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快的更新,令我自己都感动了!
之前的推送请见:
本篇是一个较短且相对独立的间章——我想,即使您没有读之前的篇章,影响也不会很大。
告别阿娜加之后,我们的下一站是位于加纳利群岛最东侧的富埃特文图拉岛(Fuerteventura)。和先前从大加纳利岛(Gran Canaria)前往特内里费岛(Tenerife)的方式相同,我们也需要连车带人搭乘轮渡完成跳岛接驳。唯一不同的是,为了尽可能早地到达富岛,我们选择了先搭最早一班船前往大岛,再在大岛转乘另一家轮渡公司的早班轮渡前往富岛的行程安排。
问题也就出在这个接驳上:我们在前一天未能接到清晨第一班轮渡(特岛前往大岛)时间调整的消息,结果导致我们不仅错过了它,还连带错过了第二班(大岛前往富岛)轮渡。虽然经由协商,我们最终总算把两班轮渡改签到了同一天的其他时间,且改签后的第一班轮渡班次仍在早上,但我们的第二班轮渡却不得已改签到了傍晚时分,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大加纳利岛多呆一个白天。
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也便在大岛开始了这次“额外的”探索之旅。
我们的第一站是位于主要城市拉斯帕尔马斯-大加那利(Las Palmas de Gran Canaria)郊区的维埃拉·克拉维霍植物园(Jardín Botánico Viera y Clavijo),它的名字是为了纪念生于加纳利群岛的博物学家:何塞·德·维埃拉·克拉维霍(José de Viera y Clavijo)。
植物园入口的不远处便矗立着维埃拉·克拉维霍的塑像。
植物园本身的历史则是另一段故事。一位长期研究加纳利群岛植物的西班牙裔的瑞典植物学者:埃里克·拉格诺·斯文特纽斯(Eric Ragnor Sventenius)最早提出了建设收集加纳利各群岛植物的植物园的想法,并希望能在这个植物园中按照这些植物原产地的条件构筑它们的种植环境。自1952年开始,他与他的合作者们便开始着手建设植物园,植物园也于1959年向公众开放。他本人也在植物园建立之后一直担任园长,直至1973年因车祸而去世。之后,他也被安葬于植物园中。
园内介绍埃里克·拉格诺·斯文特纽斯的信息牌,除此之外,园中广场的石椅上还有他的塑像。
斯文特纽斯构筑植物园的理念,让我想起同是瑞典植物学家的林老师提出的观点:“种植植物应当从其原生条件出发”(关于林老师是谁,请见:圣地巡礼——卡尔 · 林奈在乌普萨拉)。幸运的是,在斯文特纽斯及其后继者们的努力下,维埃拉·克拉维霍植物园的确很好地呈现了这种效果:整座植物园建于峡谷之中,游客沿着悬崖逐步向下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到加纳利特色的植物种类和植被景观在身边以近乎原生的姿态呈现,赏心悦目——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您对加纳利植物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又来不及拜访各个岛上的各类生境类型,那么造访这座植物园也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替代方案。
悬崖小径旁的植被景观。加纳利特色的莲花掌和木本苦苣菜在这里随处可见,远处的山壁上甚至还有成片的龙血树。
虽然是冬季,悬崖一侧还是能见到一些正在开花的植物:加纳利随处可见,以至于能让人怀疑到底是不是种的的莲花掌(Aeonium arboreum)本尊;加纳利特有的斯氏白花丹(Limonium sventenii,拟名自其种加词,其含义应是纪念前面提到的植物园园长斯文特纽斯);先前在特内里费岛的熔岩平原上见过的平滑杠柳(Periploca laevigata,请见: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Day 2 熔岩花园),以及锦葵科的加纳利特有种:加纳利锦葵(Malva acerifolia,拟名自其分布区域)。
也许是利用山谷的特性并设计合理的引水网络,园方在濒临山壁的谷底地带成功营造出了相对潮湿的月桂林景观。因此,游客在自上而下的步行过程中便能鲜明地感受到植物组成和景观的变化。
植物园毗邻崖壁一侧的谷底景观。尽管和真正的月桂林景观尚有差距,但已经很有风味了。
以及理所当然的顺手查漏补缺:在阿娜加未能见到的马德拉地团花(Globularia salicina)和太阳楠(Apollonias barbujana)。
