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双本科+心理系硕士,用心理学教20万家长懂教育。全网1000万粉丝,致力于帮父母摆脱焦虑,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桂先老师
来源: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些孩子会主动向家长抱怨、求助,有些孩子不会主动说、但家长也能够看出来。
其实这个时候,正好是一次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成长的好机会。但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给了建议、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了,但他就是听不进去。
尤其孩子大了后,家长告诉他正确方法,但他还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这就让家长倍感抓狂。那为什么孩子就听不进家长的话呢?家长又应该怎么办?
说教感不要太重
为什么很多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不进去呢?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的说教感太重。很多家长与孩子沟通时,总想要来点教育意义,然后沟通就变成了唠叨说教。
其实孩子向家长吐槽、抱怨、发牢骚的时候,他是愿意、是想要听家长说的。但想要孩子真的能听进去的话,家长一定不要有说教感。
家长可以想想自己跟朋友聊天时,比如发牢骚说孩子写作业磨蹭,其实也是想听听对方的意见,也是想知道对方会如何应对的,但肯定不是想被对方教育。
人都是这样的,更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道理。因为面对讲道理的人,我们会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姿态,会有很强的说教感,这会让我们感到厌恶和排斥。
而且很多时候孩子抱怨吐槽,并不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他心里其实是有答案的,只是因为情绪上感到焦虑闹心,需要发泄。家长让他发泄、然后共情就好了。
那他抱怨的那个问题怎么办?家长不需要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家长可以把问题抛回给他,问问他打算怎么办。发泄完之后,他是可以冷静思考的。
家长问了之后,孩子会想出自己的办法,然后家长让他去做就可以了。如果他想不出来,家长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然后让他自己决定要怎么做。
家长要言行一致
为什么家长的建议孩子不听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自己没有做到。家长的话在孩子面前有没有分量,就取决于家长自己有没有做到。
如果家长做不到,孩子会觉得你只会动嘴皮子,你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家长能够做到,孩子才会觉得你是在分享经验,而不是在说教、讲道理。
因为家长没有做到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会是笼统的、模糊的、甚至是逻辑不通的。而做到后再说,话是有细节的,建议是可以落地执行的。
家长说的话有细节,孩子才会觉得真实、觉得有参考意义,才会觉得建议可行,才会想着按你的方法试一试。这时候他才会听进去。
而且家长这样跟孩子分享,孩子下次遇到问题时会更愿意主动向你求助,因为他觉得是有能力的,你的建议是真的可以帮到他的。
想教育好孩子,家长一定要言行一致;而想要言行一致,家长一定要先做再说。做完再说,言行一定是一致的;而先说、家长不一定能做到,言行大概率无法一致。
亲子关系最重要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但也有些家长会觉得,明明自己做好榜样了,为什么孩子还是有很多问题呢?
如果家长不是在表演,而是真的做好了榜样,然后发现没用,那一定是亲子关系不够好。孩子不喜欢你,你有再优秀的品质,他也觉得跟自己无关。
优秀的人有很多,但孩子会向谁学习呢?那一定是他喜欢的人。所以想要孩子愿意模仿你的行为,家长要怎么办呢?首先一定是想办法修复亲子关系。
孩子跟你在一起会感到开心、放松,还相信你有能力可以帮到他,就这种喜欢和信任会让孩子主动去模仿家长。这样的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那为什么亲子关系会不好呢?家长与孩子并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破坏亲子关系的,一定是情绪冲突。那如何在情绪层面处理好亲子关系呢?家长首先要尊重、信任孩子。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可以给他提建议、但不能替他做主;然后要充分信任孩子,就算他这次没做好,也不要去质疑他的意愿,而且要相信他是可以做好的。
然后就是共情,共情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和距离。共情要怎么做?就是家长要能够看到孩子的情绪,然后接纳他、理解他。
《与孩子深度交谈》
(扫描二维码购买)
好书推荐《与孩子深度交谈:高质量谈话提升孩子的七大能力》
亲子聊天越深入,孩子的能力越强大,哈佛大学语言专家带你聊出孩子的七大能力:好奇心、同理心、自信心、社交力、创造力、开放心态、好性情。赠送8张深度交谈练习卡。
欢迎进入我的小店
(微店:北大姐妹花)
扫描上面二维码进入小店,更多好书批量下单!
关注我,走向学霸之路
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北大早起追梦团
每早6点带您学家庭教育
点亮“在看”
为我们共同成长打call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