结果,不管是现在的学习成绩这个结果、还是以后求职的结果,家长都不要去纠结。家长要关注的,一定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以后需要的能力和品质。
家长要培养的是什么?其实家长只需要关注这三点,第一是永远乐观的心态,第二是面对问题时的思考能力,第三是解决问题的执行力。这些都具备了,他就一定能拿到结果。
《重建依恋》
(扫描二维码购买)
近年来,我国的自闭症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然而,真正了解儿童正常与异常发展区别的家长不多。
有研究发现,只有9%的父母在注意到孩子的一些不典型症状时会及时寻求诊断,而大多数家长并未采取行动。
鉴于此,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师易春丽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自闭症研究者周婷对二十多年的治疗经验以及相关科研进展进行了总结,写出了这本《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
欢迎进入我的小店
(微店:北大姐妹花)
扫描上面二维码进入小店,更多好书批量下单!
关注我,走向学霸之路
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北大早起追梦团
每早6点带您学家庭教育
点亮“在看”
为我们共同成长打call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