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再残缺丑陋的人身,也可成为趁手工具
文摘
2024-10-26 07:40
日本
十年前,在网上追一位格鲁派著名长老的讲课。那时长老还在世,讲的是《菩提道次第略论》。课后还有问答,于是就有一位在场听众发言,说自己是盲人,自知不具备暇满人身,感到十分自卑,问自己应该怎么办?暇满全称是“八有暇十圆满”,指的是十八种有利于学佛法的条件。不利于学法的客观条件有八种,称为“八无暇”,远离了八无暇就是八有暇;而在这个基础上更能具备十种条件(十圆满)的话,就可以说学法能畅通无阻。八暇,是从远离的角度安立;十满,是从具足的角度安立。在八无暇中,有一种就是“盲聋喑哑”。所以那位盲人会问出这样的问题。长老的回答大意是:现代和从前不一样了,在古代,盲聋因为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可能比较难以学法。但互联网以及盲文等的发明,视频、音频等的普及,让当代的盲人和听障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学到法,只要自己有心及努力,学好佛法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问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致于今天都还记得。因为它有纠正我的一个刻板印象——“只要是生理残缺就不能学法”;然后重塑了我对“暇满人身”的理解——“一个有利于学法的趁手工具”。后来读到已故现当代唯识学大家唐仲容老先生的传记,更加深了这种理解——唐老先生十六岁时因疾病导致目盲,但他以常人不可及的刻苦钻研佛法,终成一代唯识学大家。是的,人身就是一个用来学法、修行的工具。能用好它,你就具备了“暇满”;不会用,不想用,那就不是“暇满”。当我们认清楚这个人身的工具属性时,我们就不会把这个身体当作“目的”。所谓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它美,一定要它瘦,一定要它白,一定要它受到异性的爱慕与追求,等等。目标导向的结果,就是一旦它不够美、不够瘦、不够有性吸引力……之后,你会受不了,你会千方百计想要改变,如果做不到就厌憎,甚至打算亲手终结它的生命。当你有一个钉子需要敲进墙壁,你手头正好有、也只有一个笨重生锈甚至缺了一坨的锤子时,你会嫌弃这个锤子不够美观而不用吗?不会的。你的目的只是把钉子敲进墙壁,而这个锤子不管再丑,也可以把钉子敲进墙壁。那你就一定会用这个锤子。“法”就是这枚钉子,而“人身”就是这个锤子。暇满的定义,并不包括“美”“瘦”“众多的爱慕”,甚至不包括“健康”。从古到今,无数的佛教徒中,无论在家还是出家,都有许多人疾病缠身,甚至有人因病致残。但只要这种残缺无损于心智,就照样可以励力学法,成为趁手的工具。这是我们这辈子唯一能拿到的工具,甚至,这可能是我们苦苦等了几百世,在畜生、饿鬼和地狱的身体之后,才好不容易拿到一次的工具!我们有什么理由去嫌弃它不够好看、吸引人、闪闪发亮呢?何况,那种不够好看、不够完整,本身就是自己造成的啊!回到1936年,16岁的唐仲容双目失明,日夜悲痛,骨瘦如柴,他决心自杀了此一生。但家人严加防守,终不得便。他想起恩师的教导:“因果通于三世,今生所受,多为前生业力招感。恶业未尽,虽死仍然要受此报,不能幸免。”于是改变想法,忏悔、拜佛和念佛,专注一趣,力求解脱。一天夜里,雷雨大作,他听到雷声,每一声雷都似乎是“回头是岸”的召唤,于是顿悟“三界虚妄,唯一心作”之唯识理,心想,古代大史学家左丘明也失明了,但仍然著出了《国语》,我为什么不能有为呢?于是下定决心,钻研唯识教义。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他就拜托同村一个会认字的村民天天到家里给自己读一两页,自己默默背下来。时间长了,村民觉得烦,找借口不再上门。他就自己摸索着去对方家,忍着对方臭脸,央求继续读。一天竟然从田埂上摔下两丈多(近七米)的深坑,幸而无恙。最终,他将《成唯识论》全部背了下来。我的一位师长曾随唐仲容老先生的儿子学唯识,唐老先生算是我的太师公,我对他充满敬意。他目盲而心明,和他比起来,我们反而有很多是目明而心盲。其实,人身这个工具即使没有疾病的干扰,也一样会衰朽的,“老苦”和“死苦”本身就是人类身体的“标配”,是八苦之二。头发会变白,眼睛会变花,皱纹会爬满脸,身躯会佝偻,口水在嘴角垂成一条透明的细线……无论如何,你都得忍受它带来的丑陋与不便。无论当下还是未来。但别忘了,无论它再丑陋、再残缺,也是三恶趣的众生们求之不得、视之如珍宝的所依身!