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 Day 7-8.25 如果没有高山

文摘   2024-11-09 08:37   荷兰  

已经算得上是超高速更新了!


之前的推送请见: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行前与Day 0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Day 1 穿越云雾之旅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Day 2 熔岩花园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 Day 3 望海峡谷与栖龙山城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 Day 4 大洋的云端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 Day 5 奇迹山脉

加纳利自然探索日记 Day 6 特有种的殊途


在阅读本篇前,强烈建议提前阅读Day 1、Day 3、Day 4和Day 5等几篇,以保证您能对加纳利复杂而多变的生态有一个综合性的了解——当然,如果您能把前篇都读一遍就更好了。




在上一集的兜兜转转之后,我们总算在第六天的深夜抵达了富埃特文图拉岛(Fuerteventura)——因为这个岛屿的名字实在是过于拗口,时至今日我仍经常将其记错或无法通读。地理上,富岛和北面的兰萨罗特岛(Lanzarote)位于整个加纳利群岛的东侧,最靠近北非大陆。两座岛屿地势虽说不上平坦,但缺乏大加纳利岛和特内里费岛那样高耸如云的巨大山脉。


缺乏高山的影响在第二天天亮后便一目了然:由于没有高山拦截信风带来的水汽,富岛的绝大多数地区非常荒芜和干燥。在人类聚居区之外,几乎很难在这里见到树木和草地,取而代之的则是裸露的土地与稀疏的耐旱灌木——以至于我曾在上上集的末尾这样评价富岛:这里是“如果加纳利没有制造奇迹的高山的话,它本该成为的模样”



富岛公路两旁的荒漠景观。



但这并不意味着富岛的生态是无聊的:正是因为地理与气候条件与加纳利西方诸岛相去甚远,富岛也有着与之完全不同的物种组成,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该地的鸟类多样性上:一些适应北非荒漠生境的鸟类得以在此地安家立业,这也让富岛成为加纳利的观鸟旅行中不容错过的高光区域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种是白兀鹫(Neophron percnopterus。富岛和北面的兰岛上栖息着白兀鹫的majorensis亚种,为加纳利特有。这个亚种曾经也分布于加纳利的其他地区,但目前几乎仅在这两座岛上才能见到。


作为两座岛屿的代表性物种,加纳利白兀鹫的种群状态一直被密切监测,其生态与行为也被研究得相当透彻,而且关注加纳利白兀鹫的团队甚至还撰写了相当详细而易读的资料网站(参见:https://canarianegyptianvulture.com/)——从上面获得的讯息可以了解到,富岛的白兀鹫以家畜尸体和家禽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许正是得益于人类的影响,甚至是受惠于偶尔的极端天气造成的家畜死亡,1998年至2018年间,加纳利的白兀鹫种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它们仍受到诸如中毒、食物短缺、栖息地破坏等因素的威胁。


我们原以为富岛上的白兀鹫数量较少,分布稀疏(属于是被特内里费传奇双鸽虐出后遗症了......),但它们却意外地随机好见——之所以使用这个奇怪的表达,正是因为我觉得它们的出现确实有些不分时机和地点,但只要你在岛上四处转转,总会有不只一次见到它们的机会。



我们见到的第一和第二只白兀鹫就站在路边——那时的它们似乎正与一旁的渡鸦(Corvus corax)一起取食着什么。图中白兀鹫身上可以见到两种不同寻常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也与其独特的行为相关:其一是白兀鹫会用泥浆洗浴,这使得其羽毛经常呈现沾污的红褐色;其二则是白兀鹫居然会主动取食有蹄类(甚至是人类)的粪便,而从中获得的胡萝卜素正是其头部裸皮呈现鲜艳黄色的原因。



在路边偶遇白兀鹫之后,我们还造访了一个看起来白兀鹫记录很多很集中的地方——到了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这里正是白兀鹫的繁殖区。



土路边是不高不矮的石头悬崖,这里也正是白兀鹫筑巢的生境。我们去的时节也许正好不是它们的集中繁殖期,因此我只在悬崖上看到了白色的粪迹——想必那里就是它们曾经营巢的位置吧。