植物园中还有许多角落值得探索,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详细地逛完整个植物园——我们的来到这里的目的简单而直接:寻找大加纳利岛的特有种:大加纳利蜥(Gallotia stehlini)。
我最早是从@溶液_Solution 大佬的视频中了解到这个物种。它是蜥蜴科的现存类群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到夸张的80cm。这种大蜥蜴适应力很强,能够活跃在大加纳利的多种生境,其中也包括一部分人类活动的区域。除此之外,由于大加纳利蜥的大型个体倾向于吃素,因此它们也在大加纳利岛上起到了种子传播者的作用。
虽然大加纳利蜥全岛可见,但其观察记录最为稳定的位置大概便是植物园了——准确的说,是植物园一座石桥旁的墙壁上,园方甚至专门在此地设立了导览牌。
石桥和石桥边的导览牌,大加纳利蜥们就出没于展板后的石壁缝隙之间。
大加纳利岛冬季白昼的气温并不算低,但这群慵懒的蜥蜴们直到正午时分才从墙缝中爬出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只体长20-30cm左右的个体。它的体色显得暗哑而深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地球另一边的那位同样高度适应人类活动的巨型蜥蜴: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
这只个体相当大方地为我们展示了全身。
临走之时,我们还在桥头的石墙下方见到了一只更大的个体:它的身体更加粗壮,更有巨型蜥蜴那种沉稳而敦实的气质(虽然如此,但气质只是气质,比如巨如圆鼻也可能在遭遇人类之后掉头就跑.....),只是这只个体没能给我留出适合拍摄的角度,也同样未能从石缝中露出全身。
更为巨大的大加纳利蜥,推测体长可能在50-60cm左右。
达成目标之后,我们便离开了植物园,去城里吃了顿午饭(甚至选了一家中餐厅)。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大加纳利岛北侧的拉维尔亨山谷(Barranco de La Virgen)——在此之前,我们发现这个山谷中竟然有桂冠鸽(Columba junoniae)的记录,而且记录稳定,鸟也相当近!而桂冠鸽正是我们在上一集的阿娜加山上拼尽全力仍无法找到的怨念物种——还剩下半天时间,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不去看看的道理了。
一路上,我们猜测这可能是从隔壁岛迷过来的零星个体,但现实却不是如此——直到我们到了看了展板才知道,这里的桂冠鸽来源于重引入,并非纯野生的个体。
大加纳利岛曾经也生长着一定面积的月桂林,但这些月桂林却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如今仅有少量残存。有证据显示,作为加纳利月桂林代表动物的桂冠鸽和博氏鸽(Columba bollii)也曾分布于加纳利岛,并很可能随着岛上月桂林的衰退于19世纪左右消失。
时过境迁,人们逐渐重视起大加纳利的生态保护——由于早年开展的森林复育工作初见成效,两种特有鸽子也被计划重引入大加纳利岛,而桂冠鸽则是其中最先被引入的种类。自上世纪末开始,研究人员就开始对重引入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于2010年正式开始建设繁育中心;两年后,第一对桂冠鸽被放归于大加纳利岛,并且这对鸽子于次年就在野外进行了繁殖!最终,桂冠鸽的重引入项目于2023年结束。项目期间共有388只个体被重引入了大加纳利岛,其中包括放归个体以及它们所繁育的后代——这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重引入项目了。
在下面这篇官方介绍中,您可以了解到关于大加纳利岛桂冠鸽重引入计划的整个经过——其中的一些细节非常有趣:比如在繁育桂冠鸽时,研究人员用斑鸠作为桂冠鸽的“乳母”,令其为桂冠鸽的幼崽提供营养丰富的鸽乳:
https://www.liferabiche.com/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os_en/informe%20layman%20Life%2Brabiche_eng_1.pdf
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毕竟这些鸽子的亲本是来自其他岛的种群),但既然我们来都来了,自然没有不去找找的道理。于是,我们在一处看起来是山谷入口的地方开始步行,一路寻找桂冠鸽的踪迹。
