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腐食

文摘   2024-10-17 13:53   日本  

注:这是一篇几年前的旧文,但个人觉得值得一再重发。

前两年读了一些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经论,对我颇有启发。原本想回家后逐个梳理成文,但琐事太多。这两天得空,写一点。


佛经中的大居士,一个是男性,就是著名的给孤独长者,还有一个女性,叫“毗舍佉母”,也有翻译为“鹿母”的。著名的“鹿苑精舍”(又叫“鹿子母讲堂”)就是她捐赠。

在南传上座部经典中,她的名字根据巴利文音译,翻译为“维沙卡”。因为我读的是上座部《法句经》,所以这里也一同称为维沙卡好了。


维沙卡可以说是含着银汤匙出生的,家境很富有。

在她七岁时,佛陀到她所在的城市讲法,从此她和家人一样,变成了非常虔诚的佛教信徒。


到她成年后,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富人,但对方和自己家信仰不同。维沙卡一开始并不太愿意,于是父亲决定“陪嫁”八位长老过去——其实也就是德高望重的八位顾问,如果她做得不对,八长老可以提醒甚至惩戒她;但如果婆家待她有亏,八长老也有权主持公道。


就这样,维沙卡风风光光地大嫁了。

嫁过去以后,很恪守当时的妇道——虽然从小养尊处优,但起得比谁早,睡得比谁都晚;家务事亲自操持;善于理家,会管束下人;对公婆丈夫也十分恭敬。


但是有一天,当一位化缘的比丘出现时,家里就闹矛盾了。

我们说过,维沙卡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见到比丘都会十分恭敬地供养。但是,她现在是人家的儿媳妇,要不要请比丘应供,需要公婆拍板。而公婆又是外道。


当时,比丘在门外乞食,维沙卡劝说公公几次,公公都无动于衷。

她只好对比丘说:“您请回吧,我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

这句话被公公听到,大怒——对于他这个种姓和资财而言,吃陈腐食物是很大的侮辱。因此要赶她走。


维沙卡的个性在这时显露了出来。

她既没有哭泣哀求公公留下自己,也没有一怒之下回娘家,而是要求那八位长老裁决。

于是长老问:“你为什么要说你公公只吃陈腐的食物?”

维沙卡说:“我的公公,这辈子虽然很富裕,但这是过去所造的福德。现在见到了化缘比丘,这样好的福田,他连耕都不耕种,哪里能有新的福德呢?一个人光吃过去的福德,而不培养新的,这和只吃昨日的腐食有什么区别呢?”


最初看到“陈腐的食物”一词,我还有些讶异不解,读到这一段,简直要击节赞赏——很显然,维沙卡清楚公公在骄傲什么,刺激点是什么。她故意用了这个说法来激怒他,引起他的注意,然后抛出类似的道理来启发他的思索。


果然,公公陷入了沉思。在沉思后,他认为,供养一下比丘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于是维沙卡趁机表示,作为一名佛陀的信徒,她希望迎请佛陀和比丘们来自己家里应供。


公公答应了。

不久,佛陀和比丘们来到他家应供,应供后为这一家子说法。公公在听法完后,善业成熟,不仅信服了佛法,而且当下就证得初果。

证果的安乐,让他深深感激把自己引入佛门的那个人——自己的儿媳。他真诚地表示,从此以后将称她为“母亲”,因为,她是自己的解脱之母。


这就是“鹿母”一称的由来。

公公的名字是弥迦罗(毗舍佉),意思是“鹿”,而弥迦罗之母,自然就是鹿母。


在许多经典中,记载了维沙卡(鹿母)和佛陀的互动,最让我触动的有两则,一则是维沙卡为什么要祈求供养,另一个是她的孙女去世时和佛陀的对话。这个留待日后再说。


这些年的状况比起过去,无论身心都是好转了很多。但在读到这一则之后,会时不时想想“我吃的其实是昨日的腐食”。那是过去比较认真投入修行带来的回报,可是,一旦因此松懈、自负抑或忘形,“新鲜的食物”便会绝迹,而“昨日的腐食”总有吃光抹净的一天。


我所指的,不仅仅是供养上。供养,只要有钱、有心,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完成。网络时代的便捷,让你甚至可以不必跋山涉水亲自去到寺院,便可以做一次大的供养。

——更多是指身体力行的修持,如诵经、念佛(咒)、闻思、礼拜,等等,让自己的心更加向于法,法更加入于道。


我对自己的心始终怀有警惕。我了解它陷入低谷时的阴冷、绝望、厌世,我看得到它波光闪闪底下隐藏的动荡与疑惑,在真正稳定之前,也许只需要一个契机,它就会走向一个很糟糕的方向。

能让心“持稳”的,始终是修行,也一定是修行。我现在的开朗和轻松,源自之前的屡败屡战,但那已经是昨日的腐食了。如果想要更加持稳,则需要种植“新的食材”,继续闻思,继续心向于法。

帕摩
愿恒久追随新旧噶当的足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