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冷岸:斯瓦尔巴 其零 沉默的冷岸

文摘   旅游   2023-08-23 07:38   荷兰  

前篇:

沉默的冷岸:斯瓦尔巴 其一 永昼之城

沉默的冷岸:斯瓦尔巴 其二 大冰海的长诗

沉默的冷岸:斯瓦尔巴 其三 无树之地


这是斯瓦尔巴游记系列的最后一篇。由于本文主要以展示斯瓦尔巴群岛的自然景观与历史为主,而这并不是我擅长的领域,因此行文将采用以图为主,图注为辅的形式。


在这里也需要解释一下标题的意义:我把最后一篇作为第零篇的原因是这篇中大量的图片能非常直观而感性地塑造您对斯瓦尔巴的印象——这种印象能够帮您更好地理解斯瓦尔巴的生命们究竟是在一个怎样的舞台上演出的。因此,可能先读这篇再读前面三篇会体验更佳。但前面提到,本文是以我个人觉得略显凑数的“图+图注“为主的形式进行堆砌,若是把这篇几乎完全不聊动植物,单纯堆景物照片的文章放在系列的第一篇,多少有点违背我的创作习惯。所以,最终就呈现了这么一个古怪的结果,还请您自行斟酌。


而采用“沉默的冷岸”这一系列标题作为本文标题的原因倒是很简单——我觉得我找不到一个更适合本文的标题了。




斯瓦尔巴群岛陆地部分给人最深的印象毫无疑问就是覆盖着白雪的群山


群山+白雪的风景在斯瓦尔巴实在是太过于常见。它们带给我一种奇怪的反应:即使我在审美上已经基本对这种风景感到疲劳,但总是会忍不住给形状不同的山体来几张记录照。


变焦且有长焦焦段的镜头在极地随船旅行中非常有优势:用它既可以拍摄全景,亦可特写山体、岸边和悬崖的细节。以及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最后一张,真的。


难得有能查到名字的山,耸立在峡湾门口的,呈现奇异三角形切面的阿尔霍内特山(Alkhornet),这里是一片鸟类繁殖的悬崖。


前两章中都被提及过的福格勒菲耶拉(Fuglefjella)鸟崖。褶皱的鸟崖在岸边铺陈开来,仿佛复制黏贴一样整齐。


鸟崖的近景却给人一种非常陌生的感觉:受鸟粪滋养的植被把山崖染得翠绿而温润,再加上高处流下的瀑布,让人难以相信这和周围的雪山处在一个世界。


完全不懂但也不想随便猜测它的成因,但岸边偶遇的这片书页状的大岩石真的很炫酷。


第一二集里提过斯瓦尔巴让人印象深刻的平流雾,这种雾也会给山景带来完全不同的观看体验。


这张最令我印象深刻,仿佛远处那个缺口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裂缝。


当然,还有被我藏了三集但是都没有正经拿出来展示的冰川。在去斯瓦尔巴之前,当我看到当地瘠薄的鸟类多样性的时候,我就拿冰川来安慰自己——人这一辈子能去极地看一眼真正的大冰川,总是值当的。


并非是我偷懒只发图不说词儿。一种错乱而准确的表达是:在这样雄伟而沉默的冰川面前,它们永远不会用语言夸耀自己,而完全没有极地地理知识的我也不需要思考太多。


唯一一张值得单独拿出来讲讲的照片居然还是因为平流雾。图中能看到一种很奇妙的现象:尽管雾气隔断了我们与蓝天,但从水面的倒影上依然还能看到背后的天空,相当反常识。


漂浮在北纬八十度附近的大片浮冰,在第二集中略略出现过。


远处是我这趟旅行中见到的体型最大的冰山。可惜逆光+平流雾+缺乏参照物,我完全无法靠语言描述它到底有多巨大。


在自然景观之外,斯瓦尔巴短暂的人类历史也让我产生了一些兴趣。自发现以来的短短四百年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为了不同的目的来到这里,并且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由于斯瓦尔巴的人文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观一样受到严格保护,所以我们也能在这里看到这些痕迹相对真实而原始的那一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我们造访的地点有限,同时我也可能漏掉了某些关键信息,因此我在此处展示的历史仅作为“我了解和看到的那一部分”,它们可能在时空上并不连续,点与点之间也可能漏过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您仅当它们是一个个故事,听听便可。


17-18世纪来到斯瓦尔巴的捕鲸者是最早来此地的探索者之一。彼时,鲸鱼身上的鲸脂仍是当时重要的化工原料,需求量很大。图为斯瓦尔巴海滩上的捕鲸者坟墓和鲸脂炉遗迹。


听向导说,当时的捕鲸活动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尤其是在斯瓦尔巴这样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的地方,其难度与风险自然可想而知。捕鲸者中有不少人都出身贫苦人家,而当他们在海上不幸罹难后,他们可能会被葬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图为海滩上的坟墓遗迹,很可能是来自于早期捕鲸者。