山谷的生境景观,能见到一些来自月桂林的植物似乎正在群落中取得优势。在官方提供的资料中,拉维尔亨山谷不被认为是大加纳利岛原生月桂林的残留部分。因此,我更倾向于山谷中那些月桂林植物是早期人工复育的结果。
没想到来了这座山谷还能顺手查漏补缺:路边的加纳利金丝桃(Hypericum canariense)和加纳利龙芋(Dracunculus canariensis),前者是马卡罗尼西亚特有种,后者则是加纳利特有种。
虽然与主线剧情无关,但我们也在这里见到了欧亚鵟(Buteo buteo insularum)和雀鹰的(Accipiter nisus granti)地区特色亚种(如果没有它们的越冬种群的话)——前者是加纳利限定,后者也可见于马德拉群岛。
山谷中家鸽数量显然要远多于桂冠鸽——在顶着干扰项的搜寻过后,我们终于在对面山头的一棵龙舌兰花序上,见到了一只距离不算友好的桂冠鸽。
如图所示。在某些角度拍摄的照片可在放大之后看清楚它白色的尾巴末端——这是这个物种最显著的特征。
这只桂冠鸽离我们大概有上百米的直线距离,我们自然是断了靠近点儿看的念想。而当我们抱着这种想法回到车边时,走在前面的朋友突然发现路边的桉树上站着一只很近的桂冠鸽!
虽然......还虽个什么然,赶紧看吧!
至此,我们终于看清了前一天让我们在阿娜加濒临绝望的两种鸽子中的其中一种。暗紫色的桂冠鸽和国内栖息于良好阔叶林中的几种林鸽颇为相似,行为大概也相去不远吧。
从我们和他人的记录看来,这里的桂冠鸽似乎很喜欢落在外来的桉树和龙舌兰花序的高处——桂冠鸽的强适应力纵然让人安心,但我仍然期待有朝一日能见到它们落在月桂林之上的样子——略显悲观地说,尽管人们已经让它们重新回到了大加纳利岛,但要完全实现根植于它们灵魂中的那个家园愿景,依然长路漫漫。
既然鸽子已见,我们便回到港口,搭乘傍晚的轮渡前往富岛。
当时,被转乘折腾得困倦不已的我们自然不会遇见到:接下来的一天将是我们在加纳利之行中看得最饱的一天......
参考资料:
Martín, A., Suárez-Pérez, A., Rodríguez, E., & Afonso, D. (2013). Sobre la antigua presencia de palomas endémicas en la isla de Gran Canaria (islas Canarias). Revista de la Academia Canaria de Ciencias, 25, 135-140.
Robles, G. A., Fernandez, J. M. C., & Acosta, Y.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White-tailed Laurel Pigeon (Columba junoniae) on Gran Canaria Island.
植物园的官方网页:
http://www.jardincanario.org/
Reintroducing the white-tailed laurel pigeon to Gran Canaria island - The end of a long flight: https://www.liferabiche.com/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os_en/informe%20layman%20Life%2Brabiche_eng_1.pdf
@溶液_Solution - 探访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大加那利蜥。【两爬观察记录】加那利群岛篇第一集。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Y4y1v7dS/?spm_id_from=333.999.0.0
本家生态学博士就读中,虽然看板娘是妹子但是号主还是男的,
自然和ACG爱好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自然旅行记录 生态保育杂谈 偶然说不定还有很厉害的东西
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的话不妨点个在看
如需引用、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图文,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