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双本科+心理系硕士,用心理学教20万家长懂教育。全网1000万粉丝,致力于帮父母摆脱焦虑,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
作者:桂先老师
来源: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目前学校的评价体系,不管是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还是老师的考核标准,最主要的就是看成绩,所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更多的也是为了出成绩。
但很多时候,只求成绩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们感到压抑,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动力,对学习感到迷茫焦虑。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能力提升的。
而家长作为孩子最核心、甚至是唯一一个要为他成长负责的人,肯定是不能只关注成绩的。那面对这种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压抑的学校氛围
现在很多孩子的学习状态,就是充满了迷茫焦虑。他们并不是厌学躺平,他们也想学好,也在努力地学,但就是感觉提不起动力、学不进去。
周围都在说学习很重要、考个好大学很重要,但具体有多重要、学好了能得到什么?他们也不是很清楚。然后学习上好像又遇到了瓶颈,他就觉得学习没什么意思了。
所以很多孩子都觉得上学就像坐牢,尤其是即将中考或高考的孩子,他们更觉得压抑。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没动力其实还算好,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而对于这样的氛围,很多老师也都认为不对,但在教育过程中,他们的行动却和他们认可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背道而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输。
其实老师和学校是有能力、也有权利去改变学校氛围的,但哪怕他们也厌恶现在的教学方式,也知道更好的教育理念,也不敢轻易去尝试改变。
他们的担忧和家长在养育过程中的担忧其实是一样的出发点,就是输不起。如果按照大家呼吁的、比较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式去教育,孩子成绩不好了怎么办?
因为现在的填鸭式的、军事化的教学方式,是已经被验证、拿到过结果的,也是有经验可以学习的。而以人为本、对孩子友好的方式,不确定性无疑是更多的。
家长要有主心骨
现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老师的考核标准,最主要的就是学习成绩。虽然这不合理,但我们也无法改变。
而且老师只会对孩子这一阶段的升学负责,他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但家长是要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整个人生负责的,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成绩。
那在养育过程中,家长要怎么办呢?家长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有坚实稳定的内核,千万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家长要知道,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有帮助的,而不是老师说什么都觉得对、觉得是为孩子好。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长和老师是平等的关系,并不是家长一定要听老师的。老师跟家长也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都是想要孩子有个好成绩。
但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老师和家长可能有分歧。如果出现分歧,家长要大胆地去跟老师沟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目标。
弥补学校的空缺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社会剧变,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传统的生产关系在瓦解,而新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整个教育制度其实是比较滞后的。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孩子们的成长与能力提升方面是有缺失的,如何去弥补这个缺失?这对家长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想要孩子未来能成才、在社会有竞争力,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能填补学校教育的空缺,孩子才能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才会更有竞争力。
那家长要补的是什么呢?首先一定是教孩子如何与自己相处、与同伴相处。在与人交流相处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这个课题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为什么孩子会迷茫焦虑?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竞争。
家长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解决真实问题。真实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甚至问题都需要自己去界定,然后在实践中寻找解决办法。
作业、考试,都是有标准答案的,是模拟问题。孩子迷茫焦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习惯了应试,习惯了标准答案,又害怕找不到这个标准答案。
《给孩子一生的底气》
(扫描二维码购买)
早一点懂得中国智慧,人生就不会如此艰难!
这一次重读南怀瑾,让你彻底爱上中国文化。
到底什么是底气?
给孩子金钱、学历、才艺、荣誉,都不如让他们学会人格自立,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才是一生的底气。
别让孩子生在一流的家庭,却只能接受末等的教养。
欢迎进入我的小店
(微店:北大姐妹花)
扫描上面二维码进入小店,更多好书批量下单!
关注我,走向学霸之路
视频号:桂先家庭教育
北大早起追梦团
每早6点带您学家庭教育
点亮“在看”
为我们共同成长打call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仅作分享交流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