崖壁上见不到站着的白兀鹫,倒是见到了很有原生有蹄类气质的散养山羊。散养的山羊之于富岛生态的影响是多元的:一方面,散养的山羊会啃食植物,可能会破坏富岛荒漠和半荒漠中本就脆弱的自然植被;而另一方面,山羊尸体是富岛白兀鹫最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家畜尸体能占到其食物组成的40%以上,而且其中96%以上的家畜尸体来自于山羊)——以至于在前面的研究网站上都提到,在白兀鹫分布区域内(不限于加纳利地区),牲畜管理方式的变化(比如从散养改为圈养)是影响白兀鹫种群状况的因素之一。



崖壁一旁树立的标牌。此处并非禁止进入的区域(虽然听起来像是个给我自己叠甲的免责声明),但请保持安静,并且“负责任地享受自然”。



借着寻找白兀鹫的时间,我也有机会在此好好感受一下富岛的荒野。可能是由于地形、气候、早期砍伐以及家畜放牧等因素造成的综合影响,富岛低海拔的植被景观看起来比大加纳利岛的海岸峡谷和特内里费岛的熔岩平原还要更加荒芜和干燥,更接近我在摩洛哥见过的荒漠与半荒漠(请见:摩洛哥自然之旅 其四 在撒哈拉的边缘观鸟)。



富岛荒野典型的植被景观。看起来颇为枯瘦的耐旱灌木(叶片缩小甚至是几乎退化)是这里最常见的植物——它们可能是在干旱的气候、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以及山羊的啃食三方面的选择下最终存活并繁盛的当前版本答案。



苋科的虫形珍珠柴(Caroxylon vermiculatum,拟名自其种加词,含义为“像蠕虫的”)是这里非常常见的灌木种类之一,该物种广布于北非、中东以及其他地中海地区。



在此地枯槁的灌木枝头,偶尔能见到白眶林莺(Sylvia conspicillata)的踪迹——虽然不是加纳利的特色物种,但白眶林莺在我之前去过的南欧地区不算好见,我也正是在这里加到了这个新。顺带一提,富岛和兰岛的唯一特有种:富岛石䳭(Saxicola dacotiae)也分布于该生境中,但它也和特岛的传奇双鸽一样——终究与我无缘。



在摩洛哥见过的老朋友:白花牛角瓜(Calotropis procera)也在这里登录上线了。和许多夹竹桃科植物一样,其茎叶中存在有毒的白色乳汁。



终于,当我们即将离开这里的时候,一只黑色的白兀鹫的幼鸟从不太远的空中划过。和成年个体不同,未成年的个体常会长有大片的深色羽毛,身体部分尤其如此。



在加纳利之行的大半年之后,我才在葡萄牙南部的萨格里什观猛点偶然听得白兀鹫的一大识别特征是“钻石尾”,即尾巴轮廓为菱形(请见:黑沼白沙之地 特别篇 法鲁自然观察春秋季不开车探索攻略)——这种形容大概也可以类比靴隼雕之“大车灯”,凤头鹰之“纸尿裤”了吧......



我甚至还在这里见到了一只尾羽末端黑色没有延伸的粉头斑鸠(Streptopelia roseogrisea)。加纳利群岛上分布着数量较多的灰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和数量较少且与灰斑鸠形态极其相似的粉头斑鸠,两者据称可以通过叫声以及外侧尾羽的黑色部分是否会继续向后延伸为窄黑线进行区分(参见:https://thecottonwoodpost.net/2018/11/01/why-are-so-many-eurasian-collared-doves-leucistic/)。略显遗憾的是,粉头斑鸠并不是加纳利的原生物种(来源于早期人类引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执着于检查加纳利群岛上每一只斑鸠的屁股——权当是有些恶趣味的,介于观鸟活动之外的....呃.....消遣活动?



告别白兀鹫繁殖的山谷已是日挂当中的时分,我们便来到东海岸的吉拉湾(Caleta de la Guirra)附近品尝西班牙名菜:海鲜饭(Paella)——尽管抱着很高的期待,但也许是我不太能吃得惯这种口味,总而言之,它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经典款的海鲜饭和黑乎乎的墨鱼汁海鲜饭。其实味道还是不错的,但米的质感偏生,可能并不太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露天餐厅的座位旁,大群的斑鸠们和作为精神斑鸠的翻石鹬(Arenaria interpres)正准备借机蹭饭。



对我来说,等待午饭的时间比午饭本身更加有趣。吉拉湾是游客如云的海滨景点,也据说是岛上有机会稳定见到高光海鸟:红嘴鸏(Phaethon aethereus)的鸟点之一——据说红嘴鸏会在一年中某些月份的日子里,在某些相对固定时点莅临此地某购物中心的上空,或是在一旁的池塘边休息,非常魔幻——一如既往,我们没能有那个运气,但海湾边上多多少少也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地点和东西,值得四字真言,“来都来了”