18世纪之后,来自俄国和挪威的猎人接二连三地来到了斯瓦尔巴进行狩猎——时至今日,虽然斯瓦尔巴的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均受到保护,但斯瓦尔巴本地人仍可通过每年抽签的形式获得少量海豹等动物的狩猎配额。图为挪威人过去建造的猎人小屋及其内陈,据说距今也有百年余历史。


在海滩上还能看到一些熟悉而瞩目的红砖,据说它们是俄国人带来的,用于构筑狩猎基地的建材之一。


海滩上的北极狐陷阱。北极狐和北极熊都是过去斯瓦尔巴狩猎的重要猎物之一。在挪威人参与狩猎的时期,捕猎北极狐和北极熊带来的经济效益其实非常有限。而不少人则是为了追求刺激、冒险和清净无人的生活而来到这里狩猎的。


20世纪之后,采矿业者也将目光投向了斯瓦尔巴群岛。图中为笼罩在迷雾中的新伦敦(Ny-London)。这里曾是一座大理石的开采基地,但最终因此地出产的大理石品质不堪使用而被废弃。


前面提到的福格勒菲耶拉鸟崖旁的格鲁曼特(Grumant)坐落着不少俄式风格的建筑遗迹。这里和附近更为人所熟知的巴伦支堡(Barentsburg)都是因煤矿开采而兴盛一时的聚居地。


三趾鸥在废弃建筑的窗沿上筑巢产卵。


新奥勒松(Ny-Ålesund)是整个斯瓦尔巴乃至全世界最北的人类聚居区之一。这里曾因煤矿而兴盛,甚至还有其配套的学校等生活设施。图为新奥勒松的街景、邮局(据说是世界上最北的邮局)、无线电站旧址和旧火车。


据说是从对面新伦敦移过来的小屋。


虽然新奥勒松依然保留了很多过去的历史遗迹,但这里仍是充满生机的地方。除了大量短期造访的游客之外,来自各国的极地科研人员常驻此地,为这个地区赋予了不一样的希望与活力。


也许是那天天气好,也许是人们维护得好,亦或是极地的气候条件适合建筑物的保存,我在新奥勒松看到的房子又干净又鲜亮,观感很好。


说到新奥勒松的极地科考站,就不能不提我国的黄河站了。两座引人注目的石狮子在黄河站的门口前傲然矗立,相信给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尽管不在新奥勒松,但斯瓦尔巴另一个与科学相关的著名地点也不容错过,那就是用于长期存放各种植物种子以应对各种灾难的斯瓦尔巴种子库。种子库位于朗伊尔城机场附近的山体上。虽然这个地点对游客来说可能较难徒步抵达(因为不属于无武器可以前往的安全地带),但其实在机场的登机口前的候机区就有机会隔着玻璃远远看到——这可能也是游客最后一次看到它的机会了。


至此,斯瓦尔巴的四篇游记全部结束。我必须如此评价这个地方:对于自然爱好者来说,斯瓦尔巴注定不是一个能够躺着加一大堆新的地方——在这里,生物们的魅力主要在于观察、探索和思考它们怎样与环境斗智斗勇,在残忍、无情的极端条件下求得自身的生存之道的。而若是完全不考虑来自自然观察方面的压力(比如希望见到象牙鸥、北极熊这样的执念),毫无牵挂地去直面极地风光带来的震撼也好,倾听过去的人类在此留下的余音也罢,也足以值回票价,让人觉得不虚此行。


在此,我也想借这个机会特意强调:斯瓦尔巴群岛的环境受到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我能在这趟旅行中鲜明地感受到:此地保护的严格程度、环境资源的珍稀程度以及其易受破坏的脆弱程度都是世界的其他地方很难比拟的。正因如此,不管是为了保护此地的环境还是自身的安全,在您前往斯瓦尔巴旅行前,请您务必详细了解斯瓦尔巴的旅行守则,并在当地严格遵守当地告示牌或旅行向导提出的规定。


嗯,就这样吧,我的法鲁还有两篇没写完呢。


参考文献:
Johansen, B.F., Prestvold, K., & Overrein, Ø. (2010). Cruise handbook for Svalbard.



听  猎  户  说

   

本家生态学博士就读中虽然看板娘是妹子但是号主还是男的,

自然和ACG爱好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自然旅行记录 生态保育杂谈 偶尔说不定还有很厉害的东西

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的话不妨点个在看

如需引用、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图文,敬请注明出处。

听猎户说
我希望这里能是“自然爱好者的茶馆”——记录情怀也好,分享新知也罢。我就是那个说书人,您是自由去留的茶客。个人原创的图文可供非商业用途的使用,但敬请注明出处来源,并最好能在使用前与我联系确认。以及无论何时都欢迎您的评论和后台私信留言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