吉拉湾的海滩上可以见到几座石灰窑,这是此地著名的历史景点——数个世纪以来,制造石灰一直是富岛的重要产业之一。



生长在石灰窑边的绢毛分蕊菊(Schizogyne sericea),是这一集还没提到过的马卡罗尼西亚特有种。



在加纳利干旱次生地带颇为常见的木本栓果菊(Launaea arborescens),西北非地区的广布物种。



极其可爱的蒺藜科植物:方丹四合木(Zygophyllum fontanesii,拟名自种加词,含义可能为纪念法国植物学家:勒内·路易什·德方丹(Rene Louiche Desfontaines)),在加纳利常见于海滨环境,广布西北非地区。



陌生的海滩上见到了过于熟悉的海滨芥(Cakile maritima)——这种略带肉质的海滨植物能从北地的波罗的海沿岸一路分布到北非与地中海。



海滩上还能见到不少如图所示的小卷壳,它们是旋乌贼(Spirula spirula)的内壳——不懂软体动物的我随手网上冲浪了一下:这种乌贼是旋乌贼目下唯一的现存物种(整个目都快绝户了...),它们会以一种腕垂直朝上的“竖立”姿势在深海中游动。它的内壳在世界上很多沙滩上都可以见到,但几乎没有人见过活体。



饭毕,我们决定随缘去岛上的洛斯莫利诺斯水库(Embalse de Los Molinos)边看看。诚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富岛非常干旱,因此岛上有限的人工水体对于栖息在岛上的鸟类来说非常重要——换个说法,这些水体有可能如磁石般吸引岛上的各种鸟类来此聚集,尤其是一些来自于遥远北美的迷鸟。



我们曾在上午的旅途中造访过据说有迷鸟记录的路边水塘。虽然迷鸟肯定是没见着,但站在高高的干燥土坡上的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就像把乒乓球扔到空中后再用矿泉水瓶口把乒乓球稳稳接住那样炫酷。



可以说,在富岛上,许多鸟类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而受益,而其中最为著名的种类恐怕就是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了。在西古北地区,赤麻鸭的原生分布范围相对有限,而其西部的分布范围主要局限于摩洛哥的一带。


加纳利群岛曾经并不是赤麻鸭的繁殖地,只是偶尔会有来自大陆的个体来此造访。直至1994年,第一个赤麻鸭的繁殖种群在富岛被发现,它们的族群便在这座本该干旱而荒芜的岛上绵延至今,而洛斯莫利诺斯水库也是赤麻鸭在富岛上最为重要的栖息地之一。



洛斯莫利诺斯水库及其周边的荒漠景观。据说,这座水库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曾被寄予为周遭农业发展提供水源的厚望,然而这样的愿景最终未能被实现。1987年,洛斯莫利诺斯水库被划归为自然保护区,为岛上的水鸟们提供珍贵的水源,而赤麻鸭也受其蒙荫,长存至今。



在我们来的时点,赤麻鸭是这里最常见的鸟类——略显遗憾的是,观鸟者几乎只能待在高高的大坝上,远远欣赏这些全熟出炉大面包。



尽管我们对此地的鸟况无甚期待,但却意外见到少许亮点:比如一只沙雀(Bucanetes githagineus)出现在了远远的石头上,这是北非荒漠中颇具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在我们身后,一只欧亚鵟(Buteo buteo)与两只渡鸦在空中缠斗——而且似乎这只欧亚鵟是主动攻击渡鸦的(什么时候连猛禽打乌鸦都要额外说明了)



告别水库,我们便开始前往位于岛西北的廷达亚平原(Tindaya)。这一地区偏离岛上的主要景点,但其辽阔而静谧的风景仍然吸引了少部分游客专程前往。而在观鸟者眼中,廷达亚毫无疑问是富岛上含金量最高的观鸟地点,因为数种富岛荒漠的代表性高光特色鸟类(特意用了一堆定语)都栖息于此。



下午晚些时候,准备落山的太阳照耀着雄伟的廷达亚山,山脚处便是安静的廷达亚小镇——我们遵从了大多数观鸟者留下的建议,即在晨昏时造访这里。



廷达亚平原的观鸟热点地区位于廷达亚镇的西北方向——只要沿着宽敞但有些疏于维护的公路行驶,并留意各种出现在路两侧的荒原中的鸟类即可。来廷达亚观鸟,开车可能是最好甚至是唯一的方式:一方面,廷达亚位置偏僻,镇外荒原的面积非常大,开车观鸟可以极大提高机动性和搜索鸟类区域的面积;另一方面,缩在车里观鸟可以让观鸟者获得更多近距离观察鸟类的机会,同时也会减少鸟类受到的惊扰——也就是鸟圈里常说的“怕人不怕车”



夕阳下的廷达亚荒野,在这里观鸟非常惬意——你只需要沿着既定的道路行驶即可,无需步行,也不用担心车开至荒野将破坏鸟类的生境。



不知是鸟运太好还是本就容易,我们在富岛的头号目标种:非洲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在我们刚到不久便出现了!非洲波斑鸨是一种分布于北非的中大型鸟类,多栖息于平坦、多灌木的荒漠或半荒漠中。在它的分布区内,富岛和北部的兰岛经常被认为是最容易、最方便见到这种鸟类的地点


廷达亚的非洲波斑鸨并不怕生——准确的说,它们并不害怕车辆。我们在廷达亚见到了多只次个体,几乎每一只都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拍摄与观察的机会。它们经常在离道路不远的荒原中踱步觅食,偶尔甚至还会走到道路的边沿。



非洲波斑鸨有点像是小号的鸵鸟,斑驳的羽色能让它们完美地混淆在荒原的背景板之中。



在道路边缘取食木本栓果菊的非洲波斑鸨。



紧接着,一群黑腹沙鸡(Pterocles orientalis也出现在了路边。我先前只在摩洛哥见过在天上一闪而过的个体,当时唯一留下的印象就剩下回看照片里的黑肚子了......它们比波斑鸨更加隐秘且胆小(因此格外需要保持安静),像是一群在地表鬼鬼祟祟窸窸窣窣摸索前进的怪异石头。



荒原中的黑腹沙鸡群,以及其雄性(上)和雌性(下)个体。



在末了的夕阳里,我们完成了第一次廷达亚观鸟之旅——尽管我们只见到了两个高光鸟种,但是它们都能代表富岛最典型和最特色的一面,而且都给够了我们面子——显然,如洪流一般的满足感完全淹没了加纳利观鸟特有的,由低多样性带来的单调感。



夕阳西下。



第二日天还没亮,我们便从住处出发再访廷达亚平原。



清晨的廷达亚平原,辽阔而壮丽,甚至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在一座小小的海岛上——几日前,我在泰德火山感受过的“箱庭感”又在这一刻涌上心头。



清晨的鸟况依然没有让我们失望——不过多时,我们便见到了昨日错过的另一个高光鸟种:乳色走鸻(Cursorius cursor!虽然我之前也曾见过它(甚至是在更近的距离之内),但这种又怪又美的独特鸻鹬始终是让人不吝赞词的。


它实在太可爱,太神奇,太怪异了!



乳色走鸻栖息在一点水都见不到的半荒漠里,常常会在其中昂首挺胸地奔跑觅食——它们有点像是海边沙滩上奔忙的鸻,但是海在哪里?



(不存在的)富岛石䳭和欧石鸻(Burhinus oedicnemus)始终未在我们面前现身,但也很北非的小短趾百灵(Calandrella rufescens)和下线了几集的伯氏鹨(Anthus berthelotii)也多少填补了一些遗憾。



和前一晚一样,非洲波斑鸨依然大方地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也有机会更加仔细和近距离地观察它觅食的姿态与行为。



廷达亚的鸟种很多吗?不然。但这里的鸟种特别能代表富岛的荒漠气质,而且几乎所有的高光鸟种都有机会在这里见到并且看好(甚至,据说廷达亚平原西北尽头的海岸悬崖还是一个初夏观察红嘴鸏的好地点),而且不需长距离步行,观鸟活动本身也不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干扰(当然,前提是人安静地待在车里,车保持在既定道路上行驶)——至少在我心目中,廷达亚就是我心目中加纳利观鸟的至尊地点,没有之一。



况且,廷达亚荒原的风景也正是我反复强调的那样——辽阔、静谧而美丽。



让我们把时间线重新倒回前一天的晚上。离开廷达亚平原,我们在旁边的廷达亚镇里吃了晚饭——我们随便选了一家叫做Bar González的小餐馆,性价比竟意外不错,值得推荐给每一位来廷达亚观鸟的朋友。



盐烤(或者煎)小青椒是我们一致认为非常好吃且在不同餐馆里反复点的一道菜,值得一试(而且甚至让我想到了长沙的油淋辣椒和广东的虎皮尖椒)。另外这张图右上角的油炸芝士片也非常美味,不要错过。



正常情况下,故事本该到此就告一段落,但当初定行程时的无心之举却给这一天本就漫长的旅程增加了新的DLC——我当时特意将行程中几晚的住宿地址定在离海不远的地方,这样就能方便我们在夜间出门进行潮间带观察


今晚的住宿地点也是在海边,房子后面就是一处白天里有游客活动的岩滩。一天的轮轴转让我们感到有点疲惫,但还是在那四个字的驱动下,我和朋友决定在睡前去海滩边转转。


但这一转,就给我们转出了把乒乓球抛至空中在转体三周半后用小拇指尖儿稳稳接住乒乓球才能有的刺激了。也许是拜过去的人类活动所致,这片岩滩有点像是一个人造的小潟湖或者大潮池——靠外侧的石滩能很好地阻拦海浪的干扰,让这片石滩内侧的水域保持平静。


不深不浅的水深、密集的岩石和缝隙、良好的水质、平静的水面以及极其便利的可达性,让这片石滩变成了潮间带生态观察的绝佳场所——自然,各种神奇的海滨动物也不出意外又意外频发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



伸展着长刺的非洲冠海胆(Diadema africanum),在光线的照射下,它的身上还能看到神秘的亮蓝色斑纹。



细螯寄居蟹属的Clibanarius aequabilis和可能是饰纹长臂虾(Palaemon elegans)都是潮池中非常常见的甲壳动物。



也许是一只大颌蒙胧鰕虎(Mauligobius maderensis),同样非常常见。



一种大概没有中文名的海参,Holothuria sanctori



相比之下,黑指纹海兔(Aplysia dactylomela)就显得没那么出彩了。



沟迎风海葵(Anemonia viridis)是一种欧洲沿海广布的中大型海葵——虽然常见,但还是好看的!



这一晚的第一个高光是矛形箭蟹(Stenorhynchus lanceolatus)!从记录上来看,潜水才是见到这个物种的正确方式,但我们居然就在潮间带的浅水中见到了!



第二个高光也可以算得上加纳利整趟旅行中的高光:大西洋白斑章鱼 (Callistoctopus macropus)!尽管这并不是什么非常稀有的物种,但这却是我第一次在潮间带见到活着的野生章鱼,甚至还留下了非常满意的照片!



这下,是真的可以睡个好觉了。





至此,这趟加纳利之行的主要部分已经记述完毕。虽然接下来还有3天左右的行程,但我觉得它们都有点缺乏有趣而连续的故事,难以独立成章。于是,我计划以图片速览的形式简单地介绍余下几天的精彩瞬间——那么,更多的结语也留给下章再聊吧。



参考资料:


Garcia-del-Rey, E., & Rodriguez-Lorenzo, J. A. (2010). Breeding status of the Ruddy Shelduck Tadorna ferruginea at Fuerteventura, Canary Islands: natural colonisation of two habitat types on an oceanic island. Ostrich, 81(2), 93-96.


加纳利白兀鹫的研究网站(真的非常详细且可靠,非常值得细读):

https://canarianegyptianvulture.com/general-ecology/


关于水库的介绍:

https://www.sunnyfuerte.com/fuerteventura-entdecken/sehenswuerdigkeiten/norden/westen/los-molinos/embalse-de-los-molinos/


关于石灰窑的介绍:

https://www.gobiernodecanarias.org/boc/2019/062/012.html


关于粉头斑鸠的识别:

https://thecottonwoodpost.net/2018/11/01/why-are-so-many-eurasian-collared-doves-leucistic/








本家生态学博士就读中虽然看板娘是妹子但是号主还是男的,

自然和ACG爱好者。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自然旅行记录 生态保育杂谈 偶然说不定还有很厉害的东西

欢迎留言讨论,喜欢的话不妨点个在看

如需引用、使用或转载本公众号中的图文,敬请注明出处。


听猎户说
我希望这里能是“自然爱好者的茶馆”——记录情怀也好,分享新知也罢。我就是那个说书人,您是自由去留的茶客。个人原创的图文可供非商业用途的使用,但敬请注明出处来源,并最好能在使用前与我联系确认。以及无论何时都欢迎您的评论和后台私信留言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